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点亮”语文课堂
2020-08-31陆旅游
陆旅游
新课标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学习又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和方法,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伴随着科学教育和人文素养的融合,我们会越来越发现科学学科和語文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有必要的。
笔者执教的以语文学科为主、科学学科为辅的融合课《种子的旅行》就实现了两门学科较为成功的融合。笔者以“种子的传播方式”为纽带,将两门课程间相似的内容巧妙地整合到了一起。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成熟的豌豆,看看它的果实和果皮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交流,有了如下发现:1.豌豆的果实被果皮给包住了;2.豌豆的果皮是绿色的,摸起来软软的;3.捏开果皮之后,豌豆的侧面有一根线;4.豌豆的种子圆圆的,有好多颗,摸起来硬硬的。
在观察完种子的结构之后,学生从颜色、形状和触感等方面发现了豌豆种子的独特之处。在笔者的进一步引导下,学生还发现了种子传播的秘密:种子是圆形的,在弹出果皮之后会滚到其他地方。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笔者也对语文和科学学科的融合有一些思考。
一、借助实验,积累生活经验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天生的探索欲望。笔者在执教本节课的过程中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手一颗豌豆,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豌豆的外形与结构,让科学实验在语文课上即时发生。许多小学生写作时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了,读起来也味同嚼蜡。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现在的小学生没有条件去接触大自然和鲜活的世界,于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就没有灵气,没有生活气息。笔者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生活经验搬到了学科融合的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触手可及的是鲜活的事物,自然他们在说话练习“介绍豌豆妹妹的旅行”中,语言就是有情趣的、有温度的。
二、观察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学科融合是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的活动。科学学科所常用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正是促进语文和科学两门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让学生为语文学习收集“第一手资料”。
笔者在教学“护蛋”这篇习作时,就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体验“护蛋”活动的过程。笔者让每个学生事先为自己的蛋宝宝取上独特的名字,然后时刻把它带在身边,在记录本上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一个星期下来,学生就已经掌握了不少写作素材。从对鸡蛋形状、颜色、大小的观察,到鸡蛋摔碎时内部结构的观察及个人内心感受的记录,学生写得十分详细。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也尤为踊跃,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一篇篇原汁原味、精彩纷呈的“护蛋”文章便诞生了。如果语文教师都以这样的方式去上口语交际课或写作课,学生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将会是灵动的。其实,“生活中的发现”“吹泡泡”等系列习作,教师也可以采用科学与语文之间学科融合的方式,整合课程,上一节有趣的写作课,学生一定会观察得仔细,讨论得热烈,写得生动有趣。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力的提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课堂学习为抓手,将科学的学习方法延伸至课外,运用于语文课堂中。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语文内容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科融合真正“点亮”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