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本课堂中的多元体悟
2020-08-31单和芳
【摘要】当下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即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低段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重在凸显童话类文本教学课堂中的多元体悟,从“由浅入深,重视语境;由文入情,渗透美育”这两个大方面展开论述,从学习文字到体会感情,立足于低段孩童的学情,运用多样的方法创设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体悟。
【关键词】生本课堂;多元体悟;情境创设;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2-0100-02
【本文著录格式】单和芳.追求生本课堂中的多元体悟——以低段童话类文本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22):100-101.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体裁。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变形与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极富童真性与想象力,激发孩童的想象空间。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的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如何发挥童话类文本最大的教学价值,以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需要我们探索的。
一、由浅入深,重视语境
(一)多元互读,情境勾连
1.生生互读,走进不同角色。童话的特色之一是有除人体之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其他。这种人格化了的鸟兽虫鱼和各种事物,都不仅有生命,而且有它的思想感情,能像人类一样讲话、活动。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不同童话人物,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课堂,感受不同童话人物所带有的不同的情绪色彩,真正地感受童话文本的与众不同。
2.氛围渲染,感受背后情感。走进童话人物,就需要感受童话人物所带有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我们教者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走进人物背后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人物情緒进行言语引导,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蝌蚪的心情,以及鲤鱼妈妈回答的语气。适当地想象人物的心情再开展朗读,应该更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联系课文插图,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也可以找寻一些适切文本人物情绪的音乐,在一定的情境渲染中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二)角色扮演,提升核心素养
1.深入课文,提高思维水平。童话类文本的情感性比较强,我们知道童话类文本角色扮演的重要性。如何在角色扮演中深入文本,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的自主交流,多元探讨,在互动开放中深层地走进文本,掌握文本的深层价值,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咕咚》这篇课文中,“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学生角色扮演之后,可以开展追问:为什么兔子一边跑还一边叫呢?通过课堂追问促使学生思考更深层的东西,了解童话人物内心的胆小和恐惧。而兔子的跑是带动文章情节发展的重点,正因为兔子跑,其他的童话人物也跟着这样行动起来。《小壁虎借尾巴》中,可以开展课堂开放性活动,提问:为什么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愿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这样学生就能深层地理解动物尾巴各有各的作用,也能根据故事深层地了解壁虎尾巴不断再生的特点。
2.自创“小舞台”,提升核心素养。童话有人物,有人物活动,适合在“舞台”上演绎。童话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学生置身在童话的幻想里,成为其中的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解放感和自由感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幻想精神和游戏精神,是儿童热爱角色朗读与表演的直接原因。童话是情节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里面少有大段的对话以及风光景物的描写。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适合让学生登上自创的“小舞台”,通过说一说、动一动演绎对童话的理解感受,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走进人物,延展文本语用
1.课后练说,分享中深度感悟。童话类文本的延伸很重要,而童话文本的语用也显得很重要。如何利用文本延展文本语用,而叙事性较强的文本一般都有创设新故事的可能。让学生课后对故事进行续编,这也是发展学生语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体悟文本的新捷径。例如《雨点儿》这篇课文中,雨点儿还可能去哪些地方?那个地方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雪孩子》这篇课文里,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新编:一天,天气很冷很冷,小白兔和雪孩子又相遇了,他们会怎么说呢?这样就能更深层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话人物的形象,对文本人物的特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我们也可以利用录音媒介,配上音乐续编故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创设中带着深层的理解走进故事的人物,相信学生会爱上这样的创作,真正地投入到课堂情境中来。
2.动笔练写,创新中提升表达。低段中如何让学生在写话中锻炼写作水平,而课标中指出低段写作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以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素材和情境,可以就童话故事中简略描述的景色或者人物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动笔的过程中提高语用水平,深层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这样真正发挥了文本的教学价值,在教学策略中让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树和喜鹊》中:“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他们是怎样孤单的呢?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孤单”的含义,比如喜鹊早上起床时没人说话,自己一人出去捉虫,晚上自己一个人飞回窝。刮风时,树在使劲摇摆,没有扶持;下雨时,没有伙伴来帮忙遮雨。学生可以就这些情境创设的点展开更为细致生动的想象,借助更显层次的情境描写,学生能更深层地理解“孤单”的含义。
二、由文入情,渗透美育
(一)联系生活,丰富文本内涵
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与生活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不能将教学定位为空中楼阁,远远高于我们的生活实际。这样就忽视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因为童话故事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它源于民间故事与民间神话,始于劳动生活。童话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初经历了“口头创作”阶段。我们在开展童话教学活动时,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去体会文本的内涵,《狐狸分奶酪》中教会我们生活中伙伴间应该互相谦让,不应该内部闹矛盾,让有心機的小人钻了空子。《狐狸养鸡》教会我们应该学会善良。只有善良才能换取别人无条件的信任。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理解,这样就能深化文本的内涵。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受到文学作品的启迪。
(二)勾连人物,激发学生情感
童话文本中的人物显得很重要,他们支撑起文本故事的走向,而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勾连,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人物”的言行开展讨论和判断,学生对是非判断就有了深层次的引导。应该学习童话中的谁,而不应该学习文本中的谁,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思考的,文本中人物所附带的能量是我们需要挖掘的,比如狡猾的狐狸,上当受骗的老虎,淘气又顽皮的雾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将文本中的“人物”特点读深读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了情感上的熏陶和勾连,学生的思想层次也会因此受到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深度了解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向上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三)渗透美育,升华人文情操
童话是美的,童话里的“人物”因为与生活的勾连富有生命力,童话里的故事情节因为夸张、想象的张力而富有吸引力。如何走进童话文本中的语言美并且深度体会内在的美,是我们在课堂上需要深度思考的,我们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真正价值所在,那就是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与心灵诉求。在课堂上,我们要将童话内在的美绽放出来,将美育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情操,真正地提升儿童的文学素养,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文学财富。《荷叶圆圆》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如何渗透美育,让学生通过荷叶感受夏季的清凉和优美?可以让学生吟诵一些关于荷叶的古诗词。前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池上》和《小池》就是吟诵荷叶的诗词。《要下雨了》课前的关于小白兔的研读可以深入挖掘,可以挖掘关于小白兔的其他故事,比如龟兔赛跑,让学生带着好奇与阅读欲望走进关于小白兔的新的故事。在我们的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课堂上,适度与适时地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我们要在课堂上发挥童话类文本真正的教学价值,就需要立足于文本的字词句基础,训练学生的思维,促生学生情智,让学生在多元体悟中闪烁童心。通过一系列策略发展学生的语用,这样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真正的育人价值,让我们的课堂处处绽放美丽的思想之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二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张锦江.童话美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