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混合学习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改革策略
2020-08-31黄琦
[摘要]文章指出影响混合学习推进的体制机制因素主要有职业院校评价制度价值定位、促进混合学习发展的制度设计与支持机制不协调、混合学习推进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不到位。混合学习推进的动力主要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压力、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实需要、信息化发展需要体制机制支持混合学习变革。基于此,文章提出推进混合学习体制机制改革要从制度环境建设、教师能力进阶机制建设、舆论协同机制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着手,并充分发挥机制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
[关键词]混合学习;职业院校;体制机制障碍
[作者简介]黄琦(1969- ),女,重庆人,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讲师。(重庆 40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课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3123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6-0106-06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学习凭借其融合实体教学与在线学习的双重属性,以及显著的学习效果,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优势,突破现有机制体制障碍,推进混合学习的顺利开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混合学习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
1.职业院校评价制度的价值定位是混合学习推进的体制机制建设的理念障碍。在现有大学生存环境中,学校排名和专业学科排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其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是评价学校和專业学科的核心指标,也是决定性因素。这种价值逻辑的大学评价制度,造成了科研与教学的失调,教师相对更重视科研工作。从笔者观察来看,教师教学工作按照“学徒期观察”,即学生时代从课堂学到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严重缺乏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意识。混合学习的介入改变了课堂结构,展现在教师面前的是崭新的课堂、互动的交互、全新的学生。从混合学习的定义能大致观察到混合学习的形态,混合学习是一种正式的教育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获取部分教学内容,接受学习指导,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学习时间、地点、路径和进度。混合学习对课堂形态的改变,意味着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网络课堂结构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在推动混合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时,有部分教师不理解、不适应甚至不认同,具体表现为研究较少、能力有限、教学改革经验不足。
2.混合学习发展的制度设计与支持机制不协调。第一,教师研修制度不利于混合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更迭。从现有的教师研修制度来看,教师教学能力进阶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省市的公需科目学习。这种学习一般以在线学习为主,具有强制意义,对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有较强的束缚力。从实施效果来看,其面向大众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与教师的技能进阶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教师自愿参加的各种讲座。这种学习需要极大的自控力,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供的资源有极大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办学资源丰富、办学能力强的学校讲座较多。反之,边远地区的职业院校要获取优质教学知识分享的讲座,则需要更多的成本。三是教育教学改革研修。这种形式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管理部门或者教师发展中心拟定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更新和跟进现代教学观念。这种研修需要建立在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平台来看,研修制度对混合学习的技能研修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混合学习所需要的教师技能进阶。混合学习不仅要实现教育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也要引领学生选择资源、整合资源和学习资源,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内化与结构完整化,关注混合学习中学生完整生命的实现。同时,混合学习还要求教师具有觉者精神,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能动性,才能真正驾驭混合学习课堂。
第二,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难以支持教师在混合学习工作中的持续投入。我国职业院校实施了基本工作量制度,通常称之为额定工作量,旨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如将绩效工资与教师额定教学工作量挂钩,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形成规制,只有完成了基本工作量才能参与职称和职级的晋升。尽管不同学校的额定工作量有所区别,但财政较为宽裕、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低。职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才能完成额定的工作量。教师要参与混合学习的改革,势必会引起精力的重新分配,如需要投入精力适应混合学习教学形态,教师的心理和意识也会发生转变。在工作量管理制度下,职业院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较差的院校,教师难以持续地保持精力来应对混合学习的发展;而教师资源比较充足的名校,其教师额定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小,有充裕的精力研究相关教学问题,其教学改革意识也更为敏锐。
第三,混合学习相关的学习支持服务制度不健全,导致混合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支持服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有指导的教学会话”①,包括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直接支持(教材、教师、学习空间等)、辅助支持(学习策略、辅助学习材料等)和间接支持(对学习者参与学习所需要的经济支持、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咨询、学习工具的租用等),以促进学习者保持学习动力,克服因学习导致的孤单情绪,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混合学习支持服务制度是指在混合学习中,为保证混合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各类学习的直接支持、辅助支持和间接支持。由于混合学习将部分学习过程转移至在线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则更为重要,涵盖了混合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过程性材料准备、克服学习孤独感等多个因素。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习支持服务制度尚不健全,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以致混合学习的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第四,尚未建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机制,阻碍了混合学习的有效开展。“资源共享是指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向教育者与学习者提供的,基于非商业用途,可被免费查询、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②在线学习资源的共享机制是指为职业教育者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的标准控制机制、质量管理机制和收益回报机制,是健全在线学习供给体系的关键因素。从现状来看,海量的职业教育在线学习资源已经建立起来,资源建设者和资源产权拥有者也具备了开放意识,乐于参与共享机制,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进退机制、分层标签等,导致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无法参与混合学习,影响了混合学习的有效推进。
3.混合学习推进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不到位。第一,混合学习的推进没有得到舆论体系的充分支持。MOOC在诞生初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如《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国外的MOOC报道则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几乎覆盖了主要的大型媒体。混合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其运行的主要范围是学校相关人员,是教育本体内部的自发推动,是发源于部分学术领导人和研究者的实践,没有得到舆论体系的大力支持。
第二,混合学习缺失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指的是用激励的手段,通过激励的功效调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事务的整体功能”③。对教师而言,混合学习的推进并不影响其职称、报酬等自身利益,尤其是改革没有全面推开时,大部分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混合学习的改革过程,以致不参与改革是常态,而参与改革者则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规避与不改革者之间的对立,进而出现大部分教师用沉默抵制混合学习改革。在学校层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混合学习的积极性有限,大部分教师处于观望状态。
二、混合学习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动力分析
1.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压力。随着人们对创新价值的理解,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能力、改革职业院校自身管理体制等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手段。从更深层次而言,职业院校需要从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回应教育改革的压力。“在信息化大潮中,课堂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只有实现课堂结构的变化才能改变教育系统最为重要的结构性变革”④,即只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性改变。从结构上而言,混合学习整合了多种媒体、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教学方式,是“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两者优势的结合,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⑤。职业院校应通过混合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路径设计更为科学的课堂结构,营造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交互。
2.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实需要。在MOOC影响下,学生原本封闭的视野更加开放,他们有多种途径进行知识学习,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逐渐弱化。教师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将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将各类优质资源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整合进课堂,并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信息化发展需要体制机制支持混合学习变革。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者们提出了数字土著的概念。数字土著是指“出声即伴随电脑、视频、因特网等数字化环境的人”⑥,“他们习惯迅速接受信息并处理多头任务,喜欢各种场景转化的生活。”⑦因此,职业院校要深入思考人才培养的时代特殊性,回应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接受他们的数字化生活习惯。这种外在压力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舆论形成了教师参与混合学习的逻辑压力,教师只有积极研究混合学习的运行特征与自身职业的适应性程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职业院校推进混合学习的体制机制改革策略
1.营造适应混合学习推进的制度环境。混合学习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支持课堂的混合学习空间构建等涉及物质条件的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以及影响教学资源向混合学习推进的制度;混合学习课堂结构的变化,与现有的课堂纪律管理存在一定的冲突;混合学习的评价方式,与传统以知识习得为标准的课堂评价存在较大的区别。
第一,用改革的价值取向引领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我国职业教育与先进的智能化生产密切相关,与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教师要高度关注学习者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并按照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形成一套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评估体系,以强化教学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
第二,要完善混合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和教学规范,以形成适应混合学习的实施体制。混合学习的推进涉及各方面的制度,应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形成顶层设计,构建物质条件保障和教学规范的系列支持,并注重制度之间的协同和相互支持,逐渐形成关注学习者需求和现实条件,以混合学习推动为核心目标的制度体系。制度系统内部的相互关联至关重要,在推进混合学习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由于缺乏协同制度,出现了系统失调甚至相关制度冲突的现象。因此,有研究者指出,“一个领域中特定制度的安排,如果能在相邻领域存在着一套与之兼容或匹配的制度安排,会提高制度的回报”⑧。
2.建立教师混合学习教学技能进阶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比,混合学习有所不同,其更注重不同资源的整合、更强化信息素养、更关注个性化教学,只有教师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有效提高混合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混合学习的课堂结构变化,提高混合学习的场域设计能力;要按照混合学习的过程变化,提高任务布置和教学设计能力;要熟悉各类混合学习的支持性平台,整合各种技术、设计学习活动;要利用各类评价手段,强化过程性评价,引导学习者保持并激发学习动力,以提高学习成效。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领社会生活典范,将自身的“正能量”积极传播给身边的学生,这些都要纳入教师教学技能进阶的考核内容,成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第一,从时间上给教师做减法。没有发展时间,教师不可能完成能力的蜕变。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参与混合学习的教师可以降低额定工作量,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支持教师的自由选择,参与混合学習的教师,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身的行课时间。例如,每年规定教师额定工作量为280节次,允许教师在6~7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3~4个月的时间进行进修。
第二,利用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院校要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完善相关激励制度,鼓励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促进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和资源收集,形成教师发展平台。混合学习需要教师提升整体的教学能力,只有形成系统性的学习计划,教师才能完成从混合学习技术到混合学习智慧的转变。
第三,重建教研室等基层学术组织。教研室是职业院校组织架构中具有特色的组织,既具有一定的行政功能,又是学术组织。教研室可以在教师层面将混合学习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困惑、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和分享,并在分享过程中完成经验传递,塑造以教研室为平台的混合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氛围,规避教师因混合学习推进过程中个人适应性问题导致的自我迷失问题。
3.充分发挥舆论协同作用。“舆论是社会对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⑨在混合学习的推进过程中,舆论具有协同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混合学习的引导价值、促进价值、监督价值和制约价值。引导价值是指通过学校宣传工作部门或者是校外媒体对混合学习典型案例的报道,推动教师关注混合学习、接近混合学习、参与混合学习和创新混合学习的行为。促进价值是指通过舆论话语权的把握,对混合学习形成的热点研究和推广事例进行宣传,以形成大众舆论,促进混合学习的发展。监督价值是指通过宣传等舆论系统,塑造正向场域,监督混合学习的开展。制约价值是通过宣传体系的话语把控,减少混合学习推进的负面障碍,以保障混合学习能按照正向引导的方向发展。与MOOC等专业机构相比,混合学习有目的性地使用舆论的能力和意愿都不突出,其影响力也远不如MOOC,但对于职业院校发展而言,混合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MOOC也通过SPOC开展了混合学习的实践。通过分析发现,MOOC影响力大于混合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因是 MOOC的媒体协同作用。因此,混合学习的推进也应发挥媒体协同作用,巧妙地利用教师的从众效应,促使教师利用混合学习完成日常教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混合学习的热情。美国学者对在线学习的调研发现“越积极、大规模的开展在线学习的院校,教师的态度越正向、积极”⑩,这实际上是发挥了舆论体系的协同作用。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职业院校如果仅依托“敬业”来要求教师参与新事物,不仅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增加教师的抵制情绪,浪费可以用于混合学习研究的重要力量。混合学习的落实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参与混合学习的积极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讲,建立一个蕴含激励合约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规避教师因为自身惰性思想引起的道德风险。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身份激励、行为激励以及效果激励。身份激励是指给予参与混合学习的教师以特定的身份,鼓励其投入混合学习教学过程。身份激励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激励合约,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制约机制,强化身份激励,如将职称晋升与参与混合学习改革联系起来。
行为激励是指对具体的某种行为予以肯定,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混合学习的改革。例如,对参与混合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个体委托专项项目,鼓励教师在混合学习中的先行先试。与身份激励相比,行为激励的反馈作用较强,方式更加灵活。
效果激励是指通过将成绩作为表彰要件,鼓励主体按照表彰的方式进行发展,以获取教师的身份认同而产生作用。混合学习的推进中会产生一些典型成绩,职业院校要对混合学习研究与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予以表彰,这是激励教师群体的有效时机;通过仪典、发放奖品和奖励的方式表彰混合学习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总体来说,教师激励机制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对教师有明确的尽职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对绩效标准与教师态度予以相应的激励。
5.健全混合学习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指提供组织所需要的外在条件,以确保主体行为顺利推进的相关措施和制度,比如物质保障和其他外围保障”。11在混合学习的推进过程中,保障机制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承担服务与基础作用。对体制机制而言,主要包括有效行政的“有序”组织机制、优质资源的遴选机制、理论研究的支持机制。
第一,有效行政的“有序”组织机制是指在政行体系中,通过权力体系的构建,形成一套有所依托的行政体系,有力地推动混合学习的发展。一般来说,有效的教育行政包含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规律的客观认识。与传统学习场域相比,混合学习场域所涉及的参与要素更多,“有序”是保持场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有效的行政必须是“体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公正、坚持民主原则以及重视责任与义务”12的行政。也就是要突出人的作用,显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保障混合学习相关工作者的正当利益,确保长效机制的效用。
第二,优质资源的遴选机制是指混合学习要接入各类资源。在现实的资源环境中,存在不利于资源共享的若干因素,如缺乏资源评价标准、资源准入条件、资源投入机制、资源分层机制、资源评价机制、资源数据收集与共享机制等,导致优质学习资源短缺与海量学习资源共存的现实困境。职业院校要在体制机制上保障优质学习资源的产生,通过制定相关资源标准,建立资源立项、建设、准入、使用、评价等各项规定,健全资源数据的共享机制,以促进资源的有效流动,支持混合学习的有效推进。
第三,理论研究的支持机制。混合学习蕴含了“生成性”的天然基因,是教学形态丰富变数的来源,增加了实施的难度与挑战,也是激发教师智慧的有效办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支持。从体制机制建设角度来说,混合学习的推进需要持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要予以充分的支持。例如,在科研立项中提高教学学术的立项比例、提高教改课题的研究经费、支持各类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对混合学习的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相应的研究中心,从而为混合学习的推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教师全面提升混合学习教学能力。
四、结语
混合学习具有创新、开放、智慧等特性,职业院校要保持有序与创新的平衡,形成内外融通机制,将制度的利益取向向人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转变。混合学习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制度与机制的建设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适混合学习的推进策略,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① 吴南中.基于教育大数据的MOOC支持服务特质与形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12):50.
② 田季生,孔令军.远程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现实形态与精神重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0(2):47.
③ 孙绵涛.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研究[J].教育研究,2014(9):12.
④ 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77.
⑤何克抗.“混合”:通向未来之路——何克抗教授谈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N].中国教育报,2004-01-05(5).
⑥ Prensky M.Digital Natices Digital Immigrants[J].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9(2):49.
⑦ 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6.
⑧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24.
⑨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7.
⑩梁林梅,李逢慶.如何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国际经验与对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4(6):24.
11吴南中.在线学习培育的顶层设计与推进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46.
12蒲蕊.论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J].教育研究,2007(9):41.
[参考文献]
[1]苏强,吕帆,林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超越之维[J].教育研究,2015(12):52-58.
[2]吴南中.觉者为师: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危机与再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