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路径研究
2020-08-28张翔宇蒋周
张翔宇 蒋周
摘 要: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而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环节。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接着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不仅要求民办高职院校的老师具备前沿的技术,更应该要求其提升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让他们的师德来影响学生的品德和学风。虽然此类院校已经有师德方面的建设,但因为投入不足、覆盖人群不全面等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依据其办学模式、执法制度、依存的市场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师德建设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我国经济速度正在换挡,已全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国际环境也变得纷繁复杂,这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文明,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损害。师德是教书育人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品德的关键,是关系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命脉,甚是影响国家教育文化事业的灵魂。因此我们亟待对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行历史的、内在的、现实的思考分析,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环境、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办学模式、四有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路径。
1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因决定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经费上。民办高职院校是由企业、个人、行业投资兴办,它本身缺少国家和政府的资助和重视,所以在经费使用上比较慎重,一般都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不仅如此还更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在支出上更偏向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相比之下在师德建设等软件方面的经费投入就偏少了。
生存压力决定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精力上。得益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例如高等教育的扩招,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使得民办高校有了很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快速的增加和扩大。然而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民办高职不仅要面对同类院校的竞争,还要眼睁睁地羡慕本科学校的天然优势,而别人的优势本身也带来了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生源上,生源就是民办高职的生命线,因此他们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招生工作上,这就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更注重拓展外部资源而非进行内涵建设,重生源而非重师德。
1.2师德建设的覆盖人群不全面
民办高职院校是有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活动,例如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以及相关培训。但是,一个现实困境就是这些活动覆盖的人群主要是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以及新晋员工,而那些工龄比较长的教师、行政人员、高级职称教师时常会被忽视。另外在师德培训和考核上,对于青年教师的规定也相对严格,基本上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而对于双师型教师、专业群负责人等挑大梁的教师可能无意间会淡化掉这种规则。
1.3缺乏健全的师德建设制度机制
与公办高职或本科院校相比,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保障,如评估师德的制度存有缺陷,或者是没有发挥好机制的约束力,致使很多时候民办高职在师德建设方面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准确掌握师德的要义,导致考核内容在设计上不够科学。民办高职院校多数认为师德主要考核的是本职工作的结果,即专业教师是否存在教学事故,是否传授了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职素培养却被忽视。这其实是对师德要义理解有偏差造成的。师德的要义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深度,还要有教学气度教学高度和教学温度,不仅要完成既有的规定动作,还要以“四有教师”的标准完成自选动作。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师德考核的设计上几乎都是规定动作即具体的教学程序是否完成,而非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
师德考核结果未能合理转化,缺少与之配套的鼓励机制。原本是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评职称等挂钩,但实际上还是以业绩说话,师德评价没有在考核中真正发挥作用,久而久之,教师们也将其作为一个流于形式的表格完成填写,不仅没有参与的动力,而且还有了负面情绪。
2 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2.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行,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大家共享它红利的同时也受到了其负面影响。例如随之而生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也蛊惑了人心。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教师结构偏年轻化,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侵蚀,从而变得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思想笼罩下,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偏离。在师德建设投入上就会偏少,会把大量的经费和精力投向现实的工作中,甚至会失去态度出现失德失范的行为。
2.2缺少独立的师德建设组织机构和专业的师德培养人才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活动较单一,覆盖人群不全面,反响不够积极追溯其历史原因就是缺少独立的师德建设组织机构和专门的培训人才。虽然很多学校现已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但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监管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赛,对于师德建设的具体方案,奋斗目标、评价导向不是很明确,与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机构还相差甚远。其次,组织师德培训的一般都是教师发展中心的行政人员或者是思政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因此对于师德的真正内涵、评判标准,教师的发展方向没有把握,导致师德建设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形式化。
3 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路径
3.1加大投入进行师德环境建设
政府、民办教育协会、校友会以及其他组织应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以红色的、健康的、正能量思想来引领教育风尚,创建良好的全局的教育环境,从而消解各种思潮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冲击,进而为师德建设创建肥沃土壤;民办高职院校还应整合资源,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企业、省内外高校、境外机构进行合作,创造更多的人脉和资金资源为长期进行师德建设凝聚力量;学校应照镜子,对标对表进行自上而下的革命,从决策层开始加大对师德建设的关注度,从大局出发从整体把握提高其重视程度,视其为长期工程來进行建设。
3.2建立独立部门引进专门人才进行师德制度建设
设立师德建设专项资金、引进专门的师德培训人才、建构独立的师德部门是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基石。
首先要从国家教育层面来讲,应在全国师范院校开设专门的师德培养课,培育专业化师德建设人才。为民办高职引进专门人才提供可能;设立全国高尚师德教师信息库,为师德建设人才流动畅通渠道,为民办高职院校得到均衡资源提供便利;从政府、教育协会、其他社会机构层面来讲,应多开展省市级的师德培训机会或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为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断培养最新人才;从学校本身来讲,要不惜一切代价引进相关专家来培育一部分青年教师来作为师德建设的储备人才。
其次要成立独立的师德建设组织部门,这是提高师德建设成效的关键。专人做专事,独立的部门负责整套的事,这样才能将师德建设形成体系。由此才能制定出符合民办高职院校特点特色的师德建设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快速地了解师德的要义,更科学地制定师德评价的标准、更丰富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更精准地实现师德考核目的、更公平地导向师德联结的各类评优,对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更现实的直接的建议和帮助。
3.3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进行师德自我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无论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发展空间都与公办学校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受学校成立时间的限制,身在其中的教师都是年龄偏小的,他们对学校的认知宽度、融入程度、认同深度都是不够的,也就没有多少主人翁意识,因此更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快跟随社会不正的教育风气。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全体教师应自下而上进行学习,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主人翁的职业感和责任感;应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来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学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践行自己的思想觉悟传授自己的品格修养,更好的从事这份职业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更好的扎根这里从事教学专研学术,才能一丝不苟的用教风引领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 肖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 张凯杰.高校教師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
[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4] 徐锋,安祥仁.近年来高校师德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3):80-83.
本文系 四川省教育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9-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