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童话教学

2020-08-31程静芬

江西教育C 2020年8期
关键词:蜗牛童话想象

程静芬

童话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因其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灵动美妙的语言被小学生广泛接受和喜爱。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童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更多的优秀童话故事,教师该如何教学才能保证童话独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童话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不应强调语言文字训练,要尊重童话逻辑,要有童话味。

一、利用插图,引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彩色插圖,童话故事中更是如此。受年龄影响,小学生最先被课文插图吸引。导入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童话的场景,预测故事内容。

如《小蜗牛》这篇童话,语言通俗易懂,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第一幅图,了解主人公是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再观察小蜗牛和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分析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接着观察第二、三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的是什么样,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认识和自己的猜测后,产生了阅读期待。

二、角色扮演,本位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童话教学更应如此。教材选编的童话,语言都浅显生动,适合小学低段学生阅读。教师只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去品读,就能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教师抑扬顿挫、饱含真情的朗读,能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在朗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消除学生因识字量少和理解能力有限带来的理解障碍。以情传情,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爱憎也传递给了学生。学生正式接触童话文本时,就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孩子是感性的,他们能很快进入故事角色。当学生以故事中的角色来朗读,他们的情感很快被调动起来,快速与角色融为一体。

三、情境表演,切身体验

孩子有着超强的模仿力,是天生的演员。低年级学生通过表演更能感受童话味。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表演,让真实的体验替代老师的条分缕析。学生在表演中要说得到位、演得自然,必然要去深入阅读,体会人物内心。这样的阅读和理解是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在表演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融合。

如一年级下册的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故事中的场景,想象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有怎样的心情。表演过程中,学生感兴趣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开动起来,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

四、大胆想象,续编童话

小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想象力是他们的特点。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童话创作无疑是最佳渠道。学生在读童话的过程中,会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不满足于童话本身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结局,会有改变故事发展、人物命运的想法。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借鉴已学的同类童话,进行模仿,发挥想象力改编童话或者续写童话,体会创作的乐趣。

童话创作,不在于描写是否细致,文字是否华丽,关键是模仿和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就在这一“改”一“续”中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在这一“改”一“续”中得到提升。教师在保证学生的想象空间足够大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想象空间向好的方向“变形”。

五、拓展阅读,提升品质

尽管统编版教材选用的童话数量比旧教材多了许多,但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拓展阅读成了童话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完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同类题材的童话故事,或同一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童话教学要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不能脱离童趣。教师要通过奇幻瑰丽的童话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自发地投入语文世界中,让他们愿意阅读、愿意思考、愿意写作,引导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最后超越文本。

(作者单位:安徽省祁门县祁山小学)

猜你喜欢

蜗牛童话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蜗牛说
午夜童话镇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