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8-31
(海城市中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1],据有关数据统计DPN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可高达65%~90%,并且由于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多以下肢存在感觉障碍为主,通常伴有肢体冰冷、末端麻木或刺痛感为表现,容易被患者和医师忽视[2]。若DNP病情进展,患者疼痛感则会加重,痛至彻夜难眠,严重可致坏疽、溃疡乃至截肢,DPN作为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因素,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极大威胁,还会加大社会负担及个人压力。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DPN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依据现代医学在治疗DPN上主要是针对控制血管、代谢机制等神经系统合并症方面,而中医对于DPN的认识早,可从各个途径、层面、靶点等实施辨证施治理法[4],且近几年来也获得了一些成就。基于此,本次研究对DPN实施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DNP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6.57±3.21)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12±2.22)年;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7.21±3.03)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3.08±2.16)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P>0.05)。
1.1.1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标准[5];②四肢末端存在明显的感觉障碍或异常,且肌肉萎缩、减弱;③通过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功能传导明显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分别未达到45 m/s、40 m/s。
1.1.2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消渴病”症状为尿多、口渴、善饥、消瘦等;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症状标准:主要症状为肢体刺痛、麻木,且难以入眠;次要症状为乏力倦怠、腹胀、气短、咽干口渴、脉细、舌白。
1.1.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现代医学、中医诊断标准,且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②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③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④治疗前1个月内存在急性代谢紊乱现象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以及运动指导等方面的治疗,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适量的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进行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于理想范围,并严禁应用抗氧化药物和血管活血药物等。对照组实施甲钴胺片治疗方案:口服甲钴胺片(生产企业: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921)0.5 mg,3次/d,1次/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方案:药方中包括30 g黄芪、3 g桂枝、10 g当归、30 g鸡血藤、10 g川芎、10 g地龙、12 g桔梗、25 g生姜、30 g赤芍、10 g丹参、3 g甘草,开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①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应用本院的肌电图仪器于患者进食后2h检测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传导速度,共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本次研究检测结果;②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出现四肢麻木、肢端疼痛、感觉减退、头晕目眩症状情况,依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每项评分为0~4分,分值与严重程度成正比;③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85%代表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55%~84%代表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54%代表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传导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而观察组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注:同组治疗前后对比,aP<0.05;组间对比,b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四肢麻木、肢端疼痛、感觉减退、头晕目眩症状积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s,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显效13例(43.33%),有效10例(33.33%),无效7例(23.33%),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显效16例(73.33%),有效12例(40.00%),无效2例(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DPN主要是指排除掉其他因素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之后,并伴有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多见于下肢 等症状的一组疾病[7]。目前对于DPN的确切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常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主要包括缺少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损伤、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紊乱以及免疫系统等,具有病情长、致死率高等特点,会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8]。
本次研究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与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提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其中对照组应用的甲钴胺作为内源性辅酶B12,能够作用于转甲基反应过程中,对于神经组织传递能力具备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促使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使其形成神经髓鞘与转轴浆,以此来修复受损神经[9];但其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P<0.05),可见现代医学针对该病以抗氧化应激与营养神经等治疗为主,仍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提示联合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达到理想效果。
中医将DPN归类于“痹痛”“消渴”等范畴,其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病因是由于消渴已久,使气阴缺损,血流运行受阻,致血脉瘀滞。此外还伴血行乏力,阳气则无法运输至肢端,气虚则无法载血运,阴亏则无法达机体,主“不通则痛”原则[10]。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其功效主治血痹、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及养血活血等,方中黄芪性温为甘,归肾、肝、肺及脾经,可起扶正益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止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能够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可有效控制血糖上升,提高心肌收缩力,具备广谱抗菌作用;桂枝味甘性温,归心、肺及膀胱经,可起温脉通经、发汗解肌及助阳化气之功效,现代药理学显示可镇静和镇通痛,利尿强心、祛咳止痰等作用,缓解疼痛感,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黄芪加以桂枝通阳益气;当归味甘性温,归于心、脾及肝经,可起补血活血、保肝利胆、化瘀止痛、通润肠通之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痉挛,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鸡血藤味苦性温,归肾、心与肝经,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可起舒筋通络与补血行血之功效。
综上所述,对于DPN患者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