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小学数学教师用书
2020-08-31涂卫红
涂卫红
教师用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这里所指的仅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合理地使用教师用书,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白每个不同课时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有的放矢,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一、 帮助搭框架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线索的学科,每个课时的课前框架搭建就如写作时的行文线索一般重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学为例,在认真阅读完教师用书中的对应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搭建框架:第一环节,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直观认识线段;第二环节,认识直线和射线;第三环节,三种线比较异同。每一个环节又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直观或想象呈现,第二层次是语言描述,第三层次是符号表示。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一环节可以教师引导为主,第二、第三环节就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仿照线段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直线和射线。
二、 结合定重点
教师有时也许会对教材把握不准,特别是相类似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讲得过深,有时又浮于浅表,这时可以寻求教师用书的帮助。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和“7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单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7的乘法口诀”留白部分明显比5的要多,两节课虽然都是教口诀,但侧重点肯定有所不同。教师用书中对这两节课就是区别对待的,“5的乘法口訣”中提供了实物模型,“7的乘法口诀”提供的是较为抽象的七巧板。“5的乘法口诀”中5个5连加的过程依次呈现,并用箭头表示累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得数的由来;但“7的乘法口诀”中将加的过程省略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7的个数和连加的结果,要求提高。“5的乘法口诀”中将点子图与相应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对照编排,用点子图为乘法口诀赋予直观意义,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而“7的乘法口诀”中,由于学生对乘法口诀较为熟悉,点子图不再呈现。
三、 集中破难点
教材中有些教学难点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弄懂讲透,这时可以寻求教师用书的帮助。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同一平面“这一难点?受教师用书的启发,教师可以这样安排:①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自由地画两条直线,看看可以画几种情况;②经过交流与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不相交和相交;③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在两个面上分别画两条直线;④展示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第三种情况;⑤思考为什么本子上画不出这样的情况。因为本子只有一个面,所以要画出平行的情况必须加一个前提条件:同一平面。
四、 课前定取舍
对于整理复习课,教师容易上成以题讲题课。知识遗忘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整理复习课“小数乘除法”为例,教师可以舍弃对知识的重复回顾,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五、 课后对照反思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二次发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量关系”教学为例,本课时要完成两个数量关系模型的构建,一个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模型因为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作支撑,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另一个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模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些距离,再加上速度的单位写法是第一次出现,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大了许多。如果抽象模型的构建速度过快,学生感受得不深,就会导致学习效果减弱。教师课后可以对照教师用书进行反思:是否经历了“抽象模型—解释模型—运用模型”这样一个过程。
方向远比努力更重要。读懂教师用书,就相当于把握住了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好好领悟教师用书中的思想和方法,做足课前的准备,做好小学生的领路人,带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笃定迈出每一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