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新貌

2020-08-31翁衡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村路煤渣土路

翁衡临

家乡的古村,最早建于元朝,至今已近千年。当年村里还有族谱,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人在记录。

古村历经千年风雨,人口一直在繁衍增长,可改革开放前古村的变化并不大。对古村最初的印象是:破旧的祠堂,摇摇欲坠的土砖屋,横七竖八的村巷,弯曲的土路,古老的香樟树和枫树……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古旧。尽管古旧,依然能为我们遮风避雨。我们在祠堂里玩耍,在村巷里嬉戏,在古树下乘凉,度过了自由快乐的童年。

最近三十年,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村展现出新的风貌。

先是不愁吃不愁穿,紧接着是翻新房屋,绝大多数家庭三十年来至少将房屋翻新了两次。比如我家在1985年的时候,就盖了窑砖房(最早是土砖房),宽敞明亮。十几年前更是搬进了楼房,像城里人一样住着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但我认为,古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修路,那才是社会进步最直观的反映。这些年,亲眼目睹了村路日新月异的变化。

早年,除村口有几段石板路外,几乎每条村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对土路最好的描述。更要命的是,家乡到处都是粘性很强的红土,下过雨之后,即使是赤脚踩进去,都不容易拔出来,更别说穿套鞋。每次穿着套鞋走路的时候都特别费力,要么不容易拔出来,要么脚是拔出来了,套鞋还陷在泥里,让人很狼狈。如果有车、牛等经过,更是溅得满身都是泥。车轮也经常陷在泥里,要好多人帮助推拉才能驶出泥潭。晴天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路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灰,每踩一步便会发出“噗噗”的声音。一点不夸张地说,路上像铺了一层面粉,风轻轻一吹,就能吹得人灰头土脸。

后来,村委会为了改善通行情况,在土路上铺了一层煤渣。虽然不平整,可比之前的土路强多了,至少不会出现一身泥或一身灰的情况。只是时间久了,铺垫不牢固的煤渣容易因风雨等因素造成缺损,重新露出一部分土路。直到后来路面铺上了水泥,才彻底改善了交通条件。更为喜人的是,国家要求村村通公路的政策早已落实,水泥路直接铺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现在出门,即便是雨天,穿着布鞋也可到左邻右舍去串门。而且,路不仅更平整,更宽敞,也更直了。以往去镇上赶集,要绕六七里路,现在只有四五里。而电动车甚至是汽车的普及,让距离变得更短,出行变得更便捷。

社会在发展,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和谐。如今不会为了争夺巴掌大的一块田地而大打出手,也不会因偷放了田里的水而大骂不止。穷则思变的情况得到彻底的改变,因为村民不再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有机会也会出去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前几天,堂妹就带着叔叔婶婶去了一趟首都北京。换作三十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不仅村路得到翻新,祠堂也得以重建。新建的祠堂更加气宇轩昂,除了依然是聚会娱乐和操办大事的地方,闲暇时间,还会有村民在祠堂里跳舞。那种在城市才有的广场舞,如今也流行到了古村。祠堂正前面还建了一个广场,有篮球架供人打篮球。日渐荒芜的山林,重新栽种了树苗。也许古村是新农村示范点的缘故,山林里不仅栽了梔子花、水杉等树,而且栽了千亩山茶树。一排排整齐的山茶树伸向远方,伸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村路煤渣土路
通钢煤渣循环利用的措施
石煤渣替代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村路弯弯
农夫
早梅
写小说的数学家或奇迹发明家
村路带我回家
煤渣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家乡的土路
煤渣里扒出的财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