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东横断山区国土绿化规划造林模式研究

2020-08-28侯伟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造林效益

摘    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介绍了藏东横断山区的概况;利用SWOT方法从国土绿化的角度做出了客观的分析评价,并制定规划原则;基于区域实际和生态需求,设计8个类型造林类型,预期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横断山区;SWOT;造林;效益

1     研究区概况

藏东横断山区[1]主要包括澜沧江、金沙江干流、一级支流区域,涉及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6个区(县)。位于东经95°47′~98°54′、北纬28°40′~32°36′。国土总面积56463.66km2。区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平均海拔3500m左右,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具有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气温随海拔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以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为主。

受地形条件、海拔梯度、气候等因素影响,植被类型多样,有干旱河谷灌丛、山地针叶林、山地灌丛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稀疏垫状植被等。主要植被特征表现为垂直、坡向和区域变化。深切河谷植被以旱生有刺灌丛为主体;山地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为代表;高山植被多以中生性植物组成的灌丛草甸为主。人工种植树种主要有川西云杉、圆柏、藏川杨、旱柳、白榆、沙棘、苹果、梨、核桃等。

2     SWOT分析[2]

2.1   优势(Strengths)

藏东横断山区面积总量大,尚有大量未利用土地资源。随着交通、灌溉等基础条件逐步完善和土地利用技术日益进步,未利用土地将逐步被开发利用,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发展林业生态建设。

2002年以来,随着藏东横断山区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相继实施,林业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在组织、实施这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造林绿化经验,尤其在种苗培育、抚育管护以及灌溉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造林施工队伍,为实施藏东横断山区造林绿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随着造林绿化工程投入不断增大,为当地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上当地崇尚自然,珍惜绿色文化背景,农牧民对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较高。

2.2   劣势(Weakness)

藏东横断山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土壤贫瘠,石砾含量高,加之区域降雨量少,造林难度大,维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难度更大。如何从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强化困难立地条件造林绿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环境条件对造林绿化成效的影响,是项目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规划造林绿化用地区域现有水利设施不能满足造林绿化灌溉的需要。如何改善林地灌溉条件,保障林地灌溉,巩固造林成效,也是项目建设需要突破的一大挑战。现出圃苗木还不足以满足现重点区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造林工程的需要,苗木质量也无法达到良种壮苗的要求,对造林绿化正常实施和成活率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3   机会(Opportunity)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西藏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要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自治区政府把生态与发展、稳定并列,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藏东横断山区生态建设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4   威胁(Threats)

藏东横断山区大部分造林地都位于山麓坡地、河滩地、沟谷或河岸台(阶)地,雨季易遭受洪水、泥石流的危害,导致造林成效差甚至失败,必须在造林施工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森林病虫害是影响造林绿化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做好防治預案,避免大范围病虫灾害的发生。区域气候干燥,火险期较长。为保障工程建设成效,必须及时将新造林地纳入森林火灾预防监测体系,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管理。

3     规划原则

以水定林、量水而行、规模适度;统一规划、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封、管并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合理配置,科学栽植;因害设防,自然修复为主;以集中连片,讲求实效为主,依法管护,加强封护;以乡土树种为主,良种壮苗、适地适树;以生态效益为主体,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4     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4.1   造林类型

根据藏东横断山区实际,结合生态建设需要,按照造林目的规划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护岸型、护路型、环境保护型、风景型和经济林型8个类型;按照植被配置方式,规划乔木纯林型、乔木混交型、乔灌型和灌木型4个造林类型。

4.1.1  水源涵养型。在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蓄水较差的河滩地、冲积扇区,营造水源涵养林,主要造林类型包括:乔木纯林型、乔木混交型、乔灌型和灌木型。在沙质河滩或低水位卵石河滩,宜营造以杨柳为主的乔木纯林或乔木混交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滩地沙石含量高、土地贫瘠的区域,采取乔灌混交型、灌木型造林模式,栽植旱柳、沙棘等易成活,适应性较强的乔灌木。

4.1.2  水土保持型。为更好地满足保持水土的主要造林目的,规划水土保持型为项目区域内的主要造林类型,主要包括:乔木纯林型、乔木混交型、乔灌型和灌木型。乔木纯林型和乔木混交型适用于有一定原生灌木植被、水土流失不严重或风险不大的区域。根据立地条件,选择藏川杨、大果圆柏、高山栎、旱柳、榆树、臭椿、川西云杉等营造乔木纯林或乔木混交林。乔灌型适用于无原生灌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或风险较高的区域。树种选择以旱柳、山杏等乔木与沙棘、白刺花等灌木搭配为主,加大植被对地表的覆盖,提高保持水土能力。灌木型适用于海拔较高、不适宜乔木生长、具有水土流失风险的区域。树种优先选择沙棘、蔷薇、小檗等根系发达灌木。

4.1.3  防风固沙型。为达到有效防风固沙的生态防护要求,规划防风固沙型造林类型为乔木混交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藏川杨、旱柳等营造冠幅大的阔叶混交林,提高防风固沙功能。

4.1.4  护岸型。根据区内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水文特点,以防护堤岸为主要目的,规划护岸型造林类型为乔木混交型。在河流、湖泊及水库非近岸地块的护岸林选择乔木混交型,如藏川杨、旱柳营造阔叶混交林。

4.1.5  护路型。在优先考虑对道路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兼顾景观和交通驾驶需要,规划护路型主要包括:乔木混交型、乔灌型、灌木型。

乔木混交型优先考虑榆树、垂柳、金丝柳、龙须柳、樱花、梅花、杜鹃类、高山松等,合理配置,营造林相富于变化的护路林带。乔灌型在项目区域有较强的对外宣传窗口及展示功能的主要干道两侧,适地适树地搭配桃、红叶李、沙棘、蔷薇、高丛珍珠梅等观赏价值高的灌木树种,提高道路景观质量。灌木型在海拔较高、不适宜乔木生长或者天然乔木树种资源丰富的路段,主要选择香柏、高山柳、槆子等灌木树种。

4.1.6  环境保护型。为更好地实现对城镇、村庄的保护作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型主要包括:乔木混交型、乔灌型。

乔木混交型在地表草本植被较多、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区域,结合视觉景观需要,树种选择垂柳、金丝柳、刺槐、侧柏、雪松、榆树、梅花、桃、山杏、红叶李等乔木树种。乔灌型在水土流失较严重或水土流失风险较大的区域,乔木选择垂柳、高山柳、榆树、红叶李、大果圆柏、龙须柳、刺槐、杨树,搭配蔷薇、沙棘、白刺花等灌木树种,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度,保护城市环境的同时,增强保持水土能力。

4.1.7  风景型。为提高著名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和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效果,凸显“美丽昌都”生态建设主题,促进昌都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风景型主要包括:乔木混交型、乔灌型、灌木型。

乔木混交型适合需要为农牧民、游客提供林下休憩服务的地块,优先选择榆树、大果圆柏、龙须柳、刺槐、藏川杨等乔木树种。乔灌型作为风景林的主要类型,适当搭配红叶李、连翘、蔷薇、野丁香、野桃等观赏灌木,丰富林相视觉景观层次,提高森林景观质量。灌木型选择视觉效果好、能提高景观效果的观赏类灌木树种为主,主要包括:连翘、蔷薇、小檗、冬麻豆等,天然乔木丰富、有经济林发展需要的,可种植核桃等经济树种,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宣传示范窗口。

4.1.8   经济林型。结合区域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突出地域特色,规划经济型主要包括:乔木纯林型、乔木混交型、灌木纯林型。根据区域特点,乔木纯林型重点发展核桃、蜜桔等成规模的经济林木基地;乔木混交型以核桃、苹果、水蜜桃等混交,由个体农户经营且不成规模的多元化模式;灌木纯林型重点发展为花椒。

4.2   造林模式

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结合生态建设和景观亮化需求,造林模式在造林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造林树种的选择遵循“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积极引导、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优先考虑营造混交林,增强造林地块森林群落的系统稳定性。造林模式规划详见表1。

5     效益分析

5.1   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大幅度提高;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流失;保持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净化空气,优化环境;固碳制氧,增加碳储备;调节气候,保健疗养;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5.2   经济效益

通过组织农牧民参加造林绿化项目,参与苗木生产、水利设施建设、苗木种子收集等,既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适用技術,拓宽了增收渠道,又能通过投工投劳直接从本项目中获得现金收入。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外来人员投资经商办厂,带来无限商机,同时,苗木花卉生产、森林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联动发展,增加地方税收,增强全区经济实力。

5.3   社会效益

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和招商引资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可以通过参与造林活动和封山育林管护得到劳务收入,对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质、绿色优美的环境与昌都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众多的名胜古迹,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神往,形成以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高原风光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旅游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调整和转变,奠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随着造林绿化成效的显现,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将推动藏东横断山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全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得到加强。

6     结语

西藏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东横断山区造林绿化的实施有利于构建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藏的实际行动。通过分析区域优势、劣势,科学设计造林绿化模式,为区域造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建容,刘飞,宫奎方,等.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4).144-149.

[2]王海东,王印,张成明,等.徐州城市生态绿化综合体系建设SWOT分析[J].现代园艺,2012(1):66-67.

[3]黄麟,曹巍,徐新良,等.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98-411.

作者简介:侯伟(1989-),男,河南驻马店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荒漠化研究。

猜你喜欢

造林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