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外资源
2020-08-31徐小芳
徐小芳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挖掘贴合课堂教学的课外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课内外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 结合教材,合理引入课外资源
小学语文知识的难度不高,课文内容相对较少,而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的阶段,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内知识的同时,更要考虑课外资源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不能盲目引入课外资源,要结合课内资源,立足于课内知识,合理引入课外资源,充分贴合课堂教学进程,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了解到更多的语言运用技巧。
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大部分学生对庐山瀑布的了解较少,很多学生都只是听过或者在电视上见过,部分学生甚至都没听过。教师若是直接进行诗句讲解,学生很难有想象的画面,对诗句的理解也不会透彻。因此,在上课前,笔者引入相关的课外资源,找到庐山瀑布的景观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学生通过有画面、有声音的视频,直观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视频播放完,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庐山瀑布真的太壮观了,难怪诗人会写诗赞美它。”有的学生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变,庐山瀑布还是那么宏伟,大自然真的好神奇呀。”学生通过看视频得出不少结论。这时教师再进行诗句的讲解,学生就更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进而深化了对诗句的理解,深刻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与壮观景色。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合理引入课外资源,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 有效开发网络资源,丰富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空间的限制,大部分课堂进行的都是平面教学,课文中所展示的很多内容,学生并不能直接感受到,这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知识印象不深。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多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立体感,多维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不够了解,教师若只是单纯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学生对课文所展示出来的深层含义可能就感受不深。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挑选一些同时代的抗战电影片段,让学生先了解当时的中国处在怎样的状态;之后再为学生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音频内容,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来感受壮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之心。笔者让学生在听完音频后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当读到“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些语句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感共鸣,朗读时的语调会更加丰富,会更加理解文章所展示出来的壮志豪情。听完学生的朗读,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音频等,为学生展示了立体、多维的内容,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语文可以涵盖社会人文、家国情怀、自然山水等方方面面,因此语文教学是非常广阔的、多元的、有深度的。因此,开拓课外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言灵活度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为学生开发出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運用能力。教师要着重于课外资源的开发,注重课外资源的高质量,使其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语文知识,让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园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