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

2020-08-31张春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麦苗麦穗麦子

张春玲

课堂上曾经发生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

魏老师手捧一把麦粒,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想一想,蒸馒头的面粉是用什么磨成的?”魏老师耐心地引导。“大米——”学生几乎异口同声。

这个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没见过麦苗,没捡过麦穗,连面粉是麦子磨出来的都不知道。我不禁思考,如何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上取得成效呢?

孩子们需要劳动实践来增长知识,获得体验。结合学校的主题探究活动“我的家乡”,我们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教育。

河南是冬小麦生产大省,我们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剪报,初步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到了小麦的播种期,我们带领学生一起来到学校的种植园,准备种小麦,学生个个都很兴奋。有一个学生的爷爷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于是,我们把他邀请到种植现场,做我们的劳动课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学习翻土、播种,亲手种下麦子,还请教他应该怎么浇水、施肥,让小麦长得更好。

从此以后,这块麦田成了孩子们的牵挂。他们请教老师、上网查资料,学习照顾麦苗,欣喜地看着麦苗一天天长高,看着毛茸茸的青麦穗上挂着数不清的小麦花,看着麦穗渐渐饱满。一次暴雨后,有一小片麥苗被风刮歪了,倒在雨水里,孩子们小心地把麦苗一株一株地扶起来。他们对麦苗那份小心翼翼的呵护令人动容。收获的季节到了,孩子们不允许一粒麦子掉落地上,说要珍惜劳动果实,做到颗粒归仓。

麦子收好,磨成面粉后,我们结合中原地区面塑艺术的典型代表——顾家花馍,引导孩子们探究花馍文化的起源,并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亲手制作花馍。

孩子们一个个头戴厨师帽,腰系小围裙,身旁的小案板上摆着发好的面团和做花馍用的豆子、剪刀等。餐厅的面点师被邀请到美术教室,为孩子们示范花馍的制作过程。在面点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面团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花馍,他们兴奋地把自己亲手做好的花馍放入蒸箱。花馍蒸熟后,香气扑鼻。

从亲手种下麦子到吃到亲手做的花馍,“我的家乡”主题探究活动持续了二百多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写下了一篇篇的观察日记,不仅有对小麦生长过程的点滴记录,还有对生命的满满敬意,对“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验。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丰富了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还收获了新鲜有趣的生活体验。

青青的麦苗,芳香的泥土,金黄的麦粒儿,香甜的花馍,都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中。

劳动,原来可以创造这么多的美!

猜你喜欢

麦苗麦穗麦子
古代冰上运动会
红绣鞋
彩虹色的雨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小雪花与麦苗儿
最大的麦穗
麦子熟了
胃弱喝点麦苗汁
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