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2020-08-31阿衣江卡克尔曼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王振振迪利夏提哈斯木董乙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四倍体二倍体球茎

阿衣江·卡克尔曼,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王振振,迪利夏提·哈斯木,董乙强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90~220 cm不等,因基部有球茎而得名。该植物主要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我国没有野生种分布[1,2]。该物种植株高大、营养成分较高,可作为优质马饲料[3,4]。球茎大麦具有较强抗寒性,还对大麦黄花叶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抗性[5-8]。国内科研院所在20世纪8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球茎大麦,开展了单倍体育种和远缘杂交等方面研究[6-9]。而有关该物种种子萌发及其在盐碱胁迫下的反应未见报道。

本团队相关人员在执行“中亚项目”期间对球茎大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分布特点、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当地野生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引种到新疆农业大学试验地,尝试将该物种作为优良牧草在新疆进行推广的可能性。本试验拟通过研究以上两种球茎大麦种子的基本特征、萌发特性及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了解其种子萌发的基本规律,为在新疆荒漠盐碱环境中作为高产牧草进行种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于2013年引自吉尔吉斯斯坦(表1)。两种材料2018年种植于新疆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并于2019年7月采集本试验所用种子。新种子采集后,置于实验室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去除杂质,选择健康饱满种子置于信封中室温(25℃)储藏。

表1 吉尔吉斯斯坦的球茎大麦采集点

1.2 指标及测定方法

1.2.1 种子形态特征与千粒重 通过目测法观察种子大小、颜色、种皮等形态特征。选择颗粒饱满的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随机抽取100粒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重,重复10次,取其平均值,计算千粒重。

1.2.2 种子含水量测定 采用干燥法,重复3次。取常温干藏种子30粒,先称重后将其放在85℃烘箱中,每隔3 h称重1次,12 h后每隔12 h称重1次,直至待测样品重量连续3次恒重,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计算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样品烘前重量-烘干后重量)/样品烘前重量×100。

1.2.3 种子吸水性测定 两种材料完整种子各取30粒,倒入100 mL三角瓶中,加蒸馏水50 mL,于25℃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吸胀,分别于2、4、6、8、10、12、24、36、48、60、72、84、96 h取出种子,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直至种子重量不再变化为止,计算种子吸水率。吸水率(%)=(吸水后重量-吸水前重量)/吸水前重量×100。1.2.4 种子活力测定 选取消毒洗净种子25粒,于25℃水中吸胀24 h,种子软化后用单面刀片横向对半剖开显露出种子胚,之后在25℃黑暗条件下浸在盛有0.5% TTC液中染色24 h,统计有活力的种胚,3个重复。

1.2.5 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测定 将有稃和去稃的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消毒处理后按每皿25粒分别放入直径9 cm铺有两层滤纸的培 养 皿 中,再 分 别 置 于 5/2℃、15/2℃、20/10℃、25/15℃和30/15℃光照/黑暗和全黑暗的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模拟原生境种子的萌发状况,每处理4个重复。每天统计1次萌发情况,并将萌发种子移出培养皿,保持滤纸湿润;全黑暗条件下第28天为种子萌发结束期。记录每个处理萌发率达到50%的时间,选出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及处理条件。萌发率(%)=(萌发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1.2.6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影响测定 根据种子萌发试验结果,15/2℃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最适萌发温度。本试验设置0、20、40、80、120、160 mmol/L NaCl浓度梯度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有稃和去稃的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消毒洗净后,按每皿25粒种子分别放置在含有上述6个浓度梯度NaCl溶液的培养皿中,于15/2℃变温和光照/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连续观察14天;14天内未萌发种子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再置于新培养皿中,加入2~6 mL蒸馏水并于最适温度培养箱中萌发7天,记录恢复萌发种子情况。

萌发指数(GI)=∑(Gt/Dt),式中Gt为t时间内的萌发数,Dt为相应萌发天数。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WPS 2018软件制表,用Microsoft Excel作图,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设定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基本特征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形态差异不明显,种子长9~12 mm,宽3~4 mm;成熟种子外种皮均为深黄色,表面无光泽,光滑无毛;千粒重分别为8.98、9.97 g;含水量分别为14.4%和20.1%;种子活力均达到98%。

种子浸水后前2 h立即吸胀,吸水率分别达到50%和55%;8 h内吸水率分别达到73%和76%;72 h后吸水率至稳定,最大吸水率为111%、112% (图1)。说明两种球茎大麦种子吸水性均较强,种皮不限制种子吸水。

2.2 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图2 显示,两种球茎大麦种子在15/2℃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二倍体有稃、去稃种子在15/2℃光照/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32%和85%,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62%和93%;二倍体全黑暗(去稃)比光照/黑暗(去稃)萌发率高。四倍体有稃、去稃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55%和94%,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68%和98%。因此,15/2℃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最适合萌发温度;对各温度处理分析表明,四倍体萌发率显著高于二倍体(P<0.05)。

2.3 盐胁迫对球茎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 不同浓度NaCl处理的萌发表现 15/2℃变温下,0(CK)、20、40、80、120、160 mmol/L NaCl浓度处理的二倍体球茎大麦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发芽指数分别为7.5、3.0、2.4、1.0、0.2、0.2,全黑暗条件下分别为9.0、5.6、3.8、2.5、1.4、0.8;四倍体在光照/黑暗条件下分别为4.8、4.4、3.4、2.3、0.8、0.5,全黑暗条件下分别为9.6、6.3、6.0、3.3、2.6、1.8(图3)。

综合看出,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的发芽指数均随NaCl浓度增大而呈显著下降趋势;两种球茎大麦在全黑暗条件下的发芽指数均高于光照/黑暗条件;四倍体较二倍体对NaCl有更强的耐受力。

2.3.2 恢复萌发率 将80、120、160 mmol/L浓度NaCl处理的未萌发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转移到蒸馏水中,进行恢复萌发试验,结果显示:光照/黑暗条件下二倍体种子的恢复萌发率分别为27%、21%和18%,四倍体种子的恢复萌发率分别为28%、31%和28%;全黑暗条件下二倍体种子的恢复萌发率分别为26%、25%和22%,四倍体种子的恢复萌发率分别为31%、28%和33%。表明两种球茎大麦种子均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率(表2)。

表2 球茎大麦种子不同浓度NaCl处理的萌发率、恢复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 (%)

3 讨论

种子萌发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种群繁衍的关键[11]。种子发芽率高低直接关系到草地建植成败[12]。本试验结果显示,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浸水2 h的吸水率分别达到50%、55%,72 h后的最大吸水率为111%、112%,说明两种球茎大麦种皮的透水性较好、吸水性较强,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阻碍。对芒颖大麦草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种子萌发受夏季高温抑制,而受低贮藏温度、预先冷冻处理的促进[13]。本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球茎大麦种子均在较低温度下萌发率高,高温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其最大萌发率均大于85%,说明种子没有休眠现象。该物种在荒漠环境下,夏季高温干旱,多数种子会在秋季多雨低温条件下萌发,未萌发种子埋在土壤或雪中,于第二年春季利用雪水低温萌发。

种子萌发特性与生境的关系具有明显依赖性,且不同物种发展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对策[14]。种子的萌发率与物种在自然群落中的分布状况有关,光照对部分植物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黑暗条件可以提高芒颖大麦草种子的萌发率[15]。光照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些种子需要光照才能萌发,而有些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则会被抑制萌发[16,17]。本试验结果显示,二倍体、四倍体去稃种子在光照/黑暗和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85%、93%和94%、98%,说明其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高萌发率,这也是该物种在不同生境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颖和稃对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脱颖处理能明显提高早熟禾、鸭茅、野大麦和高羊茅等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率[18]。本试验结果表明,二倍体和四倍体有稃、去稃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62%、93%和68%、98%,去稃种子具有较高萌发率。

盐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逆境胁迫因子之一[19]。大麦属多数植物具有较强抗寒、抗盐碱能力[20]。大麦(H.vulgareL.)耐盐性仅次于棉花,高于小麦、玉米等[21]。随NaCl浓度升高,玉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受到的抑制增强[22]。本研究结果显示,最适温度和全黑暗条件下,20 mmol/L NaCl浓度处理的二倍体、四倍体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35%和37%,160 mmol/L时二者种子萌发率分别为5%和10%;0(CK)、20、40、80、120、160 mmol/L NaCl浓度处理,二倍体、四倍体种子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0、5.6、3.8、2.5、1.4、0.8和9.6、6.3、6.0、3.3、2.6、1.8,说明该物种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本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球茎大麦种子均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率,说明该物种在高盐浓度条件下萌发率虽有所降低,但一旦出现雨水等有利条件,就可迅速提高萌发率,而在干旱盐碱环境中生长。

4 结论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千粒重分别为8.98、9.97 g;含水量分别为14.4%和20.1%;72 h后的最大吸水率为111%和112%,种皮的透水性较好,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阻碍。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均为15/2℃,高温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高于光照/黑暗条件下。

二倍体、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均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和较高的恢复萌发率,80 mmol/L NaCl浓度是该物种种子萌发的阀值。

以上结果显示,该物种具有在新疆荒漠盐碱环境中作为牧草进行种植推广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四倍体二倍体球茎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南疆地区枣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表型性状比较
四倍体白掌新品种‘绿萌’的选育
四倍体长牡蛎的生产方法与生物学特性
“花魔芋”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不同倍性芍药杂交亲和性及子代倍性1)
染色体加倍对黄毛草莓叶片形态的影响
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研究
二倍体与四倍体金银花减数分裂观察
青天葵组织培养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