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景洪勐罕镇: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8-31张蕾王红曼

民族大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傣族景区民族

文/张蕾 王红曼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空间,提供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一种方式,是实现乡村价值、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的一种途径。民族地区乡村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有助于丰富乡村产业类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将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勐罕镇(又称橄榄坝)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东南,是一个有着绮丽的亚热带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边疆小镇。近年来,勐罕镇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重要抓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乡村经济稳步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主要做法

“公司+农户”模式落地生根。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勐罕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以自发性、发散性经营方式为主。1999年,勐罕镇政府与广东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融傣乡风情、亚热带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傣族园,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运作方式,走出了一条公司化、组织化、规模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一方面,公司负责制定傣族园发展规划,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行业标准和运行团队等,总体协调其经营与运作;另一方面,当地村民在公司统一组织和调度下,接受公司提升员工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训,在园区工作,同时与公司签订合同,分享傣族园的门票收入提成。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公司的介入,实现了传统发展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的统一,有效拓展了村民谋求发展的路径;当地村民投身旅游经济,在傣族园运营过程中参与感增强,不仅熟练运用自己掌握的地方性知识推动经济发展,同时提升了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公司与农户有效联动,共享发展成果,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增长。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开发乡村旅游之前,勐罕镇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勐罕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修建大量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对吃穿住行的需求。同时,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原生态的傣族村寨进行翻修,保留了约75%的纯木构傣族传统民居。在保持傣族传统村寨风貌的前提下,实现美化环境、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勐罕镇地处偏远山区,为改善交通条件,勐罕镇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环坝游览公路建设实施方案,将镇内的村道改为柏油马路,改造曼么罕路段,推动景哈大桥建设,不断打通联通内外的交通大动脉,改善乡村间交通微循环。

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傣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勐罕镇吸引游客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勐罕镇充分挖掘傣族文化资源,通过傣族传统村寨、傣族园景区、亚热带自然生态区等,多维度综合展示该地域民族文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链。勐罕镇把镇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网格化分区,全方位呈现乡土民族文化:设置歌舞文化表演区,展演傣族特色歌舞;设置节庆文化展示区,举办泼水节等节庆活动;设置傣味品尝区,推广傣族美食及餐饮文化;设置非遗体验区,重点推介手工制陶、手工织傣锦、刻写贝叶经等;设置工艺品展示区,展示、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旅游景区景点的网格化配置,将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在勐罕镇乡村旅游中,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创新,有力推进了乡村文化振兴。

创新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勐罕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要创新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向产业化、智慧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旅游+”的新突破。

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实现产业联动发展。近年来,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但开发程度大多停留在旅游业本身。新时代,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要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第一、二产业,实现产业联动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把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完备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吸纳周边片区的其他特色旅游业,不断提炼现有优势旅游资源,通过重新整合、挖掘提升、优化升华,延长产业链,形成旅游集合体,实现景区功能及产业互补。在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凸显民族风情的综合景区,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全域资源整合、产业互动、社会参与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乡村旅游+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智慧旅游体系。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旅游也需要“云”科技赋能。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技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旅游联合营销、联合推广、联合服务。加强产品研发,打响文化品牌,提升体验满意度;畅通线上购物渠道,实现“云”营销;用好互联网平台,推出景区组团游、联合游等项目,提升吸引力。

西双版纳傣族园

挖掘“乡村旅游+民族文化内核”,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文化品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族地区要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全球游客引进来”的双向流动。一方面,要深挖民族文化内核,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动能,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扩大国际营销和推广力度,在加强广告宣传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内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傣族景区民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傣族:亲水的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