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性目标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2020-08-30孙璠山东大学商学院
孙璠 山东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显赫的成绩却是大规模投入生产要素所换来的,相伴而生的便是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和生产的低效率。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绿色信贷便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2007年,国家首次提出绿色信贷,即对生产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低利率的福利性贷款,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发放高利率贷款的信贷政策,目的在于利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制约其发展,鼓励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二、文献综述
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商业银行更加重视绿色金融,国内研究绿色信贷的学者也日益增多,且主要专注于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但是,在影响方向上,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首先,有学者指出,绿色信贷能够对银行绩效发挥正向作用。丁建慧(2019)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银行盈利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雷博雯、时波(2019)认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绿色信贷都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但长期还能提升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风险。另有部分学者认为绿色信贷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成本,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李程,2016)。也有少数学者指出,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呈现倒U关系(张晨、董晓君,2018)。
可见,国内现有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反差。且在商业银行绩效方面,有学者仅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来考察银行绩效,而本文从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出发,确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应盈利性目标,资产质量对应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
因此,为进一步证实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首先进行理论分析,论述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机理,其次选取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与理论理想状态是否存在差距。
三、绿色信贷影响银行绩效的机理分析
(一)影响银行盈利性目标
1.减少现期收益,增加未来收益
目前,“两高一剩”企业多是经粗放式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大企业,而引领我国绿色产业的却是中小企业。短期来看,这些环保型企业规模小,经营效益不高,甚至亏损;但长期来看,绿色产业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终趋势,因此环保型中小企业的前景可期,目前银行对其发放低利率的福利性贷款虽然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银行资金的大量注入会推动环保型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为银行带来长远收益。
2.提高银行声誉,赢得潜在收益
当前,履行发放绿色信贷的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提升企业形象的良好契机。具体原理在于,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绿色贷款可以向外界传递负责任的正面形象,有利于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客户偏好。一方面会有更多的绿色环保企业申请贷款,另一方面银行也能够吸纳更多存款,前者提高银行的盈利性,后者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提供流动性,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以提高。同时,绿色信贷是政府极力推行的政策,商业银行顺应政策趋势必然会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绿色信贷最终会将商业银行的潜在利益转变成实际的货币收益。
3.增加业务种类,提高多元收入
绿色信贷的发放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会涉及多个中间业务,如提供融资租赁、咨询顾问等服务。由于中间业务是无风险的,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能够带来无风险收益。在实际发放绿色贷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会面临着诸多新增的中间业务,这丰富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方式,使商业银行获得多元化收入,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影响银行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
1.短期降低银行资产质量,增加风险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前需要审查借款人的资信。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倾向于向信用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黄金客户发放贷款,不言而喻,这些客户基本上是我国前期重视工业化发展时所形成的大企业。银行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可以得到确定的收款保证,从而资产质量较高。而目前国家支持的环保企业,多是近年来才发展的中小企业,效益不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很难完全满足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6C”原则,因此,向这些企业发放绿色贷款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较大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影响流动性,最终使信贷风险增加。
2.长期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风险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生态良好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长远来看,环保型企业的全面规模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国家会从多方面支持引导环保型企业发展,约束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从而,环保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必然会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而“两高一剩”企业则会在政府限制下濒临破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自然淘汰。因此,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向绿色环保企业发放贷款会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比例,提高银行流动性,降低信贷风险。
(三)假设提出
结合以上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1:绿色信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目标;
假设1.2:绿色信贷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目标;
假设2.1:绿色信贷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
假设2.2:绿色信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绿色信贷,因此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选取其2007-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被解释变量
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其“三性目标”来衡量,因此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表示盈利性目标,即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用不良贷款率(NPL)表示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2.解释变量
本文用绿色信贷比(GC)衡量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
3.控制变量
考虑到银行资本充足率(CAR)、贷款规模(TD)和银行规模(即资产总额TA)对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影响,因此本文以这三者为控制变量。
数据来源:建设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及银行定期披露的年报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结果和假设,本文对下列两个模型分别做OLS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ԑ1t、ԑ2t分别为模型①②的随机误差项。
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表:
样本容量α1 (β1)t R2 F nR2模型① 13 -0.00152 -6.25 0.9546 64.11 2.796模型② 13 0.000337 5.20 0.8889 16.01 2.447
1.统计检验
模型① R2=0.9546,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F=64.11,模型总体显著,同时α1的t值为-6.25,说明α1显著。因此该模型表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比每增加一单位,银行ROE减少0.0015个单位。
模型② R2=0.8889,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良好;F=16.01,模型总体显著,同时β1的t值为5.20,说明β1显著。因此该模型表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比每增加一单位,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0.000337个单位。
图1 模型①自相关图
图2 模型②自相关图
2.自相关与异方差检验
首先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图解显示模型①②不存在自相关其次,模型①②怀特统计量分别为2.80、2.46,表明两模型均不存在异方差。
以上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同时两个模型拟合程度都较好,且系数能够通过检验,则说明该模型结果具有可信性。综合而言,实证结果显示,建设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均与与绿色信贷呈负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及原因分析
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剖析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影响,分别得出相反的结论;在实证层面,选取建设银行2007-2019年的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绿色信贷不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降低资产质量,增加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1.我国绿色信贷的推行时间较短,目前的环保型企业多是新兴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因此,在短期内绿色信贷主要表现为负效应,并未释放出长期的正效应。
2.商业银行的本质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虽有国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商业银行仍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与政府政策的博弈中暂时处于劣势地位,使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产生了负效应。
(二)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指引
从短期来看,绿色信贷并未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的正效应,但是长期来看,绿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指引,引导商业银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绿色信贷。首先应从大型商业银行入手,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从而激励其他中小银行随之跟进,最终使各银行都建立起对绿色信贷的合理认识,使其对发放绿色信贷保有积极态度。
2.建立绿色信贷补偿机制
国家鼓励商业银行给予环保型企业低利率的福利性贷款,自然会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失去动力。因此,国家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补偿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潜在亏损,对其进行补偿性激励,通过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推动绿色环保企业快速发展。具体措施如: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给予税收优惠、对因发放绿色信贷而亏损的商业银行进行财政补贴,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的商业银行提供政策支持等。
3.创新绿色产品,增加多元化收入
当前我国的绿色产品主要集中于信贷发放,收益较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进行创新,设计出风险低收益高的绿色产品,扩宽绿色产品的市场范围,通过综合运用这些产品,实现组合效应,分散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多角度增收,同时也使银行能够更好地践行国家政策,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