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忧患意识下的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2020-08-31郑大睿刘智娴夏玲玉刘科学

大学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国防教育新时代

郑大睿 刘智娴 夏玲玉 刘科学

[摘 要]国防教育是实现中国强军梦的重要基石。通过调研国防教育中课程体系、教育目的和重视程度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对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丰富国防教育形式、完善国防教育制度和建立自训教官队伍的途径来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以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安不忘虞的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准备重要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国防教育;新时代;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035-04

2011年,中国的GDP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美国商人特朗普说“中国正在用贸易抢劫我们的钱,偷走我们的工作”。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内,我期待美国和中国建立更牢固的关系”。2017年11月,特朗普带队访华,随团企业与中国公司签署了2353亿美元的巨额大单,创下双边和国际经贸纪录。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揭开“中美贸易摩擦”的帷幕。2019年5月,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一年多后,已从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然而美国并没有从贸易战中获利,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近期对新冠疫情的成功防控,给美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想通过经济制裁手段让中国屈服,这是不可能的。

从特朗普的言论中可以清晰看出,中美关系起伏不定,呈现出一种不断震荡的不稳定性,自2018年以来,这种震荡正在不断加剧。从经济全球化、深度商贸关系、无领土冲突和核威慑等原因分析,中国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环境,以保证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会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而美国同样不想和一个拥有核武器、大量人口和现代工业的中国开战。如果发生战争,将造成全球崩溃,走向共同毁灭。当前有不少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麻痹思想,觉得天下太平,发生战争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忧患意识,如今的中美两国虽然彼此有着深度的合作关系,但可能因为某些美国领导人对形势的误判,认为中国崛起将威胁到美国的地位,造成非理性行为,特别在局部地区,比如在南中国海,美国拉拢了一群国家,部署了大量的海军和先进武器。若美国持续不断地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双方不管控好分歧,就会把中美关系逼上绝路,发生严重局部冲突,从而升级为局部战争,再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居安思危,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为己任,对传统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升华,把忧患意识作为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展现了习近平的高瞻遠瞩。如何践行新时代的忧患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后备兵源,显得尤为迫切。

一、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绝大部分学校都按照教育部要求对学生开展了国防教育,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下,国防安全已经不仅仅是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而是涵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等内容的综合安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明确表示,文化是分隔人类和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伊斯兰激进文化是美国的现实敌人,而中国儒家文化,将会是美国的潜在敌人[2]。随着中国的强大,中美竞争只会愈演愈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好积极应对,才能保证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

(一)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国防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其中军事理论包含爱国主义思想、国防理念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军事技能训练包含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和搏击术等战术教育。有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未采用系统的军事理论教材,军事前沿知识少,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达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要求。在军事技能训练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分列式训练,缺乏武器操作、军事地形学和擒敌术等专业性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通过军训提高实际战斗力。个别高校会挑选一些学生进行重点项目的训练,其目的就是在阅兵式中进行展示。军训内容单一重复,容易让学生以为军训就是用轰轰烈烈的分列式来迎接检阅,写几篇慷慨激昂的征文稿,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严重影响到训练质量。

(二)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普及全民国防意识,身体素质训练是国防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但有的高校对于国防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明确,在军训中注重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没有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没有聚焦实战需求,没有普及国防动员体系。缺乏明确的国防教育目标,导致国防教育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制约了国防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

其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太少,且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来兼任,没有学科依托。辅导员因为学科背景原因,往往对于现代国防知识不了解,尤其对军事信息化发展、国防政治背景和战争历史渊源的认识不深入,削弱了国防教育的时代性,导致国防教育的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上国防教育课时,有的辅导员照本宣科,缺乏热情,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事例过于陈旧,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堂学习效果不好。有个别任课辅导员不按照国防教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很多内容甚至与国防教育无关。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全员顺利通过,无挂科压力,更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毕业和学位评定,因此学生对于国防教育也不重视。

二、新时代国防教育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严峻挑战。针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习近平强调:“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新时代国防教育必须在我党忧患意识的指引下抓实抓好,为巩固国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人的潜力难以估量,忧患会激发人无限的潜力,“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破家亡的困难局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发动农民的力量,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战略,通过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3]。可见忧患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更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以丰满而正能量的情感影响学生,让国防教育过程成为师生情感流露与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忧患意识有助于增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紧迫感

中华文明孕育的忧患意识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坚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的青年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国防意识不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学生受到一些网络媒体的误导,对于国际形势的理解不客观,对当前国际形势过于乐观。这一客观现实告诫我们,我们必须大力增强忧患意识,开展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防教育,让学生明白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为国捐躯矢石间”。

(三)增强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能够以国家安全的高度,清醒认识到我国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生存环境面临的现实威胁,正确认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实力差距,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危机感。我国在新型武器、信息设备和军事人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在海军方面。中国海军想要赶上现在美国海军的水平,至少要数十年的努力,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让学生认识到国防力量的优势和不足,激励学生卧薪尝胆,发奋学习,把国防教育植根于学生居安思危的学习奋进之中,鼓舞广大青年努力掌握高、精、尖的科技知识,提高国防科技水平,建设更加坚固的国防,为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发展新时代国防教育的举措

“福祸之来,皆起于渐”,国防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抓实抓好。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针对当前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已经迫在眉睫。

(一)丰富国防教育形式

忧患意识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忧患,也就没有国防的压力,“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国防教育不仅讲忧患意识,国防教育自身也要有忧患意识,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形势,丰富教育形式,让国防教育渗透到全方位育人体系中[4]。高校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向学生渗透国防观念,积极开展相关课内外实践活动,比如可以邀请叙利亚、阿富汗和索马里等地的维和实战将士进校园开讲座;在重要日期开展国防教育专题活动,比如在清明节前夕组织学生代表祭扫革命先烈,在9月18日、7月7日等特殊日子开展“勿忘国耻”主题演讲比赛或歌咏比赛,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与国防意识;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组织开展“循着先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和“回到革命老区”等红色教育之旅,通过参观军事主题展馆、国防教育基地和烈士陵园,让学生通過亲身体会提高自己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水平,感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历史意义。

(二)完善国防教育管理制度

制定良好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先行者,“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建立军事教研室,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让退伍复员军官成为国防教育的主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军事理论课程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增设相关选修课程,要求学生每年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国防知识学分。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国防教育教师培训、进修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机会,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和探讨,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防知识储备水平。教师可以从历史典故、战争实例和新闻动态入手,让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5]。国防教育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导向,饱含情感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时刻保持警惕性,意识到和平力量的增长不等于战争因素的消亡,中国的周边依然是强敌环伺。

(三)建设大学生自训教官队伍

2015年,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人,中国的军队规模将保持在200万人左右。军队将更加现代化和专业化,与此同时能够到高校指导大学生军训的部队教官也将大幅度减少,如果高校保持原有的现役部队教官军训模式,困难将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其中一种有效办法是以忧患意识为指导,解放思想,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来训练大一新生,采用“以老带新”的自训模式。挑选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和军事技能过硬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自训教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容易和新生沟通交流,同样能保证军训的效果。尤其是军训结束后,自训教官和新生是在同一个学院学习和生活[6]。作为自训教官,带有军人特有的荣誉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新生排忧解难,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自训教官的言传身教,可以让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大学校园内持续发酵。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鼓励大学生报名参军,自训教官经过了思想教育、强化训练和实践锻炼,具备良好的军事基础和国防理念,应召入伍的人数会更多,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精锐部队,这对于提高兵员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战场上,曾被认为亚洲最强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轻易打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偿,中日国运从此迥异。北洋军武器装备不比日本人差,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几倍,可是能打仗的士兵却捉襟见肘,士兵的战斗力极差。19世纪初,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指出关键问题所在:长期“重文轻武”的四书五经教育,使得青年人缺失了基本的军事动员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的国防教育,训练学生行军、射击和野外演习等基本军事技能,来增强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从此国防教育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当年的中国虽然贫弱,但国防教育的推广,积蓄了一批有生国防后备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不少受过国防教育的青年学子参军入伍。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更容易融入军队,更快掌握先进武器和军事战术,成为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今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背面,刻着西南联大834位学子的姓名。这些大学生在民族危亡之际,舍弃安宁的校园,投身火热的抗日战场,许多人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十九大以来,中国不断崛起,纵横捭阖,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国家战略安全不容乐观。国内的台独势力日益嚣张,个别台湾政客不断触及国家分裂的底线,扰乱国家安全秩序。国家外部也面临多重挑战,特别是中美贸易战。

当前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运用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拥有世界一流的军队才能保障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始终” [7]。新时代要继续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创新国防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以保證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天亮.深刻理解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J].国防,2017(2):4-10.

[2] 徐娜,肖甦.21世纪俄罗斯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7(2):67-72.

[3] 罗善华,王明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70-72.

[4] 王建中.中外国防教育:比较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1(5):150-152.

[5] 孙善浩.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6] 余文武.美国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 陈远.论高校国防教育与国防忧患意识的培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8-140.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国防教育新时代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