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构建

2020-08-29王宁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

王宁

摘要:语文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学科,涵盖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是学习与人交流沟通,锻炼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发育不完全,语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全面理解一些思维缜密的内容。在新教改的要求下,除了掌握语文的基础学习,培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新时代教师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78-01

语文涵盖的知识内涵丰富,阅读是语文学习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发育期,也是培育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字和理解能力,带动语文成绩的提升,还能促进小学生思维发育。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过于看重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发展受制于应试教育,综合素质难以提升。教师作为学习生涯的引路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发展,通过阅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语文带来的情感共鸣,让孩子能够形成健全的自主意识,充分理解消化文本阅读。

1.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是通过“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进行的,阅读是积累词汇和素材的重要课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能够理解消化文本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全面发育。

1.1 善于独立思考,把握阅读主旨。

语文文学作品的内涵丰富,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学科,阅读就是读懂文字表达的灵魂,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充分掌握基础知识。阅读的教学与其他课程学习不一样,传统灌输式教育不适合阅读教学,阅读只能意会,让学生散发自主思维,学会主动思考,顺着文章的脉络主线,理解文本内容表达的中心主旨,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

1.2 培养阅读语感,加强情感表达。

语文的文字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阅读除了要思考文字内涵,还要身心投入,感受文字中隐藏的情感。各种修辞手法是坐着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拟人和比喻手法可以自嘲,排比手法可以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思绪。阅读教学的过程,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其实也是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够理清文字表达的情感递进节奏,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给作文注入灵魂。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授课的重点。传统教学以教师思维为主,小学生很难跟得上老师的思维,学习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深入洞悉文字表达的核心思想。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给学生灌输一堆死板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知识学习的途径,让学生找到开启知识海洋的钥匙,掌握学习技巧。小学阶段作为人类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学会转变课堂主体,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大胆放开思维去想象、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能够突破瓶颈期,充分理解文本阅读内容,通过文字感受潜藏的情感,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3.用心品味文章,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

小学生生活环境不一样,思维发展也会呈现差异性,阅读没有特定的规律,因人而异,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深刻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义,开展因材施教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阅读。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有着标准的参考答案,语文的学习和领悟就是完全依靠自主思维发展,每个人因个性差异,对相同的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和认知思维去解读文字,这是最正常的现象。老师所要做的,不是一昧地给学生填充标准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品读文章内容,让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文本中心相契合,真切地感受并发掘文本表达的真情实感,以此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美能力,更加直观的感受文本阅读带来的精神熏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4.开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本身涵盖范围广阔,表达的情感内涵深刻,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学生很难真正学好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分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同龄人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互动,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和技巧,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天马行空阶段,各种奇思妙想在老师看来会显得很幼稚,成年人思维无法理解,但是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小学生能够全面融入适合自己的圈子,依靠自主思维解读文本内容。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引路人,“教”只是基本功,“育”才是老师的最终价值体现。

5.结语

情感表达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感染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激发学习潜能,用心探索、感受文字的深刻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老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文本阅读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开发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 丁学亮.浅谈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16):35.

[2] 段彬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1(30):50-51.

[3] 张磊.浅谈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2(25):146.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