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几何概念的建立
2020-08-31阮英妹
阮英妹
小学生空间几何概念的形成包含诸多特点。在空间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直观感受、收集经验等方式建立空间几何的概念。而小学几何知识属于实验几何,也称作经验几何,这些知识都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上。因此,教师应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参与实践,在体验和感知中学习,以构建良好的空间几何概念,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通过体验式教学,认识概念
小学生空间几何概念的建立受特定时期的思维水平影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以验证课本上的概念,佐证他们的认知。
例如,在教授学生“正方形四边相等”这一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验证。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模型进行裁剪,将三个内角拼凑成一个平角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手拉手围绕教室站一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周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初步形成平面、空间等概念。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空间几何的概念。
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概念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是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对于刚刚接触几何图形的小学生而言,要做到准确地理解某些复杂图形极其变换原理是困难的。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在几何图形的初步认知上。例如,在“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立体图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触摸粉笔盒,亲身体验正方体的性质——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然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剥离掉粉笔盒表面的颜色、图案等,展示出完整的正方体,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性质。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图形,学生能够增强识图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逐渐构建起空间概念。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运用在几何原理的推导上。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原理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师在教授“圆的面积”一节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个整圆逐渐细分成小扇形,再将细分的小扇形组合成长方形的近似产物,这就将圆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成了学生熟悉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原理,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式多維化,构建空间几何概念。
三、通过对比观察,理解概念
观察是打开思维的门窗,也是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空间几何概念的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建筑与课本中的立体几何图形进行对比观察,帮助学生将课本中抽象的几何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物体进行结合,进而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理解,帮助他们构建起初步的空间概念。通过对比观察,学生能更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
四、 通过综合实践,深化概念
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不应忘记综合应用与生活探索,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长方体鱼缸入手,抛出“鱼缸中应该盛放多少水”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在教授“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可以模拟装修情境,进而引出“面积”的计算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模型,不仅能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见,立足于生活中的模型,并将它们合理转化成可用的教学素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概念。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