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方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29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冯楼小学段敬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冯楼小学 段敬洁
解方程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却涉及一些复杂的运算,对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尤其需要牢记一些细节,才能灵活解答各种解方程问题。研究发现,小学生在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环节容易出错,因此,授课中教师应给予提醒,避免学生犯下类似错误,不断提高解方程能力。
一、小学生在解方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生在解方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移项时忘记变号。部分学生仅仅知道移项,却忽略了在移项时需要改变符号,导致解题出错。(2)去括号时错误百出。部分解方程习题带有括号,部分学生在去括号时要么忘记了变号,要么应用分配律计算时忘记与其中的数字相乘。(3)不会合并同类项。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未知数的合并理解不够深入,不会对同类项进行相关的运算,无法做出解方程习题。另外,忘记检验。解出的未知数是否正确,事实上只要通过检验便能验证,然而部分学生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总是忘记检验或干脆不检验,不能及时发现与改正解方程中的错误。
二、针对小学生解方程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移项问题解决对策
从大的方面来看,移项问题可分为两方面:加减和乘除移项。授课中为避免学生因移项而导致解错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为学生总结移项时的口诀,使其认识到只要将数字或未知数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就都要变号,即:加变减,乘变除,反之亦然。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例题,向其展示错误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判断,并找到错误所在,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提高其认识,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另外,围绕学生容易出错的移项问题,可设计相关的解方程习题,对其进行集中、针对性训练,使其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杜绝解方程中因移项而出错的情况。
2.去括号问题解决对策
解方程时正确地去掉括号,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为避免学生在去括号中出现问题,授课中应注意:一方面,为学生讲解经典例题,详细地写出解题步骤,强调去括号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其意识。另一方面,围绕讲解的内容设计针对性训练习题,对学生加强训练,使其能够当堂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去括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死记硬背,如此才能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例如,授课中可为学生讲解以下例题,其间与其积极互动,使学生真正搞清楚去括号时的细节:3.7-2(2x+0.7)=1。解该方程的方法较多,授课时可引导学生先去掉括号,将“-2”分别和括号中的数字相乘,不能漏项,即:3.7-4x-1.4=1,整理后不难得出4x=1.3,x=0.325。通过该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应将“-2”看作一个整体,分别与括号中的各项相乘,相乘后的结果应为“-4x-1.4”,而非“-4x-0.7”。
3.合并同类项问题解决对策
小学数学解方程问题多种多样,考查学生解方程的灵活性。授课中为避免学生解题出错,一方面,结合具体例题,为学生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技巧,即,先进行未知数系数的计算,遵循一般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而后将同类项带上即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回顾相关的解题过程,结合针对性训练,总结合并同类项的经验,为以后解答类似问题提供良好指引。
例如,授课时可为学生讲解以下例题,使学生认真体会学习过程,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7.6-3.1x=2-2.1x。根据讲解的合并同类项技巧,运用所学的移项规则,可先对方程中的未知数进行合并,即:(3.1-2.1)x=7.6-2,解得x=5.6。通过该例子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合并同类项时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只要正确计算出未知数的系数即可,其他运算规则与已学的知识完全一样。
另外,授课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方程习惯,即将得出的结果代入原方程,检验一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认真检查解题过程,及时纠正出错的部分,确保正确解出未知数。
总之,为提高解方程正确率,使学生彻底掌握解方程方法,应结合以往授课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解方程中常见的问题,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避免不良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