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言语·细读品味·多维融合

2020-08-29胡欣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胡欣华

摘要:作为一名一直奋战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本学期针对班级习作现状,对习作的首尾写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本文从前奏:一份习作情况分析表;乐章:一次全新尝试—挖掘“文本首尾价值”,深化文本内涵,两项夯实措施—重新设计积累卡、每天推荐精彩首尾,三种有效行动—目标分层、因生施教、跟进完善等方面谈了自己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具体举措和再思考。

关键词:首尾教学;全新尝试;夯实措施;有效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62-04

2019年9月,第一次任教统编教材的五年级,拿到教材仔细解读,耳目一新,特别是习作教学给我们老师指明了方向,开学在解读整本教材之时,关注到了第六单元关于课文结尾的写法作了重点提示,一学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作文指导如果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我想本学期就重点指导孩子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开头是展现给读者的第一缕“阳光”,它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结尾是留给读者的最后一道“风景”,把握它才能让文章余味无穷。

前奏:未雨绸缪预则立

◆一份习作情况分析表:

9月11日下午,为了更好了解孩子的习作能力,我组织开展了一堂游戏作文课《扳手腕》进行了摸底,以下是此次调查分析。

乐章:低眉信手续续弹

一、一次全新尝试——挖掘“文本首尾价值”,深化文本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指明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于是这学期引领孩子们学习文本时一起探寻文本首尾的魅力,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聚焦言语,探寻“文本首尾”的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探寻到了五上文本首尾呈现的典型性。

五上课文开头呈现的范式及价值

1.开门见山式。

使文章不兜圈子,直接进入正题,使读者一目了然。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开头: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

2.情景引入式。

抓住事件的环境片段、景物片段来入题,有意境,有氛围。《小岛》一课中课文开头:“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开头呈现的画面让读者走进了故事的叙述中,让人深入其境,进而增强阅读的欲望。

3.设问、反问置疑式。

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兴趣,引人入胜。《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本书?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还是一只口琴……

4.事物联想式。

由一个事物写起,引出这个事物相关的人、事、理。“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是《梅花魂》的开头,这样的联想式开头,也可以由景联想,或者也可由事(短小的)联想。

5.运用修辞式。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这是《我的“长生果”》中的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营造一种形象的氛围,引人入胜,倍感生动。

五上课文结尾呈现的范式及价值

1.首尾呼应式。

《慈母情深》的开头:“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作者先在文章的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

2.言为心声式。

在文章结尾写出真挚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策假丑恶。如《你一定会听见的》的结尾:“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3.篇末點题式。

在文章的结尾用精彩简练的语言点明题意或者中心,扣住文题或者使读者受到某种启发或者教益,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桂花雨》的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4.抒发情怀式。

用上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赞颂感叹作结尾,把作者的独特感情主观感受抒发出来,以感染读者,拓宽意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5.设疑发问式。

《毛主席在花山》结尾故意用疑问的方式表达确定内容,这样有利于激疑促思,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探究,含蓄巧妙,意蕴无穷: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6.蕴含哲理式。

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和启发,让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我的长生果》: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细读品味,破解“文本首尾”的密码。

可见,在文本中有很多经典首尾供学生学习和效仿,所以在文本细读时要引领孩子细心品味,从而获取如何写好首尾的密码。

1.聚焦文字,体味感悟。

要体会文本首尾的魅力,就要让孩子直面语言文字,口诵心惟,品味开头结尾的妙处。如:笔者在教学选学课文《剥豆》时的一个片段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师:同学们,剥豆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一件事,但作者却发出了如此的感慨,请你把目光聚焦在文章结尾处,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朗读、思考)

生:一个“想到”说明这是作者亲身经历后的感受。

生:我发现这句话是作者从小事中得到了生活的道理。

生:作者用上三个带有“失”的词和带有“伤”的词不重复,用词很准确。

生:我发现这是蕴含哲理式的结尾,可以让我们思考回味。

……

师:读到这,你觉得我们在作文中可以怎样写结尾呢?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教学特别注重焦点、美点、难点、趣点、空白点等等,然而很少有人去引领孩子感悟首尾的语言特色,在这个片段中笔者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引领、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充分展开,学生通过朗读,关注首尾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受到首尾背后的“语言形象”和“音韵节奏”,最后渐渐感悟“怎样写开头结尾”,从朦胧走向清晰,亲历整个学习过程。

2.变换形式,比照品评。

孙绍振先生在《文本细读》一书中提出的“比较法”是有效的一种体会语言的方法。我经常引领着学生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去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如:笔者在上冯骥才《珍珠鸟》一课时出示:

师:比较这两组开头结尾,谈谈不同的首尾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第二组的开头少“真好”这两个字,少了细微的感受。

生:我觉得第一组的开头紧扣题目,象个特写镜头一样引起我们注意。

生:开头用上“有一次”这样的写法太平常了,不能吸引读者。

生:我发现第二组结尾虽然也是作者的感受,但是第一组的结尾和前文更连贯。

生:第一组的结尾像是名人名言,非常精炼有力。

……

在這个教学片断中,笔者通过改变了作家的首尾写法,引导学生从改变前后的文字对比中感受到了文本首尾语言文字的温度,让学生领悟写作时首尾要用心推敲,才能使文章更精彩。

二、两项夯实措施——善用“他山攻玉之石”,厚积方能薄发

要写出精彩的首尾,必不可少的便是多接触那些写得十分精彩的首尾。正所谓“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因此,我给他们推荐了一份书单,让他们在爱上阅读的同时储存首尾精彩语言。我主要是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措施一:重新设计积累卡片——存储语言。

为使学生的积累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我重新设计了适合本班学生使用的积累卡,规定每次积累的内容。

我要求每天课余回家读1至3篇的文章,对于一些精彩的题目、开头、结尾以及一些句子要划下来;对于一些打动自己心灵的语句,要静下来,好好体会。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三次积累活动,每次按要求完成积累卡,采用星级打分制度,通过量的要求和质的指导,帮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知道该积累什么,怎么积累,从而避免积累的盲目性。

◆班里45位同学的课余阅读调查、积累优秀文章首尾的情况调查(9—12月)

(二)措施二:每天推荐精彩首尾——分享语言。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每日推荐为学生搭建了大胆表达、相互交流的舞台。每天一节语文课前5分钟是班级“推荐”时间。学生按组轮流,轮到的学生根据所摘记的首尾中筛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进行推荐,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倦怠感”,我制订相应的激励评价措施,采用星级评价制,优秀首尾为五星级,并写上“范”字表示可在班里推荐,次之为四星级,一般的为三星级,让学生获得享受,体验成功,保持摘记和推荐的热情。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积累更多的首尾范式。

三、三种有效行动——遵循“因材分层施教”,提升表达能力

(一)行动一:目标分层。

如果衡量评价全班同学的是同一把尺子,那么“尺子”会变成“棒子”,不仅不利于优生的发展更给“习作后进生”当头一棒。学期初,我先让学生自己报名选择组别,再根据习作调查的情况把全班分成了两个组,定了总目标以及分层目标。

2019年第一学期五(4)班学生习作首尾教学分层目标

(二)行动二:因生施教。

因为学生基础不同,根据开学初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不同的策略:

1.后11位同学的干预策略——模“法”。

(1)“仿为先”。茅盾曾言“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后11位同学因为基础薄弱,要给他们降低难度,我结合一些典型的开头结尾的范式让学生模仿写法,适时、适度地借鉴、移植。这些同学现在写起头尾来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照样子写写不难嘛!”

(2)“退为进”。后进生往往开始写作文就会绞尽脑汁,更不要说写精彩的首尾了,所以我规定:写的时候,只要开头结尾顺畅、明了,待完成以后,再结合积累,结合范式进行修改,老师再打分,这样做既能避免思路中断,使文章能一气呵成,并能渐渐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写开头结尾;讲评作文时,我改变以往的一种做法,只让几个优秀的同学展示,而是创造机会,让这些后进生来读自己写的精彩的开头结尾……使他们也有一种成就感——“我也能写精彩的首尾喽!”

◆齐宇涵同学五上第四单元《买书的启示》开头、结尾写作个案

第一次写:

开头:今天,我放学回家,经过一家书店,停下了脚步。

结尾:我们以后可不能贪小便宜啊!

修改后的:

开头:真好!终于放学了,我蹦蹦跳跳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经过一家书摊,停下了脚步。

结尾:我望着这本书,心头一颤,不禁感慨:人是不能贪小便宜的。那个普通的傍晚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修改的头尾不仅借鉴了《珍珠鸟》的首尾,还结合了《钓鱼的启示》的写法。以教材为例子,凭借文本资源对学生首尾习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2.前34位同学的干预策略——求“异”。

创意凤头、豹尾,只是对作文的一个程式化的规范,但是如果都千篇一律的凤头和豹尾,那就又没意义了,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引导他们写出“精彩”“个性化”的首尾。对于我班的前34位学生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1)结合我给他们设计的“习作构思单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写作时让他们一题多开头,一文多结尾,结合积累的范式活学活用,慢慢地培养他们灵性的语言。如在写第六单元“和父母之间的事”习作前,让学生以简单的语言填写一份“习作构思”单。

通过填写“习作构思”单,学生对于自己习作的首尾有了推敲,在习作中会有意识地进行取舍,而且关照文章的整体,渐渐学会布局谋篇。

(2)安排优差生同桌,任名“小老师”,让“小老师”对学生每周积累的首尾进行指导与批阅。同时,利用星级制、范文制等评价机制激励“小老师”,不仅让后进生能认真地阅读积累,同时也培养优生的欣赏能力。

◆目前阶段的效果

(1)这34位同学基本上明确了开头要“明”,而且能“美”起来,基本能灵活运用设置悬念、引名言、修辞等方法来开头;知道了结尾要服务于文章内容和中心,还要注意开头,让文章的结构美起来。

(2)有27位同学首尾语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其中有23位同学很注意语言的文采;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同学明显感觉自己进步了,習作的自信心更足了。

(三)行动三:跟进完善。

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学生在写开头和结尾时表达效果不佳,未能实现表达情感的意图,所以“跟进”写作是一个有效策略。如,王远博同学在第四单元习作《文明—只差一步》中的开头写道:今天天气真好,小明和小红放学了,在回家路上的公园旁看见了许多垃圾在垃圾桶旁边。我是这样引导点拨的:

师:你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开头,不错!但是当他们看到垃圾的时候还会觉得天气的晴好吗?想一想是否写准确了?

生:(有些疑惑。)

师:是不是能让情景描写和他们的心情一致,有句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呢?试着改一改。

生:(静静地开始修改。)

生:放学了虽然还有漂亮的夕阳,但是总缺少了那么一点温暖,小明和小红放学了,在回家路上的公园旁看见了许多垃圾在垃圾桶旁边。

师:情景渐渐融和了,有进步!而且用上了一对关联词,那能不能再推敲,让老师一开头读着就觉得你语言的精妙呢?再试试。

生:(又开始认真思考修改着。)

生: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放学的路上,略有些暖意,……

师:你很有潜力!老师觉得,如果你在标点上做一些修改调整,就更有味了!再试一试,好吗?

生:(第三次沉入修改之中。)

生:夕阳,一缕余辉斜射在放学的路上,略有些暖意,……

师:真棒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有了一种意境,相信你接下去文章一定会更精彩的。用我们的掌声表扬他!

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学生依照我的点拨,经历了尝试表达、修正完善,再表达、再修正、再完善的过程,这样的点评指正,让学生更好地推敲语言,学生在运用修改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尾声:此曲余音无尽时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惊喜地看到了学生习作上的可喜变化,不仅在习作首尾语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也带动了习作整体水平的进步。我觉得这只是起步,探究路上无止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首尾写得更鲜活?如何培养他们构思精彩的文章结构?……这些来自学生实际的习作现状是我今后研究的一项项课题,只有扎根于它,才能让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

[2] 周毅.《铺一条烂漫的正道,我的阅读推广》语文教学通讯,2012.3.

[3] 高平.《添加“佐料”让文章更“出味”》小学语文教学,2009.3.

[4] 周炜.《做儿童言语世界的“引渡者”》浙江小语论文评比博客,2010.

[5] 薛颖.《作文开头结尾写作训练》康乐阗语文工作室.

[6] 李晓文,王营.《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