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问题及对策

2020-08-31王赛芝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产教融合

摘 要: 随着产教融合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的热点。在分析产教融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普遍存在的学校缺乏有效抓手、企业投入不够积极、教师深度融入困难、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从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激发企业办学主体意识、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 产教融合 对策分析

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015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015—018年)》明确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同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包括高等工程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标志着产教融合从职教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019年1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一、产教融合对财经类专业的重要意义

“产和“教分别代表的是产业与教育,[1]产教融合就是指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的结构发展相适应,实现教育与产业的一体化。产教融合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既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一)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政策性非常强的财经类专业来说,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结合产业链的需要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向,紧扣行业企业发展前沿和最新需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进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是学校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升级和成果转化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学校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和开发、学生实践指导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择业机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实现学生的“课程所学和企业的“工作所需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一)学校缺乏有效抓手

高职院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录取学生之前制订的,一旦制定后在整个培养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变动,但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演变越来越快,这就容易造成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财经类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未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操作过程不易监控,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开展讲座等往往仅能满足学生的实习等教学任务,未能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教学结果和操作结果难以直接衡量,双方并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使得校企双方的产教融合收益无法计算。纵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育人模式仅仅是一种单一嫁接的“校企合作,而非切入职业教育本质的产教融合。[]

(二)企业投入不够积极

众所周知,企业更关注利润的最大化,很多企业与学校合作是基于人才缺口,希望以更低的成本选拔人才,实现短期利益,而对于稳定的人才输入为企业持续发展助力则考虑较少。反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属于一项周期较长的工程,无法在短期内获取利益。长期的教育资源付出无法得到即时显性的实际利益和有效的补偿,正是人才选拔的短期需求与校方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对于财务类人才,本身在一家企业的数量都非常有限,对人才需求量就小,导致产教融合难度进一步增加。参与学校共同人才培养也不能享受减免教育费附加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投入积极性。从目前普遍存在的合作现状来看,如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顶岗位实习,一般也仅是帮助企业整理一些凭证和档案资料等,虽然一定意义上减轻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或规范了文档资料,但无法衡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企业还认为学生欠缺经验,整理的资料还需要另行整理或审核,增加工作流程。同样,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所能从事的也一般是协助金融单位员工整理资料、接待客户等浅层的工作,无法给金融单位带来直接客户资源或利益。

(三)教师深度融入困难

目前产教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建模式、产教融合项目牵引与培训模式、产教融合研发模式等几种。不管是哪种形式,都需要学校有能够胜任这些产教融合模式的师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仍以高校毕业的硕士为主,所谓的“双师型也往往仅是考取了各种证书,普遍存在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实操能力有限、应用性研究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是部分年龄大的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对财经类专业新背景下的大数据、财務机器人、各种软件等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三是很多年轻教师由于实践经验的欠缺,难以在实训指导和岗位工作中相互贯通,使得参与产教融合的实力相对单薄。同时,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说,教师提供的科研成果一般属于知识型的,为企业提供的一般也都属于个别的浅层技术服务或培训,很难直接产生生产价值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企业主动提供项目让教师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教师的参与深度。

(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主要包括会计、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这些专业风险比较大,对保密要求特别高,学生往往只能接触一些最基础的业务,所以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以会计专业为例,该专业直接与企业资金流转及其管理活动相关,资金流转状况包含了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这些往往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学生普遍只能从事一些最基础业务的简单处理,如票据档案整理、收银、会计凭证整理等表层业务,无法接触核心業务,学生也仅仅把这些活动当成学习任务去完成,没有主动融入将来的职业规划,使得一些与企业真正用人制度有关的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等职业素养相关的教育性的融入明显不足,产教融合仅处于表层衔接,未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连贯和贯通。

三、深化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对策

(一)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

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度和深度的体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平台的出发点是通过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精神培养等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其根本利益是要有助于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和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及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合作双方“共赢。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说,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体或者共建产业学院甚至是共建产教园,具体根据学院特色的专业实力选择一种模式。比如一些综合类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规模不大、优势不够明显的,建议采用引入部分合作较好的企业打造产教融合综合体的形式,而对于一些财经类高职院校,本身财经类专业规模就很大、实力也很强,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学校可以将产教融合综合体或产业学院作为有效抓手,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

(二)激发企业办学主体意识

要想解决校企合作中长期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首要动因除了经济利益诉求,还有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加快促进企业办学政策的落地实施,让企业真正享受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的专业背景和领域特长,为企业员工开展各类培训,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和投资过程中的难度,让企业从中获得利益,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在合作中更加主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达到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赢。

(三)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为教师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多种渠道,要实现产教融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参与产教融合能力。一是可以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专业教师树立产教融合理念,主动加强与地方产业和企业合作的理念;二是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和校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加教师与行业、企业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实践素养,积累工作案例,为课程开发的教材撰写进行知识、案例等各种储备;三是要积极引入具有高学历和企业工作背景人员,组织课程开发团体和教学团队,确保产教融合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如保证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等。

(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产教融合在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通过产教融合综合体或产业学院,可以直接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近距离接触或直接参与企业真实业务,在企业职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与企业员工的合作过程中,可直接感受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财经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普遍还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上,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地实施和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的地位也愈加受到重视,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体或者共建产业学院将是推动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周凯,宋嘉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00(08).

[]李永荣,安小雷,张慧颖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职业技术,019(0).

[3]李玮玮,贺定修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19(30).

[4]吕耀平,戴庆敏,杨承清,徐传保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一融合两清单三提升[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18(06).

[5]朱征宇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19(06).

〔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为例(项目编号:WZYzd01838);浙江省教育厅“基于产教融合综合体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编号:jg0190730)阶段性成果〕

(王赛芝,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