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测绘高峰的攀登者

2020-08-28江光亮张和西

老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东华母校测绘

江光亮 张和西

龚健雅(原名龚贱芽)是我国测绘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从抚州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测量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6年,现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他先后提出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理论与方法、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等,研发的相应基础软件、服务平台、处理系统在国内得到广泛运用与推广,在测绘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201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勤奋苦读品学兼优

1957年4月,龚健雅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义成乡(今樟树市义成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回乡劳动了几年,曾在生产队做过会计。恢复高考后,经过一年刻苦复习,1978年,21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抚州地质学院测量系,就读放射性测量专业。

抚州地质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国家为培养核地学人才而设立的第一所核特色高校。虽然学校规模较小,但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武器研发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一度汇聚了一批国内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办学实力较强,1982年学校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人的一生,大学是最美好的时光。”龚健雅至今清晰记得,1978年10月5日,他带着行李来到了抚州地质学院,开始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學校刚刚恢复办学,生活和学习条件都相当艰苦,但对于迎来停摆10年高考的那代人来说,他们都深知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十分珍惜。

“刚刚到校时,我对测量专业有些情绪,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端正学习态度。”龚健雅回忆说,他当初之所以选择抚州地质学院,就是看中学校的“核”特色,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的是地质专业,结果被调剂到测量专业。后经系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李中郎先生的教育帮助,他端正了认识,消除了情绪,并很快喜欢上了测量专业,学习也更有动力,还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

也许是年龄和经历的缘故,龚健雅比其他同学显得更成熟稳重。“龚健雅读书时有如拼命三郎,其学习的努力与刻苦,现在的学生很难想象。”学校测量系贾景云教授回忆道,他曾为龚健雅讲授“测量平差”“实用天文测量”等多门专业课,“每次我讲完课后预留的作业,很多是要靠手算的计算题,工作量很大,但是龚健雅总是上课前就做好了。”

龚健雅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执着、用心学习。他的本科同班同学、现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熊助国教授印象特别深刻:龚健雅大学四年都是主动学习,每次遇到学术问题,他都是钻研到底;平时上完实验课,他总是虚心向实验室的老师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期间,他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经过4年的苦读,1982年,龚健雅圆满完成本科课程,以优异成绩毕业。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料室至今仍保存完整的档案显示:龚贱芽,测量系四七八一班(学号为78183),大学4年20多门课程,几乎每门都是优秀,平均成绩为94.4分。其毕业论文题目为《利用精测仪航测1?2000地形图精度分析》,论文指导老师夏尚坤给出的评语是:推导思路对头,方法严密,有一定难度,可供生产单位参考,表明龚贱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成绩“优”。毕业论文答辩组组长郑士潘认为:龚贱芽全面完成了毕业论文大纲要求,论文运用数理统计观点对航测“小放大”成图的精度进行了全面分析,推导公式正确,论据充分,有新的见解,答辩时讲解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成绩“优”。

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由于成绩优异,龚健雅毕业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课程。1983年,经学校选派,他前往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进修深造,第二年,回校后继续担任测量系讲师,主讲“航测与遥感”课程,直至1988年。毕业留校6年间,龚健雅取得了突出成绩,很快在青年教师中崭露头角,学校连续两年给他记大功。

“龚健雅没有花架子,做事很踏实,不论是教学、科研任务,还是系里的其他工作,他总是认真完成,在教学、科研、育人和生活各方面都很优秀。”时任测量系党总支书记、现年90岁的王永珍老师对他印象深刻。留校后,龚健雅一方面努力钻研学术,尽可能参加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他认真讲课,担任1986届测量班的班主任,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且鼓励他们考研深造。

在教学方面,龚健雅说:“我与我的老师一样,始终言传身教,力求让学生懂得,人要把握自己,首先自己应该有本领,在大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因为“航测与遥感”课程要求学生数理基础好,对授课老师要求很高。“为了讲好课,他经常备课到深夜。有时一觉醒来,看到他还在学习、备课。”当时的邻居、现年83岁的测量系甘世君副教授说。龚健雅上课非常认真投入,有一次冬天上课,看到学生没听懂,他便脱了外套,重新讲解,讲得满头大汗,直到大家听懂为止。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不忘科研工作,平时扎在实验室看书,后来学校有了第一台计算机,他像着了迷一样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在校期间,他主持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还发表了不少论文。1985年2月5日,《华东地质学院报》头版刊发了余达淦教授所写的报道:“青年教师龚贱芽一项科研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当年,龚健雅完成的“PC—1500袖珍电子计算机和APPLE—Ⅱ型计算机、单航带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程序的研究”科研项目,经权威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他主持的“桩点法航测数字成图”项目还荣获原核工业部二等奖。他的辛勤工作了换来了满园桃李芳菲。“作为班主任,龚老师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开班会的时候,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大家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学好本领不断进取。”1986届测量班毕业生臧德彦说,在龚健雅的指导下,班上40位同学中,当年有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成为当年测量系乃至学校的一大亮点,班主任龚健雅也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

龚健雅在教学科研上硕果累累,但平时生活却很节俭。作为龚健雅的证婚人,王永珍至今记得:1985年暑假,龚健雅就在学校青年教工的简易平房宿舍结婚,夫妻俩仅有的家电是一台落地电风扇,家具就是从学校借来的书桌和一张木板床,连床上的被套都是借来的,房间布置非常简单,当时婚礼就是请了系领导、同事到新房座谈,每人吃几颗喜糖。但龚健雅待人热情大方,2002年,1982届放射性测量专业举办毕业20周年聚会,龚健雅积极参加,并为几位家庭困难的同学支付往返路费。

勇攀高峰不忘母校

1988年,龚健雅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已并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作为该校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他随后远赴丹麦技术大学求学,1992年以优异成绩畢业。回国后,他一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致力于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龚健雅提出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并率先研发了面向对象GIS软件GeoStar,在我国测绘、国土和电力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1世纪初,他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络三维信息共享集成平台GeoGlobe,成为我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主持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由于科研成果突出,1992年,龚健雅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第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作为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第一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励的科学家,龚健雅身兼多职,担任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届科学评议组测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龚老师离开学校30多年了,但是他始终关心支持母校,尤其是测绘学科的发展建设。”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程朋根教授本科论文的指导老师是龚健雅,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又师从龚健雅,程朋根深深感受到龚健雅对母校的那份深情。更难能可贵的是,龚健雅一直关心、支持母校测绘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接收了学校几十名毕业生、老师前往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6年,东华理工大学举行40周年校庆,龚健雅慷慨解囊,是全校捐款最多的校友之一,现在东华广场的景观墙上仍可看到记载;2001年学校举行45周年校庆时,他回校为学子讲学,并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2005年学校组建了“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他接受邀请,担任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农民的儿子、生产队会计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龚健雅成功登顶测绘科学高峰,他始终很看重抚州地质学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这里是我人生的起跑线,是母校的老师把我引进了测绘科学的殿堂,为我以后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母校的领导、老师和班主任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在母校,我结识了许多知心的同学、朋友,并经常得到他们的帮助,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东华母校测绘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告别母校
致母校的一封信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母校情结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