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2020-08-31孟鑫李秀荣
孟鑫 李秀荣
【摘 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山,观察组采取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0.59%)与观察组(97.06%),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神病;语言沟通;心理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导致精神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日常生活品质[1]。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2-66岁,,平均(44.00±6.58)岁;观察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23-67岁,平均(45.00±6.71)岁;对比两组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用药、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①语言沟通。积极与患者进行交谈,采用合适的语言方式,如多使用积极向上的话语等,有利于确保语言沟通的顺利进行,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给予患者更多语言鼓励,采用相应的语言告知其能控制该疾病,促使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乐观积极的面对该疾病。护理人员需采用温和的语气及良好、积极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表达的观点。通过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合适的沟通方法,有利于预防患者产生抗拒。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鼓励家属积极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并密切观察其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疏导。对于病情较轻者,告知良好心态积极作用,指导患者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对于病情较重者,给予更多的关怀,讲述以往成功案例,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治疗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其中包括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患者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根据自制相关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有关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并进行评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7-100分;满意:70-86分;一般满意:56-69分;不满意:0-55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2]。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21.0进行数据库处理,使用X2检验定性资料,t进行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表示,P<0.05两组数据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0.13±3.21、51.89±4.25、53.46±7.03、55.59±4.02,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2.01±3.29、50.59±4.65、49.69±7.26、55.01±8.01;护理后,对照组分别为73.02±4.31、75.23±4.56、72.01±4.89、76.25±4.89,观察组分别为86.23±1.89、85.43±2.13、84.52±3.01、85.23±4.13;数据均经过检验,护理前,对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占52.94%,满意3例,占8.82%,一般满意3例,占8.82%不满意10例,占29.41%,护理满意度为70.59%;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4例,占70.59%,满意7例,占20.59%,一般满意2例,占5.88%不满意1例,占2.94%,护理满意度为97.06%;数据均经过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病在临床上主要由于社会、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心理异常、性格异常、行为异常。临床表明,对该疾病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研究表明,给予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应用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给予该类患者采取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3]。其中,语言沟通护理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预防药物服用不规范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积极表达个人想法,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提高依从性。心理護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愧疚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为: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0.59%)与观察组(97.06%),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武华,童国荣,游维维.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当代医学,2018,24(11):171-173.
薛琼芳.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22-29.
张春玲.探讨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意义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