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听障CEO:让40万人“看到”声音

2020-08-31阳光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石城语音交流

阳光

日前,四川小伙石城川被福布斯评为“中国30岁以下精英”。数月前,他曾坐在几名Echoing Green全球社会领导力计划总决赛专家面前,微笑着展示了“音书”科技帮助听障人实现交流无障碍的模拟情景。随后,几位不同肤色的外国专家纷纷冲他竖起了大拇指:Very good!(非常好)”

当这个黄皮肤小伙子用手语打出“感谢”时,专家们更是震惊不已——Is he deaf?(他是聋人?)没错,正是他历时4年研发出了“音书”软件,并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将“聋人与健听人顺畅交流”由梦想变成现实,改变了40万听障人的命运!作为一名聋人,石城川是怎么做到的呢?

命运让他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1992年12月,石城川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的石城川性格外向,很爱说话。2003年4月的一天,11岁的石城川突然发起高热来。母親本以为他只是夜里着了凉,给他喝碗姜汤就让他睡了。没想到,石城川居然患上了化脓性脑膜炎,第二天病情加重,昏迷了整整一周……

石城川醒过来时,躺在ICU病房的他只见父母嘴巴一张一合的,他却再听不到父母的声音。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由于化脓性脑膜炎造成的后遗症,石城川成了双耳损失120分贝的极重度听力残疾人,就算火车从他身边驰过,他也听不到声音,只能感到“有风刮过”。

原先那个爱说爱笑的小男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的“哑人”。那天,父亲递给石城川一张纸,上面写道:“失去声音已很不幸,不能再失去别的了,好好学习,你还可以用文字与人交流。”父亲的话让他如梦初醒。

虽然上课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靠着自学教辅材料和用心研读课本上的公式、概念,石城川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文理科分班的时候,他甚至考了个全校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考虑到自己是听障人,他最终选择了理科班,并且在2011年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

暨南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师生们说话口音南腔北调,这让之前能看懂一部分四川话唇语的石城川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困难。除了看板书之外,石城川无论到哪儿都要带上纸笔,遇到交流有障碍时,他只得满脸尴尬地请对方“写字留念”:“对不起,我听不到你的声音,请把你的话写下来,好吗?”

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数都会满足他的书写要求,但毕竟这样的交流效率实在太低。大学4年,能和石城川做朋友的,都是那类特别有爱心又有耐心的人,而陈国强就是其中一个。得知石城川为听障人士后,陈国强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同学多了几分关注。每次上大课,看到他一个人孤单地坐着,陈国强就主动坐在他身边帮他做笔记,并用笔谈跟他沟通思想。

让听障人士变得强大起来

2012年,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型眼镜,可以将手机屏幕大小的画面投影在镜片的虚拟屏幕上。当石城川了解到这种智能眼镜的原理之后,兴奋得一夜未眠:能不能将它与语音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设计一款听障人士专用的语音转文字智能眼镜呢?

石城川把自己的想法跟陈国强一“说”,陈国强也很兴奋:“对呀,如果能设计出这么一款特殊的智能眼镜,以后我跟你交流就不会那么费劲了,对其他听障朋友肯定也管用。走,我陪你调查一下这个市场有多大。”

当天,石城川就和陈国强一起打印出一叠问卷,到广州聋人中学(现广州市启聪学校)做调研。结果发现,聋校中绝大多数听障学生都像石城川一样,对这款智能眼镜充满了期待。显然,这是个尚未被开发的大市场!这个调查结果极大地刺激了石城川的创新热情。

返校后,石城川选修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摸索着研发听障人士专用智慧眼镜和声音转文字的APP,他给这款APP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音书”。为了支持石城川创业,陈国强每逢周末都会过来帮忙。

2016年4月的一天,石城川和陈国强向华南理工大学的林老师演示了这款产品的操作,林老师觉得很有意义,说这不仅是科技创新,同时也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他邀请两人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就这样,在华南理工大学教研室一个地下车库,两个有共同理想的青年人创办了音书研发基地。

在那段“地下奋斗”期间,石城川又结识了乐于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好汉”——彭驷庆。彭驷庆本身也是华南理工学生,得知石城川在研究一款能帮助听障人与健听人高质量交流的科技产品后,他对这个小伙刮目相看,主动说自己有过创业经历,并且有商务沟通和市场运营方面的特长,如果需要,他愿尽力帮忙。

当天,在那个一下雨屋子就成“半米池塘”的研发基地,三个有共同志向的男人以茶代酒,结义宣誓为梦想而战!

自三人于2016年4月创办音书公司之后,不断有听障人士注册成为音书的用户。在了解他们共同需求和不同需要的调研过程中,石城川和陈国强不断地将音书的功能推陈出新。

王美霞是石城川在参加广东省聋协公益活动时认识的音书用户。这名7岁失去听力、因为家贫未能及时配上助听器的女子,由于错过了最佳矫正听力的时期,再先进的数字助听器也无法帮她听懂语言内容。王美霞不敢独立外出购物,也不敢去儿子学校参加家长会,逢年过节,亲人们欢聚一堂,热火朝天地交流,她却只能“目瞪口呆”地盯着别人的嘴巴哑口无言……

有了音书后,王美霞重新找回了自信,她不再总闷在家里,开始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还在音书的帮助下,和听障朋友们结伴去外地旅游……身边人也因和她交流方便,而愿意主动跟她聊天,她的朋友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好。

2018年,王美霞的家人建了一个家庭微信群,但大家都嫌打字太慢,习惯发语音,尽管微信有语音转文字功能,却仅限于识别普通话,而家人说的都是广州本地的粤语,微信语音识别误差很大,这让王美霞觉得自己仍然无法融入集体。当她把这个苦恼向石城川倾诉,问他能不能增加方言识别功能时,石城川就想办法在原有识别普通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识别粵语和四川话的功能。

那天,王美霞通过音书看懂了家人发进微信群里的语音聊天,这让她兴奋不已。更让王美霞开心的是,做家政工作的她在音书的帮助下,不仅能顺畅地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甚至还可以接听客户打来的电话。这让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强大了许多”。

“看见”的声音改变了命运

河南残疾人小李11岁时因病注射庆大霉素導致重度耳聋,曾一度被医生断言此生无法独立工作和生活。2017年9月,小李代表河南聋协到广州参加首届全国听障人朗诵比赛时认识了石城川,了解到他设计的音书后,当即注册成了音书用户。小李回家后,夫妻俩散步时一个对着手机说话,一个看着音书回答,交流变得轻松愉快。更让小李和丈夫高兴的是,有了音书,她在公司里参加会议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样,需要麻烦同事用笔告诉她会议要点,音书这个“速录小助手”如同一个机器人秘书,能及时帮她了解会议内容。2019年4月,小李被中国残联推荐参加鲁迅文学院首届残疾人作家研修班的学习,靠着音书这个“小耳朵”,她像健听人一样独自远赴北京,顺利完成了学业。

作为音书的设计者,石城川本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因这款软件而有了很大的改变:陈国强和他谈工作,不必再用纸上写字这样的笨方式,都是用音书把语音转成文字给他看,10分钟内已经可以沟通多个话题。两人平时下班后,在路上也可以开着音书边走边聊,沟通一下就变得高效而有趣……

为了有能力帮助到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听障人士克服交流障碍,石城川和陈国强在丰富音书语音识别范畴的过程当中,又陆续添加了识别闽南语、客家语甚至英语的功能。2019年4月29日,石城川远赴美国,走上Echoing Green全球社会领导力计划总决选赛场,向世界展示一个听障人的无障碍梦想,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所讲的那一幕情景。

2019年5月,Echoing Green评选结果出来了:在入围的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团队当中,音书团队是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那种用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梦想、用科技成果帮助同类残疾人、用创新成果为祖国增光添彩的自豪,让石城川喜极而泣。

如今,音书已经有了40万听障人用户,不仅遍布全国内地各个省市,还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北美的部分听障人士。27岁的石城川,也成为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音书科技的CEO。前不久,他还被福布斯中国评选为“30岁以下精英”!

猜你喜欢

石城语音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仙女
交流平台
吴堡石城札记
交流平台
石城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