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的运用探索

2020-08-29王玮瑾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

王玮瑾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知识点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意象美、感情美、节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运用在语文课的诗歌鉴赏教学中,更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体现微课的价值。本文将以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基础教育组微课一等奖的作品《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词情感的鉴赏方法》为例,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诗歌情感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54-01

隨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微博、微信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微课教学内容含量小,时间短,画面感强,把这一特点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微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使用微课的实践与反思。

1.在微预习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新课前,我们经常布置学生预习,可是高中学业负担重,学生自制力差,不会预习,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课前应用微课开展预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诗歌教学前,我让学生在预习时打开我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快进、暂停、后退,并完成我在视频中设置的同步练习。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而保证了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最后再通过课后的拓展练习完成自我检测。在高三的冲刺阶段,微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高解题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在微设计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微课时间短,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语文的实际状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学生需要“看什么”“听什么”,将要“悟什么”为出发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1 真题引路 宏观构建。

首先对诗词情感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接着以2016年全国Ⅰ卷李白《金陵望汉江》、2017年全国Ⅲ卷白居易《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两道高考真题导入,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2 明确步骤 脉络清晰。

微课从显性情感和隐性情感两个方面来阐述学习方法,显性情感包括标题(审标题观情感)、作者(明作者推情感)、情语(抓情语明情感);隐性情感包括意象(悟意象知情感)、典故(品典故悟情感)。

2.3 学以致用 总结归纳。

结合前面讲的方法让学生探究欣赏黄庭坚的《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最后再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学会全面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多数诗歌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往往比较复杂。而且同一个作家整体的创作风格虽然比较固定,但也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一些创作,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归纳答题的公式,帮助学习者更规范的答题。

3.在微情境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老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辅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以及动听的讲解,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诗歌多是以作者表达的情感为中心,因此我在设计时除了遵循微课原有的特点外,结合了诗歌本身具有的特有的音律和文体美感,采用情感化的设计。配乐上采用了林海《琵琶曲》《琵琶吟》作为背景音乐,使微课情感的韵味娓娓道来;视频总体风格设计也比较古朴淡雅;画面多采用古典诗词的意象。丰富多维的感官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身临其境。

4.在微反思中促进教师成长

语文微课是由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练习测试、反思与评论四个部分组成的。从课堂学生的表现不难看出,微课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对诗歌知识积累及鉴赏能力各不相同,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对教师而言,一个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制作中要求老师深入挖掘文本信息,认真研究内容选题、思路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制作的艺术,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微课。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因此,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微课除了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更应该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使用和课后复习时使用。课前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预习,如果课堂中使用微课,不宜太长,且微课内容应是有助于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课后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也有利于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补缺补漏,是学生课外延伸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很好的载体。微课只是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不能“唯微课程论”。

5.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微课,恰如汩汩清泉浸润着语文课堂这块丰厚的土壤,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创新、研究微课的应用,增强教学实践,运用好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04).

[2] 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3] 胡慧萌.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3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微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