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稷山螺钿工艺的数字化视觉表现研究

2020-08-28王小妍

工业设计 2020年7期
关键词:视觉表现数字化

王小妍

摘要:螺钿工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稷山螺钿作为一个分支,依托丰富的人文及自然优势,传承人的匠心坚守,推陈创新使得这一工艺逐渐焕发生机,其独特性逐渐凸显。传统的视觉表现阻碍了这一工艺的传播和发扬,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为螺钿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稷山螺钿工艺数字化视觉表现研究旨在推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践行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关键词:螺钿工艺;数字化;视觉表现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7-0142-02

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多样化已被人们所认同。艺术的视觉表现已不仅是被动的接受、单调的展示,随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交互式的展示逐渐颠覆了传统,并逐渐凸显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数字化交互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跨越时空的三维立体化展示、虚拟仿真带来的身临其境,不仅带来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多渠道,也重塑着人们对艺术欣赏的多维度。稷山螺钿艺术数字化正是迎合了艺术传承、传播的多渠道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动静结合、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切实推进稷山螺钿工艺的数字化。

1稷山螺钿工艺概述

螺钿髹漆技法源于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在出土的历代文物中可见其踪迹。稷山北靠吕梁山南麓,汾河横贯县域东西,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北部山林漆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漆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政策的落实,稷山螺钿重新焕发了生机。稷山螺钿的工艺程序如下:

1.1胎体选择

胎体的选择以瓶、碗、罐、尊、盒、盘、杯等為主,在胎体边沿以圆形、菱形、三角形、梅花形等几何图形重复排列,形成秩序感、装饰性较强的装饰线或装饰面。多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古典小说、戏剧人物,以及中国名人书画等为螺钿题材(如图1)。

1.2胎料、漆料、螺钿的选料

古有“百里干刀一斤漆”的说法,坚持使用天然大漆,繁杂的髹漆工艺,使作品拥有耐腐蚀、耐磨、耐高温、光泽度强等优点。稷山螺钿漆器中常同时运用螺蚌片和金银丝,“螺”多选用太湖流域中18~20cm大贝壳,坚持精益求精。

1.3择贝开片工序

螺贝壳精挑细选,根据贝壳的种类进行“开片”工序,开片需要熟练的、精湛的技艺。画刻是螺钿漆艺中最复杂、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技师在薄螺片上刻画出所需造型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根据图饰要求,技师将准备好的螺贝壳与金、银等贵金属制作的片、丝、屑等镶嵌粘贴到漆胎上,完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主题。“磨显推光”是螺钿漆器制作过程中要求很高的一道工序。螺钿在底胎上镶嵌好之后,要再髹一次厚漆,盖住所有的图样,等阴干后再用水砂细细打磨,进行人工推光处理。

1.4“捏胎”工艺

除了运用传统的纸胎、木胎、铜胎外,独特的“捏胎”工艺,克服了胎体硬度、韧度不够等缺点。“捏胎”工艺,以瓦灰、苎麻段、漆液为主要材料,按比例调配,一次成型无接缝,胎体更坚硬柔韧(如图2)。

1.5大螺钿弯曲工序

对于大片的钿片利用白醋或萝卜汁浸泡使其变软,克服了大钿片不能弯曲的难点,实现了圆弧镶嵌,使薄钿片易软化,顺乎自然(如图3)。

2稷山螺钿工艺数字化视觉表现的意义

数字时代的到来,渗入到各个行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不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还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印刷品、录像带等媒介已不能适应信息快速共享扩散的需求。稷山螺钿工艺线上的展示仅有访谈、图片等方式,不足以广泛的宣扬螺钿工艺,枯燥的制作工艺不能激发受众的兴趣。数字化不仅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仿真保留、存档,还能让更多的人们通过数字化展示了解稷山螺钿工艺。

稷山螺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机构的线下传承由于多保持手工、原生态,规模小,不能明显商业化,这一现实阻碍了稷山螺钿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所以后续传承力量有限。数字化展示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一不足。数字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面变广,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让更多的人们全方面了解稷山螺钿工艺,使稷山螺细工艺在线上与人们交互成为可能。

稷山螺钿工艺不仅代表着晋南地方文化史的发展,更代表着民间艺术的发展。技艺的枯燥无味,难以商业化,传承接班人也寥寥无几,使得传承陷入困境。引入数字化技术,利用视频、虚拟场景、声音等多维视觉表现,为稷山螺钿工艺的传承开辟了新思路。

3稷山螺钿工艺数字化视觉表现方式

传统的视觉表现多以物质实体为主,多为静态形式,展示的本身受到时空等限制,很难实现拓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方式、习惯,以及展示主体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字时代,视觉展示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维度,动态替代了静态,被动的信息传播变为交互式传播。互动游戏、交互动画、互动音乐、互动视频、虚拟场景等技术的介入,使视觉表现多样化。

稷山螺钿工艺数字化使得工艺和实物展示不受时空限制,打破了单一无味的传播模式。图像、声音等数字编码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和人性化传播。观者不再是被动的受众,可以实时与其互动,并感受稷山螺细这一传统工艺。

3.1全景数字化视觉表现

全景数字化技术是运用多维度超高分辨率的图片进行无缝拼接,实现360度全视角展示,而且可以任意改变角度及大小。目前多被应用于汽车内饰展示、楼盘展示、数字校园、虚拟旅游、全景地图等方面。

稷山螺钿工艺全景数字化视觉是以全景多媒体进行感官设计,实现场景关联与跳转,运用手机实拍和软件进行拼接,用Ps进行后期修补,用Pano2vr软件进行场景实现。在进行全景数字化展示时,可以将稷山螺钿工艺划分为四个模块:(1)稷山螺钿工艺的探究过程模块;(2)稷山螺钿工艺的学习过程模块;(3)稷山螺钿工艺的作品展示模块;(4)稷山螺钿工艺的文字、音频、图像资料介绍模块。这些多媒体资源模块可以实现信息检索和当前界面内容的任务跳转、资源选取和全景数字化的分享,以此满足观者的需求。

3.2虚拟交互数字化视觉表现

在虚拟现实展示中,构建虚拟场景和虚拟现实操作平台是实现虚拟交互的基础,虚拟场景的美观性、合理性、平衡功能的完善性决定着体验的成败。三维技术借助三维设计软件,以建模等技术,对实物形状、材质、大小等进行仿真模拟,尽可能的接近实物,让观者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能够有较真实的交互与感知体验。

还可以建设稷山螺钿工艺虚拟场景,并融入民俗元素,营造文化氛围,还原符合螺钿工艺背景的历史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如,模拟能够应景的一些元素,街边的酒家、茶馆、商铺、交通工具、行走的人等,这些内容能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的体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交互数字化实现稷山螺钿工艺相关内容的展示,能够让受众者在相应界面中实现快速的定位和跳转。人们可以通过网页链接、图文音像的资料进行查询和学习。

4结语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承人的思路逐渐发生变化,单一“闭门修炼”的手工艺人在经过对外互动、交流、参展、培训等活动中,把民间艺术逐渐的从实践层推到了学术层,使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路更加开阔。但是由于纯天然、纯手工等匠心的坚守,螺钿工艺的传承仍面临很多的问题。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联合文化创意企业、协会、高校等社会团体,利用互联网寻求贸易渠道,拓宽销售渠道,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加大螺钿工艺的推广。通过开拓漆艺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逐渐探索更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推进人人参与手工艺的社会实践中来。

猜你喜欢

视觉表现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
滴滴出行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用
数字化制胜
杨家埠年画中的八仙图像视觉表现探究
光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