吞咽训练联合“颈六针”针刺治疗吞咽障碍1例
2020-08-31苟巍张仁义杨巧
苟巍 张仁义 杨巧
【摘 要】:笔者临床运用吞咽训练联合“颈六针”针刺治疗1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经过对患者诊疗过程中采集的治疗信息进行探讨与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吞咽训练;针刺;颈六针
Abstract: The author used a swallowing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ix-needle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to treat a patient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After analyzing and analyzing the treatment information collected during the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provided new ideas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swallowing dysfunction; swallowing training; acupuncture; six needles
【中图分类号】R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不能将食团安全有效地运送到胃。脑卒中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病因,约30%-50%的脑损伤患者有吞咽障碍[1],其临床表现有:“构音障碍、咀嚼困难、呛咳、吞咽后咳嗽、咽反射异常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较大的痛苦。现代吞咽训练、针刺均能改善这一突出症状。现将近期临床运用吞咽训练联合“颈六针”针刺治疗1例吞咽功能障碍取得良好疗效的病案报道如下。
1 资料、治疗及疗效
患者,余XX,男,69 岁。于 2018 年 7月24日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入院,入院前一月,患者无明显原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左侧活动欠灵活,遂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期间伴发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行床旁康复及基础疾病控制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平衡功能较前好转出院,但患者仍然遗留有肢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等,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门诊以“脑梗死恢复期”收入我科治疗。刻诊:神清,精神可,语言流利,肢体活动欠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左口喎,纳差,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查体:神清,吐词清晰,对答切题,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等高级智能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双眼未见眼震,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发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肿胀,未见明显瘀斑,左侧肢体肌张力0级,左侧被动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Brunnstrom分期:上肢Ⅱ期,手Ⅰ期,下肢Ⅱ期,坐位平衡Ⅰ级,站位平衡Ⅰ级不能维持,指鼻试验不能维持,移动能力得分15分。吞咽时舌骨上抬幅度较正常稍低,洼田饮水试验IV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西医诊断:1、脑梗死、假性球麻痹;2、Ⅱ型糖尿病。中医诊断:1、中风(中经络),肝肾不足、风痰瘀阻证;2、消渴(下消),肝肾阴虚证。入院后给予患者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吞咽训练及呼吸训练等康复治疗,于2018年8月6日评估如下:患者左侧肢体症状改善较显著,空吞咽时舌骨上抬幅度较入院时评估抬幅增大,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洼田饮水试验Ⅲ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患者及家属希望尽快解决吞咽功能障碍问题,考虑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和认知功能正常,能较好的配合针刺治疗,所以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于2018年8月7日开始行“颈六针”针刺治疗。选穴:双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具体操作:在家属陪同下,患者端坐位,头稍前屈,嘱患者放松,先选定右侧风池穴,75%酒精(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ml)消毒,3.0寸针刺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针,规格:0.25×75mm)常规进针,缓慢针向喉结,注意患者耐受程度,针刺深度2.5~3.0寸,作小幅度(不超过900)高频率(120~160次/min)捻转补法1min,以咽喉麻胀或患者有呛咳为宜,并嘱患者做吞食物的动作,操作完毕再同法依次针右侧完骨穴、翳风穴。待右侧针刺结束后在左侧风池、完骨、翳风给予右侧同样的治疗顺序及方法。以最后操作的左侧翳风穴计时,留针30min,待留针时间结束后按针刺先后顺序依次从右侧风池穴开始缓慢取针,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按压针孔,每日一次,连续治疗6次后患者自觉吞咽功能基本正常,于8月13日评估如下:患者吞咽时舌骨上抬幅度正常,洼田饮水试验I级(可一次喝完,无呛咳)。8月20日患者予以病情好转出院,并于9月28日电话回访患者及家属,表示吞咽功能正常。
2 按语
吞咽训练是吞咽障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吞咽和摄食训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并逐渐具备发放运动神经的功能,增强肌力恢复,最大限度发挥脑的可塑性,使原来丧失运动功能的组织重新获得正常运动,模式得到不断强化和持续。但此患者相关康复训练时间较长,可能由于疲劳无法保证吞咽训练时间,又或者是由于同一种治疗方式长时间运用导致疗效进入一个平台期,从而影响训练效果,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是我们医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病归属祖国医学“瘖痱”、“喉痹”、“舌强”、“中风舌本病”等范畴,本虚标实,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舌失濡养,加之气血逆乱,风痰瘀阻,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发为病。治当补益脑髓,活血通窍,开关启闭。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类经图说》中记载风池:“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风池穴乃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故针刺之可调理气机,养血健脑,豁痰利咽。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取廉泉、翳风治喑不能言。”翳风为手足少陽经交会穴,善治口咽部疾患,能调节上中下三焦之气机。完骨穴属于足少阳经,足少阳经别“散之上肝,贯心,以上夹咽”,故可治疗喉痹、失语症等。操作时针刺角度宜朝向喉结方向;对于针刺深度要求最少使用3寸针操作,这样可以弥补短针不易将针感传至咽喉的不足;对于刺激强度,据个人体会及相关文献报道则要求刺激感应到达咽喉部[2];捻转频率则须采用高频率操作,使针感更强,容易直至病所;捻转幅度不易过大是由于这些穴位附近血管、神经丰富,幅度过大可能造成其损伤;采用捻转补法而是根据本虚制定的,当然此患者有标实表现,是否可以采用捻转泻法能达到补法的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不过由于本法操作刺激较强,如有不适,应立刻终止治疗。“颈六针”针刺法所选穴位都是局部取穴,体现了针灸治病近取的重要性,而配合远取穴位能否增强疗效也有待验证,或者说弥补局部治疗的不足,同时也说明气至病所的思想值得深入研究。从西医学解剖知识分析,风池、完骨、翳风穴周围布有迷走、舌咽神经,根据临床针灸反射疗法相关理论,“颈六针”针刺法可调整相应神经和大脑皮质功能,诱发咽肌和喉肌的运动反射,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恢复咽部的神经支配,使吞咽动作得以协调和改善[3-4]。
综上,从本例患者治疗效果来看,“颈六针”针刺疗法能弥补单纯康复训练的不足,为在以后的临床工作遇到相关问题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Han TR,Paik NJ,Park JW,Quantifying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a fimction dysphagia scale basedon videofluoroscopic studies[J].Arch Phys.MedRehabiL 2001,8(2):677-682.
何竞,何成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选穴规律和刺灸方法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 (6):550-551.
周长斗,冯声旺,徐翠英.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 (10):899-900.
高维滨,刘勇,倪金霞,等.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再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06 (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