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分析

2020-08-31谢秋连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征象原发性例数

谢秋连

(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现今世界,原发性肺癌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困难、咯痰咯血为主[1],且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的预后较差,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影像技术,特别是CT检查方式,对明确肺癌患者的病变部位血液供应情况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2]。

为进一步探讨CT诊断的优势和价值,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探讨了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见以下内容。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中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且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原发性肺癌诊治标准[3],并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气短、痰中带血、咯血等症状,部分伴有非特异性的肺外症状,极少数出现癌细胞转移症状。其中有36例男性,28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9岁,年龄平均值为(62.17±3.04)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完全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的CT机为GE公司的4排CT机,设置相关参数:层间隔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10mm。检测方式为常规化的横断面平扫,起始部位为患者胸部轮廓,后至膈面,嘱患者保持屏气状态,并进行扫描。检测过程中,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放大观察,并选择合适的窗位与窗宽进行摄影,并拍摄纵膈窗与肺窗,最终获得CT片。所有患者并进行X线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患者的肺癌初诊检出率以及CT检查的类型分类。所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系统,将研究所统计的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通过X2进行相应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结果的比较

经CT检查,肺癌的初诊准确率为96.88%,X线为85.94%,两种方法相比,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见表1。

2.2 CT检查各类型的比较

所有患者均有清晰的CT图像,其相关类型统计结果详见下表2。

表2 CT检查各类型的结果统计

2.3 典型患者CT检查分析 如下图1-4所示,为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检查图像。

图1 右肺腺癌,分叶征

图2 右下肺腺癌,毛刺征

图3 左肺鳞癌,胸膜凹陷征

图4 右肺腺癌,血管集束征

3 讨论

肺癌患者以往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为医生提供依据,但由于X线检查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若病变位于气管的内部、纵膈面或者脊柱的侧旁处[4],X线检查不能明确其病变情况,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不利于对患者进行诊断。与X线相比,CT检查能够发现较为隐蔽的肺癌,或者被胸水遮盖的肿块。

本次研究发现,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后,能够对患者胸部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诊断结果中没有层叠现象出现,并且也能够对断面中相对隐藏的部位进行明确的观察[5]。经CT检查,肺癌的初诊准确率为96.88%,X线为85.94%,两种方法相比,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经CT检查,结果提示,中央型的例数有26例,占总数的40.63%,弥漫型的例数为13例,占总数的20.31%,周围型的例数有25例,占总有数的39.06%。分析64例患者的CT相关征象的研究,有35例患者有直接性的征象,其中为肺门肿块的患者有19例,并且表现为不规则性,有气泡影的患者为4例,有钙化影的患者为4例,有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有8例,并且表现为不规则性的阻塞现象。其中25例患者表现为间接性的征象,其中9例患者为阻塞性肺炎,并且表现为边缘节段性的不规则实变像,有4例患者发生了肺部的血管病变,12例患者为阻塞性的肺不张,表现为肺叶缩小,并且大部分与肺门的肿块相连接。2例患者表现为分叶征象,这种病变特征与癌细胞分化的程度以及速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在进入到肿瘤血管结缔组织中,会导致肿瘤的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分叶的征象,1例患者表现为肿瘤密度,图像特征为砂砾样的钙化征象。1例患者表现为瘤体外缘,图像特征为边缘的毛刺征象。

弥漫性肺癌患者的病灶容易出现数量较多的小结节,并且多在两侧的肺叶分布,这类疾病患者多为黏液细胞型,常常伴有肺部的实质性病变以及空气支气管影像,图像较为模糊[6],因此,在实际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本研究中,2例患者被CT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后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肺癌。因而,需要注意,在诊断肺内的孤立性小结节时,CT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依靠全面的分析与综合各种资料,来进行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灶为良恶性组织分型,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组织穿刺活检,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刺中率,并且准确性也较高,已经成为判断原发性肺癌组织分型与分期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恶化进行短时间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征象原发性例数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