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艺术生地理知识体系整合探究

2020-08-31黄翠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性知识主干

黄翠珍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我校艺考生占主体,在高三有限时间内有效备考,应以人地协调观为基本价值观念,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为基本思想方法,通过主干知识原理性知识构建将高中地理内容整合为知识体系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三艺考生;知识体系整合

作为厦门市岛内高中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一所高中学校,我校约70%的学生入学后因成绩落后逐渐转化为艺术特长生,并在高二编为艺术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每周四晚和周日进行专业课的培训。在高三最后三个月时间里如何高效完成复习,挖掘我校艺考生的最大潜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保持提分优势,是我校地理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三艺术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差,自我认知不足

我校学生入学成绩起点低,学习基础很薄弱,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差。在高一高二课堂上,以“前一天画画太晚没休息好”“听不懂”“不着急,离高考还远”等为理由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比比皆是。在每年6月份中旬,我校高二艺术生开始完全脱离文化课,进入专业课的集中封闭式训练直至次年1月。而后98%以上的学生均能通过省美术联考,这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信心。高三下学期返校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虽有改善,部分学生依然认为文化课能轻松本科过线,普遍存在对自身学习能力认知不足的现象。

(二)学生脑子活跃,但知识调用迁移能力弱

很多艺术生聪明但疏于记忆,做题全凭题感,会出现人文地理掌握较好,但自然地理一塌糊涂的现象。学生对整个地理知识体系没有认知,对地理的各个要素欠缺认识,对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缺乏认知。学生调侃:高三考试中地理分数高低全凭做选择题时的运气,运气好选择题好分数高,信心爆棚,运气差分数低,垂头撒气。这样的学情生情,在核心素养指引之下的考试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二、知识体系整合

(一)整合的目的和意义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核心素養既是考试的前提,也是考试的目的。我校艺术生文化课教学面临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等巨大难题。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让很多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时时常感到束手无策,且觉得所学的怎么都没有考。因此,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适当的教材调整和知识体系整合,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新课程理念与备考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知识内容的整合

1.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对教材知识线索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梳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3】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包括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五大运动规律,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与聚落、农业、工业、交通布局四大区位理论。通过对主干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完成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共同构建有逻辑关系的主干知识,便于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时形成基本思路,使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时有章可循,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如下图: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体系内在联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是人地协调观,这样的构建明确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之间的关系,也突出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而且阐明了各章节知识在这条主线中所处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高考内容容量大,在艺考生复习过程,为避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沮丧心理,要求教师在组织复习的过程中抓住主干和重点,化繁为简,有选择性地弱化、删减知识点。例如“地球的运动”章节可将地方时与区时、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方位规律与经纬网的应用部分结合。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在复习时知识指向性强,学生做题易获得成就感,利于短时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原理性知识的构建

地理原理性知识是地理学科中最概括的理性知识,是反应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的知识,可以解释地理事物的联系,反应地理事物的本质。地理学科的原理主要包括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地理结构规律、人地关系。【4】

(1)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应侧重自然各要素之间的影响,侧重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这也是核心素养中要求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这要求我们在高三课堂上,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构建过程中侧重于结合自然现象、某地人类活动等热点问题,与学生共同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评价,总结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以地球上的大气部分专题为例,构建的原理性知识如下表。

人文地理部分突出“人地关系”的主线,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思想,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思想。人文地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理解,但人文地理知识比较分散,知识整合就不能仅局限于单元内的调整,还要进行模块和单元间的调整,拓展到一个模块乃至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从而形成专题性的内容。例如。要形成“工业生产”专题,需要整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和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这种专题性知识整合利于知识的联系和对比,大大节省了时间。课堂上结合实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人文地理事物形成、影响和采取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三、结语

地理教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选择者,要做到整合多方面资源,经过筛选的资源是基于新课程标准而进行整合的才能成为学生最终的学习资源,从而为学生综合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形成提供保障,才能逐渐地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在能在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2018年高考试题评析.[J].   中国考试,2018(7):43-47.

[3]  张弦.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养[J].教育教学,2011(5):30-32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性知识主干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群文阅读: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寓美于物理力学主干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