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

2020-08-31郑木英

江西教育C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郑木英

“算用结合”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符合小学数学知识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符合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结合这一教学理念,在设计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一边复习基础知识,一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生活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算用结合”主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计算知识能够用于解决部分生活化问题这一具体情况,因此,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时,教师要立足于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化问题导入新课。在课堂导入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本节课所讲解的具体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结合“算用结合”策略对教师教学方法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利用生活化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例如,在教学与除法相关的知识时,由于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对其应用了解不深。此时,教师可以发挥生活化问题的作用,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一小组学生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突出,踊跃回答问题,张老师为了表扬他们,购买了8支棒棒糖,分给小组内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得几支?”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有所联系,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结合所学习的乘法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再把数字变大,把学生的人数也扩大,面临如此大的数字时,学生很难直接得到答案,他们对除法计算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会增强,对其理解就会有所加深。

二、创设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尽量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尽量选择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情境内容。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对数学生活化运用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一法则的具体应用,从而避免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出现计算顺序错误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购物的情境创设,扮演消费者的学生需要到商店内购买3支铅笔,两块橡皮和一个卷笔刀,铅笔、橡皮、卷笔刀的价格是不同的,在计算总花费时,学生要运用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先计算乘法还是先计算加法,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生很容易得出先计算乘法得出每一种商品的花费再进行加总这一结论。

三、培养“算用结合”思维,解决具体问题

为了更好地融合学生的计算知识以及实际运用,教师要将“算用结合”策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习惯。将具体理论与相关应用问题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巩固学生对于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教学具体的计算知识时,在教学完运算规则后,教师应通过相应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该计算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意识,不论是在组织学生完成随堂练习,还是完成课后复习任务时,教师都应该结合相应的问题来设计练习,而不是让学生单一地按照数字计算的形式来进行练习。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师采取具体数字计算以及相关问题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计算练习,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其“算用结合”思维。“算用结合”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计算要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完成计算规则和计算方式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