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文本深层对话,提升“五维度”阅读能力

2020-08-31廖海燕

新教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壮士狼牙山阅读者

廖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检测是围绕“五维度”阅读能力来出题,即围绕对文本的检索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评鉴能力、质疑创新能力来出题。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新的命题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围绕“五维度”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五维度”角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从感知性对话中提高检索能力

感知性对话是阅读者通过文本获取信息,识文断句的过程,是感悟作者思想、情感、认识的过程,也是阅读者以获取到的信息及感悟到的思想、情感、认识为依据,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过程。感知性对话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对话,对文本的感知,对提高学生“五维度”阅读能力中的检索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这课时,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中蕴含的基本内容以及记叙的主要事物等,指导学生运用浏览、扫读、跳读、寻读、猜读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检索能力。教师主要采取的方法是:1.读文,边读边思考。2.画出重点句子。3.圈出关键词、关键信息。4.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先是提出问题,再是分析问题,最后是探求结论。让学生在阅读中检索答案,获取信息,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求得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拓展。

二、从互动性对话中提高理解能力

如果说提取信息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那么理解能力就是基础的核心。对文本的理解是个互动性的过程。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文本、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是互为资源的互动,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动态对话。从互动性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用于推断文本中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高“五维度”阅读能力中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及里面的奇珍异宝,然后问道:“看到这些美景和奇珍异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无不发出赞美、感叹之声。紧接着,笔者播放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资料,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学生欣赏圆明园美景时的自豪感转变为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清政府的气愤。“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惋惜声、难过声、愤慨声交织成一片……笔者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这样,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从而更加激发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可见,互动性对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从补充性对话中提高运用能力

补充性对话是根据文本的特点,按照原有的逻辑方式将其内容或形式进行补充、延伸的活动,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教会学生逐段细读的方法,即边读边思考边体会。信息集中的部分单靠简单的阅读是不够的,要反复阅读,深入领悟,丰富阅读文本,拓展思维。在补充式的对话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用联系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就是学生运用能力的体现。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这句时,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母亲的容貌,在想象中融进理解。学生脑海中不仅有一张母亲“瘦小”的脸,还有一副母亲“瘦小”的身材,母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了起来,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产生了共鸣。此时,教师采用补充性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学生与母亲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活学活用中,利用补充式对话拓展人物形象,提高了“五维度”阅读能力中的运用能力。

四、从反思性对话中提高评鉴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从反思性对话中提高评鉴能力。反思性对话,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文本,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评鉴能力。在对阅读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就要对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思考、反思,并通过同阅读文本的再次对话,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阅读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融合,从而具有一定的评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时,在互动中,笔者问:“那个星期天,‘我第一次盼望,盼望什么呢?”学生纷纷作了回答。“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得知“我”的心情经历了“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的变化过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很容易知道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情感。通过反思性对话,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明白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更能体会“我”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评鉴能力。

五、从评判性对话中提高质疑创新能力

评判性对话不仅要求阅读者要深刻理解阅读文本,更要对文本本身或对参与阅读活动的人员的言行进行评判,指出其错误或不足,并以阅读材料为依据,给予具体的分析和详细的说明。评判性对话更能激励学生独树一帜,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有学生举手质疑:“五‘壮士不是五‘战士吗?为什么说狼牙山五壮士,而不说狼牙山五战士?”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体会“壮士”和“战士”的含义:“壮士”是指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而“战士”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狼牙山五壮士先是诱敌上山,再是勇猛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这些举动,无不是壮士的表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更可谓是响当当的壮士。”有的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尽显了豪壮之气,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壮士。”……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在评判性对话中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五维度”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者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在知识积累内化的过程中,深度对话是学生走向阅读文本的一座桥梁。通过对话,学生读出了言内之情、言外之意,学生在对话中丰富了精神世界,提升了“五维度”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汀州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壮士狼牙山阅读者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美丽河北之狼牙山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壮士出川
戍边壮士歌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峥嵘岁月——狼牙山五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