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不是好皇帝,不看广告看疗效

2020-08-29温乎

百家讲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刘秀赵匡胤汉武帝

温乎

历史上有些诡异的事情:

有些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忙得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史书评价他们为“千古一帝”等,但在某些人口中,他们却是另一个样子,觉得他们配不上这样的评价,一旦提起他们,必然要破口大骂。这些君王的代表是秦始皇、汉武帝。

另一些皇帝正好相反,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倒不是说他们不作为,他们也做得很好,只是没有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宏大。但后人说起这哥俩儿,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发自肺腑地夸刘秀是完人,夸赵匡胤宽宏大量,简直是天选之人。

然而从一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区别:秦始皇的遗产用了2200年,汉武帝把王朝推向四海,而东汉和北宋的实际寿命只有160多年。

秦始皇、汉武帝被骂出狗血却功业辉煌,刘秀和赵匡胤被当作小心肝宠爱,王朝却命运多舛。看来人人都说好的领导,未必是好领导;大家都在骂的人,也未必不是好皇帝。

挨骂的皇帝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比如秦始皇。由于关东六国的变法不彻底,战国末年依然是分封占主流,秦始皇却奋六世之余烈,把关东六国打得稀里哗啦,一统天下——他居然把分封彻底废除了,一句软话都没有,各路学者大臣怎么劝都没用,可这得砸掉多少人的富贵啊。

而且秦朝各地的郡守和将军都是秦人,其他重要官职也不许六国遗民染指,对于世代富贵的关东六国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秦始皇折腾权贵也就算了,穷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什么修驰道、筑长城、打匈奴、戍边塞……百姓不能好好在家种田,日子很苦的。所以秦朝灭亡后,史书承认秦始皇的功业,但也要把他的错误说清楚,甚至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再经过民间野史的添油加醋,秦始皇这个暴虐无常的非人类形象就很丰满了。

西汉汉武帝也一样。本来各地诸侯王的日子过得很滋润,要权有权要势有势,每天唱着“我的地盘我做主”,可经过汉武帝的整顿基本蔫掉了。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长安朝廷一直由开国功臣执掌,大家轮流坐庄玩得美滋滋,汉武帝却非要搞内廷架空大臣,还要提拔一堆寒门子弟,到了汉武帝晚年,哪还有什么开国功臣啊。

这样一来,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砸了无数人的饭碗,以至于后人不仅在史书中给他们差评,还编了很多段子消遣他们,意思很明了,他们都是坏人,千万不能学。然而,秦皇汉武虽然承受了多年骂名,但秦汉的真正强大,也是从他们开始的。

相比之下,那些受人爱戴的皇帝,就一定是好人吗?

刘秀在年轻时就立下志愿:“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起兵以后为了拉拢队友,他不得已立郭圣通为皇后,可后来还是废掉郭圣通,扶持阴丽华做皇后。

他对云台二十八将也很好,对他们没有太过分的苛责,大体上一辈子相安无事。对天下豪强,他也没怎么管。其实刘秀一开始是想丈量田地的,但是由于豪强反对而作罢,除了零星处罚几个犯错误的人,总体来说其乐融融。此外,东汉的功臣们也是豪强的一部分。皇室和豪强互相联姻,东汉的皇后基本出自阴、窦、梁、邓等几家人,三公将军不外乎出自几家大豪强。刘秀也践行了有钱大家赚的思路,大家捆绑在一起,能过一天是一天。

而在赵匡胤治理下的北宋,和此时的东汉也有相似之处。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以后,依靠各路诸侯的支持,开开心心回到开封称帝,为了保住皇位,他最大的“恶行”就是杯酒释兵权。他正大光明地承诺:“你们回家多买点田地和美女,多生儿子多留家产,不好吗?干吗非要苦哈哈地上班呢。”很多禁军将领都回去了,只留下不会威胁皇位的小字辈继续干活。

赵匡胤攻破南方各国以后,基本保留了官员和土豪,为了控制南方,北宋不得不增加官职数量,用來安排开封派去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北宋朝廷就不强势。把北宋折磨到死的冗官、冗兵、冗费,也在开国之初就可窥见端倪。赵构幸亏成了漏网之鱼,要不然靖康之变后,北宋就没了。

然而,结果呢?从东汉立国到董卓进京,总共164年;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到“靖康之变”,总共167年。刘秀和赵匡胤的美名,其实是以国运衰落为代价的,他们个人美名背后是千万人的尸骨和血泪。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朱元璋做了一辈子苦哈哈,当皇帝后最爱的翡翠白玉汤,是当年要饭时尝过的美食。他的后花园里没有花,只有蔬菜。南方上供好吃的大米,他留点种子撒在后花园,第二年就不用官员上供了。

朱元璋对百姓有菩萨心肠,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怎么种棉花,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给大明百姓开通上访绿色通道。此外,他对麾下将士也不错。多年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将士,基本都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张居正、戚继光的祖上都是封赏的受益人。

可贵的是,朱元璋不是老好人。对元朝遗留的腐败风气以及不法的骄兵悍将,他掀起“四大案”严厉整顿,终洪武一朝,基本把江山刷新了一遍。倒不是为朱元璋杀功臣翻案,他的手段是太过激烈,不应该提倡,但他对于人和事的有效管理是没错的。

朱元璋铁腕管理明朝31年,到朱棣时期已经取得万国来朝的成就,郑和下西洋、北伐蒙古、修《永乐大典》、疏通河道……不到50年已经威加海内。相比同样白手起家的刘秀,朱元璋时期的进度条快多了。汉初搞无为而治,很多事情都放手不管,真正具备朝廷尊严要到80年后了。和“不作为”的刘秀、赵匡胤相比,朱元璋在位时明朝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也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坐到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做。

说到底,不论之前是什么人,一旦做了皇帝便站在天下人的对立面,“孤家寡人”不是一句空话。这个位置上要的是有效管理,而不是嬉皮笑脸的和事佬。皇帝和下属“你好我好大家好”,看起来一团和气,但换来的往往是工作推不下去。而那些能做事敢做事的人,总是伴随着骂名滚滚,但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也时刻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用在皇帝身上,则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对于皇帝来说,有人骂不代表是坏人,没人骂也不代表是好人,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功业。只有既拥有“菩萨心肠”,又拥有“金刚怒目”,在不同场合、不同事情用不同的面孔,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所以啊,被部下或敌人夸奖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被破口大骂的,却有很大概率是,毕竟不看广告看疗效!

猜你喜欢

刘秀赵匡胤汉武帝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不当皇帝就听话
树为何名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古老的皮影戏
刘秀苦寻同窗
一赏一罚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