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萌芽的感恩之心
2020-08-31冯海红
冯海红
摘 要:感恩,是一个人的健康性格,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并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正常人起码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年幼形成的良好品质会影响他的一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过: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幼儿园习得的,可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树立良好品德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在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目标的第五条中指出:“要求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因此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的爱,感受社会、大自然给予的爱,从而养成对一切事物知恩、感恩的习惯,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有的职责。
关键词:幼儿园;多种形式;感恩教育
在当今浮躁、功利的社会大背景下,“感恩”两字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淡忘。纵观两年前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个中也隐藏着一个忘恩负义、无感恩之心的人性影子;浙大博士生自杀案,就是面对学业的压力和挫折,内心充满了负面和消极情绪,继而对社会和家庭没有了感恩和回馈之心,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还有一些受资助于社会热心人士的困难学生,在对方经济困难断了资助的情况下,反倒责问和谩骂起这些资助人士来。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我们人类唯利是图,贪婪索取,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平衡,杀戮、食用野生保护动物,遭致国家珍惜动物越来越少,并且人类感染各种病毒,危及生命。在这越来越淡忘知恩、感恩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在幼儿园引入感恩教育,对幼儿一生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羊羔跪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教会人们要学会感恩。我们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谢家长、教师的养育和培育之恩,感谢同伴及他人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感谢社会和大自然的恩赐。只有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才能热爱他人,热爱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自己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
一、幼儿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人在幼小时候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察觉,但都会对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可以描黑,也可以描白。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發生根本的改变。因此这时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开始和关键时期,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普遍状况是:
1. 独生子女的宠爱,让幼儿的感恩之心被弱化
当今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一位幼儿常常有四位或更多的家长来宠爱。他们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被伺候得象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在他们心中,这种优厚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每天都习以为常了,而家长们也是“服务”得心甘情愿。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们就不能感悟到大人的劳累与艰辛,他们的“感恩”幼苗也不会在心中发芽,长大后反哺之心也难有。
2. 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的火热,让幼儿的感恩教育被忽略
目前,在幼儿园里,我们越来越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主题教育也越来越火热,都偏向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灌输,恰恰忽略了能影响孩子一生品质的情感教育,更是鲜少关注幼儿的感恩教育。具体表现在:
(1)感恩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少。一个学期中没有一个主题教学是感恩教育内容的,在每次的教学活动目标中也越来越难找到“感恩”这两个字,而大多的培养目标被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技能目标所替代。
(2)即使有感恩教育的内容,也是零碎的,没有年龄序列,没有梯度。大都是在“三八”节、“教师”节等这样的节日期间,教师利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采用无计划、无目标的讲讲说说的形式来让幼儿要爱爸爸、妈妈、老师等。因此,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无论从目标的合理性、内容的序列性、指导的策略上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为这些的不重视,造成了幼儿不能像其它的教学活动那样深刻的感受“感恩”教育。长此下去,我们所培养的下一代可能会是爱享受、高智商、低情商、无感恩之心的“机器人”。
因此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
二、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创设合适的情境和教育内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在节日活动中及在家庭环境中,对幼儿细水长流般的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稚嫩的心逐渐萌生感恩的幼苗。
1.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如涓涓细流般渗透“感恩教育”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把感恩教育的每一个理念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以一种常抓不懈、细水长流般的精神来展现,时时刻刻做好幼儿感恩体验的引领者。
如,幼儿早上来园时,与家里大人亲切说再见,并与门口保安、值班老师微笑打招呼,让幼儿懂得要尊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者,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来到教室里,与老师互相问候后,并谈谈是谁送他们来园的,让幼儿了解家里大人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他们,能体会大人的这种辛苦,并感恩于家人,珍惜在园的每一天。在中午就餐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谈谈这些美味可口的饭菜,从粮食、蔬菜的种植,再到这些食物制作成好吃的饭菜,让幼儿体会劳动者在这过程中种植粮食的辛苦,以及食堂师傅烧菜时的用心付出,从而让幼儿学会知恩、感恩。在保育员、清洁阿姨打扫教室时,让幼儿观察和体会,感受她们为了幼儿园的环境整洁、卫生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一首首歌曲、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游戏等,感受到了上幼儿园的快乐,而这些都是老师辛勤工作的结果,我们要学会尊敬和感恩老师。在幼儿园的优美环境里,小伙伴们每天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每天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要珍惜在幼儿园的时光,感恩我们的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除了小伙伴之间的交往交流,而教师就是孩子的榜样和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时无刻感染着幼儿。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为人处世要温和谦让,关心、关爱孩子,与小孩、大人说话都要文明有礼,凡事会和对方说“谢谢”,对一切心怀感恩。
又如“重阳节”时,大班的小朋友到街上敬老院里,与那里的爷爷奶奶一起共庆重阳节。孩子们事先精心准备了节目,为他们献上文艺表演,并赠送自己做的手工和绘画,剥给他们水果吃,帮他们敲敲背捶捶腿;中、小班的幼儿就是要求回家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共渡节日,赠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和老人说一句祝福的话。
同样的节日,不同的感恩教育表达方式,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让孩子们萌发出纯真的感恩之心。
5. 在家庭教育中,同步开展“感恩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思想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幼儿的感恩体验与幼儿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让幼儿的感恩教育持续有效地体现,家园的配合是关键。
首先,统一教育思想。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让家长们了解感恩教育意图,并愿意和我们的教育思想一致,积极配合,携手并进,共同促进孩子的感恩教育。
其次,家长做好榜样。万事孝为先,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孝敬家里的长辈,语言恭谦有礼,让幼儿耳濡目染,从小感受家庭的孝文化,长大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孝敬老人,尊敬长辈,从而萌芽感恩的心。
最后,发挥家庭教育资源。幼儿园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对自己的家人有更深刻地了解,激起幼儿感恩意识的回报。如我们在幼儿园举行乡土材料亲子手工制作比赛中,幼儿与家长一起亲子制作乡土手工作品,全方位发挥家长和孩子的之间的默契与亲情。通过一起制作、交流和亲身体验,家長发现了孩子的能干和聪慧,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专注工作和心灵手巧。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活动中洋溢着,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联系,从而就更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其实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与表达,贵在坚持。只有处处心存感恩,才能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和挫折,人生也才能走得更远!让感恩教育在文明社会的发展中不被遗忘,让感恩的品德时刻在幼儿心中萌芽,直至开花。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下发《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
[3] 刘娟《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