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经管类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对策分析
2020-08-31张晓雪
张晓雪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基本的财务技能是作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已成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风向,高职高专院校不仅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应该立足当前,从实际问题出发。本文以成都市技师学院作为分析对象,旨在分析现阶段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关设想建议,力求对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一、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需求不匹配。成都市技师学院主要开设的经管类专业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等,现目前四个专业均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但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该门课程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因此在教学内容讲解和教材选用上基本一致,缺乏专业侧重点,不能够发挥该门课程对专业的服务功能。不同专业对会计学习的要求不同和应用会计的角度也不同,所以现阶段的会计课程教学不能很好的匹配专业实际的需求。
2、课程选用教材不适宜。该校不同专业所选用的教材均为《基础会计实务》,而该本教材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在安排上,主要是为会计专业学生奠定会计核算基础,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服务,因此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相关的知识点。而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使用会计信息,所以从内容上来说侧重点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偶尔也会相应加入少量会计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不成体系,所以也未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市面上其它与专业相关的《会计基础》教材为了体现非财务专业的特殊性与功能性,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主要包含了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指标公式与计算;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等内容[1],因此,该类教材内容繁多、公式多且计算复杂,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出现泛泛而教,重点知识讲解不到位,难点知识讲解不透彻等问题,面对该类生硬难懂的教材,学生也会出现畏难现象,逐渐对非专业性的会计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会计基础》课程在该校开设的学时基本上为56个学时,由于在这56个学时当中所要涉及的会计内容相对比较多,因此,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最常用的,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与会计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如填制原始凭证、业务报销、采购流程、收开发票、收支货款等均为实践性较强的能力培养,单纯的课堂讲授式理论教学不能达到强化会计操作能力的目的,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4、成绩考核机制不成熟。由于受所选教材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影响,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利用书面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有所缺失或存在不足,在考核内容上也更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会计原理和会计分录的编写,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过分重视考核结果,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不能全面的显示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达到提升学生会计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高职高专院校非财会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提升专业学生的专业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因此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各专业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是为不同专业服务的,是为了培养信息使用者,而不是要培养会计信息的生产者[2],总体的教学方向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看懂财务报表,甚至利用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完成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设计是在了解了专业内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模式的确定,并结合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3]。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结算、进出口成本核算以及进出口退税的相关知识内容;电之商务专业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当中应着重强调的是会计信息数据的产生流程和网上收付的账务处理等;市场营销专业则强调的是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
3.结合专业特性,开发校本教材。
(1)在教材编写上,会计教师、专业教师应当积极同校外专家和行业精英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结合专业知识内容、具有侧重性的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将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相接轨,培养出具有基本会计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2)在内容选择上,根据专业性质不同,教材内容应具有专业针对性,可以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① 会计认知基础知识,主要为会计的含义、作用、会计六大要素、会计记账方法等基础知识;② 业务活动处理流程,包括常见的销售流程、采购流程、收付流程、报销流程和发票流程的处理等;③ 会计报表的解读,包括报表数据的编制流程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等内容;④ 专业相关拓展知识。
(3)在内容编排上,按照传统形式将知识点由浅到深的串联编排,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易学生融会贯通的掌握掌握知识,因此可以从企业员工的视角出发,将非财务人员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的财务问题来串联知识要点,推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4],更能吸引学生,达到培养学生基本会计处理能力的目的。
4.强化实践教学。在会计课堂中如何将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是会计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最常见的做法是增加实践课程,但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受课时限制,无法单独开展实践课程,因此按照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开展手工操作课程,变得尤为重要,例如会计凭证填写、日常报銷活动等实践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并不局限于PPT的使用,由于会计培训市场的相对成熟,市面上有很多财务操作练习软件,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增加相关的软件操作课程,利用软件平台上的跨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软件平台也会显示个人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形成过程性的评价考核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财会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区别于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中体现出专业特色,并服务于专业,在内容选择与编排上也应该有新意,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茜.探究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58):251-252.
[2] 丁丽华,吕静静.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及改革设想——基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2(04):64-68+86.
[3] 周璇.非财会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128+121.
[4] 王巍,贾娜.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C].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