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积压风险及银行应对建议
2020-08-31周敏赵晗
周敏 赵晗
导语: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扩销抢占市场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结算付款明显滞后,应收账款数额持续增长,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一定隐患。本文梳理了上市公司整体、制造业及建筑行业16家龙头企业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风险,最终提出金融机构加大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注意有效防范风险,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等建议。
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应收账款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减少库存,增强企业效益,在我国企业运营资本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扩销抢占市场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结算付款明显滞后,应收账款数额持续增长。不仅加剧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助长了带息负债攀升,也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行质量和盈利能力,更有甚者将应收账款作为虚增营收、掩盖亏损的手段。疫情发生后,部分企业流动性紧张,应收账款增速呈现边际上升态势。
企业应收账款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重要流动性资产,既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也是流动资金占用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以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梳理了近年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发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政策治理使应收账款规模增长放缓,但周转率显著下降、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提升
近年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速度超过上市公司总资产扩张速度。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状况下,赊销成为企业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和不断开拓市场时,赊销的作用尤为明显,也造成了产业链上企业之间拖欠行为的循环,俗称“三角债务”。从上市公司样本看,近十年来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整体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到5.23万亿元,是2015年规模的1.71倍,是2010年规模的4.67倍,显著超过了A股上市公司资产扩张速度(A股上市公司2019年末总资产规模为280.6万亿元,分别是2015年及2010年总资产规模的1.62倍和3.26倍)。
随着国家出台降杠杆、压降“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政策,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速放缓,但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下降、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有所提升。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企业尤其是央企两金占用、降杠杆减负债的相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5〕82号)、《关于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管〔2017〕187号)等。相关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应收账款的规模增速有所下降。尤其是2019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5%,为近十年来最低增速。但是,上市公司2015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本文均采用整体法计算)维持在8.2左右,较前期双位数的周转率显著下降,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下滑,资金流动性风险仍在上升。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景气度下降,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步下滑,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所提升。近五年来,上市公司整体应收账款规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74%,较2010~2014年均值(7.64%)显著提高。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或被动提高企业有息负债,增加企业负担。应收账款过高反映出上市公司急于扩张营收规模、扩大市场的心态。若应收账款对方财务状况较差或信用较差,就有可能从应收账款变成坏账(见图1)。
应收账款在不同行业之间呈现显著分化,制造业、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积压问题最为严重
制造业及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积压问题较为集中。不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因经营特点和经营周期不同,应收账款积压问题存在较强的行业特性。从规模看,制造业及建筑行业应收账款规模占比近七成。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比较集中,赊销、资金拖欠现象严重;而建筑业施工、收款历来有时间差。截至2019年末,制造业应收账款规模达到2.6万亿元,建筑行業应收账款规模为9793亿元,两者合计占上市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68.6%(见图2),但这两个行业总资产占比仅占A股上市公司总体的11.6%。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42),卫生和社会工作(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82)等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低,同样值得关注。
疫情发生后,复工延期及需求下降使得部分企业回款困难,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显著增加
疫情加剧了企业现金流短缺及资金拖欠行为。疫情发生后,延期复工、内外需求不振导致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收入持续萎缩,我国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不断转差(2020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27.4%)。许多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也加剧了资金拖欠行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4月,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达到14.4万亿元,1~4月平均增速约为10%,显著高于2019年(见图3)。上市公司面临同样问题,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应收账款规模增长11.23%,较2019年同期上升9.43个百分点,尤其是采矿业应收账款增速高达140%。
制造业及建筑企业应收账款案例分析
制造业及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积压问题较为集中。通过分析两个行业龙头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发现当前应收账款积压问题已经比较普遍,且在疫情冲击下极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信用风险的传导。
制造业
2019年末,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到2.6万亿元。制造业产业链的特征是产业链条长、参与者众多且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若一个环节发生资金问题,就可能通过产业链影响上下游多个企业。近年来,关于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甚至造假的报道不绝于耳,有的规模企业也因此破产。如神雾环保2014年借壳上市后,股价在四年里曾创下10倍涨幅,但终因关联交易造假、虚增应收账款被媒体曝光而股价暴跌并于近期退市;早在2004年,四川长虹便曾因美国ALEX公司4.72亿美元应收账款无法回收,造成股价大跌、至今低价徘徊。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制造业应收账款规模最大的前十家企业,发现如下问题:
应收账款规模均为百亿级别,疫情发生后资金周转效率普遍转差。截至2019年末,1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规模最小的为海康威视(213亿元);最大的工业富联(富士康)应收账款规模高达846亿元,且占总资产比重高达41%。除上汽集团外,10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低于5,显著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表明流动性较差。一季度是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季节性低点,而疫情发生后,10家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更大,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下滑至0.5以下(见表1)。
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一年的占比普遍较高,发生坏账风险较大。据Wind不完全统计,制造业全部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一年的规模约4673万元,约占整体的18%(2019年)。10家案例公司中,比亚迪、上海电气、中联重科一年以上应收账款规模超过或接近100亿元,而这三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仅为20亿~70亿元(见表2)。有6家案例企业应收账款账龄一年以上占比超过10%,其中比亚迪、上海电气、徐工机械超长账龄的占比纷纷超过了25%,中联重科甚至达到30.71%。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回归不及时,企业很可能因流动资金短缺而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尤其是部分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较低,如比亚迪坏账计提仅为4.29亿元、占2年以上应收账款的15%,一旦发生应收账款坏账呆账,计提的坏账准备将无法完全覆盖,将极大损失企业利润。
建筑业
建筑企业施工周期特点与相对较低的产业链地位相叠加,导致其前期垫资、后期资金回收滞后,协议约定和付款惯例往往存在一定时滞,造成其应收账款与存货高企。同时,建筑业也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行业整体景气度趋弱、上下游资金收紧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存货的资金占用与周转效率将直接影响建筑企业流动性,进而影响其信用品質高低。我们以建筑行业排名前六、行业集中度高达76%的龙头企业为案例(据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2017年发布的《中国建筑企业500强》,排名前六的建筑企业分别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2019年总资产为指标,6家公司总资产占上市公司中所有建筑行业总市值的76%),通过应收账款规模、周转率、坏账计提等指标分析其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两金”专项治理政策推动下,建筑业央企应收账款积压问题治理效果有所分化。近年来,国资委连续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开展专项工作,治理应收账款和存货(两金)等问题。且在国资委对央企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财务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中的权重为12%,占比较大(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财务绩效评价占70%,管理绩效占30%。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财务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中的权重为12%。且应收账款降低还能够直接降低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叠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三者在财务绩效指标中占比高达34%)。各家央企近年来纷纷成立了专门治理两金问题的工作组。整体看,6家央企应收账周转率近年来有所上升,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见图4)。从规模看,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治理效果较好,两个公司2019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较2017年下降23%和34%;资产负债率随之得到改善,分别由2015年的80%以上分别降至75.77%和76.76%。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及中国电建三家龙头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仍有较快增长,2019年应收账款规模较2017年分别增长11.8%、40.9%和23.1%(见表3)。
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积压问题有其内在性,导致长期挂账的情况较多。建筑项目约定的付款条件普遍为项目终审后付款90%~95%,剩余5%~10%的质保金在1~2年内支付。然而,项目审计期间短则2年,长则7、8年之久,待最终质保金收回可能已经距离项目完工10年之久。同时,可能存在业主指挥部早已撤销、相关项目负责人调离等各种特殊情况,导致应收账款无法继续跟踪,虚列应收账款难以正常核销而长期挂账。从6家龙头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布也可看出,均有百亿元以上的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总体应收账款比重约为20%。而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账龄超过5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2.51亿元、28.01亿元和24.29亿元,有一定的坏账风险。3家公司5年以上账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在80%~100%。数额巨大、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极其不利于企业整体资产质量的改善(见表4)。
高应收账款下的潜在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资产。一方面,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流动性危机,被动引起有息债务增加,还容易引起债务纠纷。另外,应收账款可能虚增营业收入,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应收账款虚增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通过应收账款造假掩盖企业损失。以乐视网为例,2016年,乐视网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元,同比增长68%;应收账款达86.85亿元,同比增长158%,应收账款增幅接近营业收入增幅的3倍,且38亿元应收账款为29家关联方所欠。2016年财报披露后遭到深交所发问询函要求详细披露应收账款及关联交易,随后乐视网承认资金链出现问题,从此企业相关问题接连暴露、走入下坡。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不合理应收账款会影响了公司资金循环,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集聚在非生产环节上,导致企业现金流的短缺,使营业周期延长,盲目的销售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赊销方逾期拖欠账款的时间越长,收回账款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的可能性随之增高,更有甚者使得企业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四川长虹、神雾环保都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佳的典型案例。
应收账款积压可能导致企业被动增加带息负债,并最终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加大的同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逐步扩大。由于应收账款变现不及时,使得企业不得不依靠外部贷款、有价证券等手段举债经营。带息负债经营,常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高于项目实际获得的收益,筹资成本直接吞噬了企业利润。应收账款占资使得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负债总体高位运行,高额的筹资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最终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疫情助推了应收账款增速提高,而海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款项收回的风险。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且新增确诊病例增长速度未减。许多企业与境外客户常采用赊销结算模式,积压了大量出口应收账款。通过央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现,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登记笔数较往年同期显著上升,反映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迫切性(见图5)。但海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境外客户最终是否能成功支付货款的不确定性因素,客观上助推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解决应收账款积压问题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建议
企业通过保理、应收账款ABS等方式压降应收账款。随着应收账款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金融产品压降应收账款、盘活存量资金,包括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质押、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其中,部分兼具“出表”功能的应收账款ABS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电建等央企均有发行应收账款ABS降杠杆。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2日,2020年应收账款ABS发行383笔,规模约3006亿元,而2019年全年发行规模仅为4300亿元(见图6)。另外,对于规模企业,成立或收购商业保理公司也成为一种有效途径,如康旗股份、汉得信息、亿利洁能、苏宁云商等公司。这些企业多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大且上下游企业众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黏性,能够形成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管理基础,也都得到了丰厚的业绩回报。
运用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供应链核心企业系统对接。一方面,央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具有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0年6月1日,央行印發《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力争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据金融时报统计,截至2020年5月底,共有78家核心企业、18个省级和市级财政部门、36家商业银行与平台实现了系统直连。预计随着该平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该平台对接,破解账款确认难的业务难点,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许多银行已推出自有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且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场景设计多样化产品。下一步,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系统更加智能化,并邀请更多核心企业、供应商上链。在这个基础上,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以及整个流程的自动化,风控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及时预警风险。
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同时,注意有效防范风险。2020年以来,商务部等部委出台多项政策加大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客观来讲,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相对其他担保方式风险较大。假如信贷资产逾期,采用房产等不动产抵押的资产,银行可以将其估值出售追回损失;但如果采用应收账款质押,就存在不能追回资金的风险。银行在推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同时,要加大贸易真实性、企业信用资质审查力度。注意跟踪企业应收账款回款进度,加强供应链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等。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其中周敏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