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提升探讨

2020-08-31陈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驱力创新创业师范生

陈玉

【摘 要】本文论述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提升,梳理归纳内驱力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升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意义及影响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构建“三基、三创、三新、三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搭建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平台,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善用榜样的力量,发挥朋辈群体的影响;增强创新创业的意义感,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关键词】师范生  创新创业  内驱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86-03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对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更有甚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师范生教育对立起来,认为在师范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会影响师范生教育职业意识的培养,动摇学生毕业后献身基础教育的信念。笔者认为,对师范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非让他们放弃从事基础教育的机会,而是让他们能够了解掌握创新精神的传承、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提升师范生的创新创业内驱力应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充分认识“创新”和“创业”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师范生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促进成才成长和实现终身发展。

一、内驱力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一是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三是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或权威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做好学习或工作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和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内驱力是什么?本文定义为:创新创业内驱力是指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应对创新创业挑战的过程中,以创新创业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驱使大学生产生一定创新创业行为的内部动力。

二、提升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意义

创新创业内驱力是推动师范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提高师范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提升创新创业内驱力,于社会、学校和师范生个体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师范生提高独立生存的能力,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助于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教育机构(尤其是学前教育机构),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推进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和社区化,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三是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人才,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传承,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构建合理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独立创新的意识,提高师范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发展出适应未來社会需求和终身学习必备的核心素养,成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五是有助于师范生增强自身思维的开放性,自主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增强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三、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社会。内驱力的产生以需要为基础,而人的需要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社会文化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反映了人类对社会生活的要求。归根到底,人们的创新创业活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文化需要。那么,社会对师范生创新创业的期许就会成为唤醒其创新创业需要的一部分动因。

(二)学校。学校对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师范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程度,教师创新创业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的高低,朋辈群体中创新创业氛围的浓厚,等等,对于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家庭。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激发与其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工作情况、家庭的监督程度等等,也会密切相关。经济宽裕、父母收入稳定,同时能够适当给予物质、精神上支持且恰当引导的家庭,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会更高,动力更足。

(四)自身。个体创新创业的目标、兴趣和意志,以及自身的人格特征是师范生创新创业最重要的内部驱动力。师范专业以女生居多,一般具有善于沟通合作的优点,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但女生普遍又比男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弱,个性稍保守,不利于创新创业动力的激发。

四、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提升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师范生创新创业精神动力不足、意志薄弱,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创业氛围、政策支持、人脉及资金的帮助等不无关系。对此,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注重营造尊重、鼓励师范生创新创业的友好环境、培养师范生积极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创新创业的机会,必要时在政策、资金、精神等方面予以支持和资助。

目前,国家对于符合条件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已经给予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和贴息、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费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各种非政府组织,包括社会机构、企业单位、学校校友会和家庭等,还可以给师范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鼓励和帮扶。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得到社会权威及长辈们的赞许、认可,他们的内驱力会得到激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创新创业工作做好。社会各界和家庭也应该与高校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为师范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援助,降低创业门槛,为师范生构架起从学校通往社会的桥梁。

(二)构建“三基、三创、三新、三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三基”:创新的基础是提出问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三创”:创新的过程是从创意到创新再到创业的全过程;“三新”:指新想法、新产品和新企业;“三动”:指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动脚走向社会和市场。

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存在较大争议,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现状,学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合理设置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合作方式,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创业机会的发现、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源的整合等内容纳入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系,使课程设置更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同时,应注重课堂教学与模拟教学相结合,实训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将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融合,推进课内课外一体化。

师范生的多门专业课程本身就能与创新创新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如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舞蹈、音乐、美术、手工等,应结合专业特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拓宽他们创新创业的思维,为师范生找到创新创业的方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撑。

(三)搭建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平台,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能给大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给企业提供挖掘优秀人才的机会,对于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它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鼓励师范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让他们在与朋辈群体的碰撞中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心理素质,完善自我意识和塑造健全人格。

例如,广西高校大学生“创客马拉松”活动引进设计思维、精益创业等国际前沿方法论,是一场持续32小时的创新挑战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选派优秀的师范生参加此类活动,通过沉浸体验式学习、头脑风暴、团队共创项目、项目路演等方式集中模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突破常规性思维障碍,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和兴趣,建立创新创业的自信,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今后更广泛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具有创业意向的师范生多参与一些企业冠名的创业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帮助他们赢得企业的青睐,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四)善用榜样的力量,发挥朋辈群体的影响。学校应注重提炼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邀请创业训练专家、企业负责人、创新创业领域的优秀人士和成功创业的校友、毕业生代表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创业沙龙活动,让师范生近距离接触业界人士,了解创业历程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师范生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进入企业、创业园、私立园所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激发师范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通过对多名师范毕业生进行访谈和调查,我们发现了一则成功的案例。北海市承美幼教—YH国际幼稚园于2018年由十位创始人共同创立,其中两位创始人是毕业于北海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她们在校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师范技能的培养、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毕业实习期间脱颖而出,接到了多所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伸出的橄榄枝。通过几年在民办幼儿园工作的积累和进一步的培训学习,她们也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于是联合房地产开发商、教育培训机构董事、外教、会计以及其他几位优秀幼儿教师,共同创建了幼儿园,成为教学和管理团队骨干。如今,她们也常回到母校,走上毕业生讲堂,走进校园招聘会,助力母校发展,为学习学妹们的见习、实习、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和空间。她们的成功给不少在校师范生树立了榜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增強创新创业的意义感,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师范生相信创新创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有了意义感就有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了责任心与使命感,就有了忍不住想去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认识创新创业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让创新创业成为自己的需求,学会用由内向外的力量,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去实现创新创业;能做到有明确目标、有规划、有执行,并能在执行中解决问题,在创新创业行动得到成长。同时,由于他们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接受创新创业挑战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提高了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也能得到增强。如此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定能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深化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师范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四个层面找到影响师范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的关键因素,提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发挥榜样和朋辈群体的作用,增强师范生创新创业的意义感,鼓励和引导他们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内驱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希望能为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师范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同时为师范生创新创业及全面发展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姚海燕,储良卿.师范类高校人才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3]李怡,曾新洲.“双创”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8(11).

[4]梁康建.创业竞赛对高校师范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4).

[5]简恺,王佳.“互联网+”背景下学前专业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探究[J].教育学苑,2018(24).

[6]童敏君.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师范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梧州学院为例”(2016JGB378)

【作者简介】陈 玉(1980—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与心理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内驱力创新创业师范生
培养内驱力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