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探析

2020-08-28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旧路香樟人行道

陈 潺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0 前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市的人口以及车流量迅速增加。之前建设好的道路,有的达到设计年限,出现各类病害;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有的人行道及雨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等需要更换升级。为解决当前道路存在的问题和病害,提升其交通功能,完善道路的配套设施等,需对部分现状道路进行改造。

因此,旧路改造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改造的城市道路一般都位于城市建成区,道路也处于运营之中,道路施工必然会对道路周边地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改造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要与周边地块协调统一。因此,必须重视城市道路的旧路改造设计。

1 工程概况

合肥高新区香樟大道(望江西路—习友路)位于高新建成区,建成于2005年,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45 m,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工业、科技产业用地,其中包含电子38所、梦工厂、继远电网等大型企业。

图1 工程区位图

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机动车量越来越多,香樟大道交通拥堵严重。根据《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采用“交通生成、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四个步骤进行交通量预测,依据预测结果,预测年末即2032年双向交通量达到3397pcu/h,现状双向四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通行需求,结合现场情况按照双向6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饱和度为到0.81,三级服务水平,因此2032年出现拥挤现象的可能性不大,采用双向6车道的断面形式能较好的满足中、远期的交通需求。

原道路建设时,合肥高新区建设才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行人及非机动车量比较少,未考虑专用非机动车道,仅在外侧修建了2m的人行道,经调查,现状人行道损坏严重,破损、坑槽现象普遍存在、雨天积水、积泥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行走的舒适性。随着区域建设的不断完善,合肥市区共享单车的普及,周边行人及非机动车流量激增,大量的非机动车与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混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交通安全非常不利,另一方面,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也会产生干扰,影响了交通通行效率,因此,专用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及人行道的完善亦迫在眉睫。

充分考虑香樟大道现状特点,结合改造需求,提出如下改造方案:保留现有4.0m宽中央分隔带,两侧机动车道拓宽至10.5m,双向6车道,保留部分乔木作为机非分隔带,新建3 m非机动车道,结合现状乔木的位置,新建人行道。

图2 道路改造

改造后断面特点:将现状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采用机非分隔的断面形式,一方面能较好地满足中、远期的交通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要求,适应性较好。

2 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以现有的最新国家技术标准为依据,因道路已建成,需要在现状道路路线基础上进行拟合优化,与新建道路相比,改扩建道路的沿线地块部分已开发建成,两侧现有建筑物往往分布密集,必须对原有道路沿线情况深进行入调查,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平曲线,并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香樟大道(望江西路-习友路)及其周边道路均为现状道路,两侧用地已基本建成。道路线形基本维持现状,能够满足设计速度50 km/h线形指标。交口进口道压缩中央分隔带,拓宽一条左转车道;对两侧现有绿化带进行局部改造,增设慢行系统,结合现状乔木的位置改造现有人行道。

道路旧路改造的纵断面设计需结合旧路现状调查(特别是沿线小区、单位的出入口以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按照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道路纵坡。香樟大道及其周边地块已开发完善,道路纵断面线型维持现状不变,与沿线各相交道路衔接。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有:

①香樟大道现状路面高程;

②沿线各相交道路路面高程;

③沿线各住宅小区、单位、企业地坪高程;

④满足排水要求。

3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老路资料调查:香樟大道建成于2005年,根据相关资料,原人工湖路(香樟大道)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①22 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5.0MPa;

②30 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6:14:80);

③15 cm厚10%石灰土基层;

④60 cm厚6%石灰土垫层。

经过多年的交通运营,板块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如断板、坑洞、板底脱空、错台等。

香樟大道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合肥高新区香樟大道改造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评定报告》,现状路面状况良好,调查情况由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指数(PCI)、断板率(DBL)计算表得出路况为优,断板率为次(详见附件2路况成果表);香樟大道分为五段,第一、二、五段路况较好,病害主要表现为纵向接缝破碎;第三、四段路况较差,病害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交叉裂缝及断板。

根据检测报告,统计表观破损及弯沉不合格需破损板块情况,现有道路总破板率≈30%,DBL=19.02%,分路段破板情况统计如下表。

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及工程经济等综合比较,本次改造根据各路段现有板块情况采取分段处理。现状板块破碎后均考虑筛分利用,回填道路路基。本次“白加黑”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分路段破板情况统计表

①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SBS(Ⅰ-D)改性剂 3%~4%)粘层;

②8 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SBS(Ⅰ-D)改性剂 3%~4%)粘层;

③防裂土工布;

④2.5 cm应力吸收层;

⑤3 mm自粘防裂贴,贴缝(缝隙两边宽度各为25cm,包括纵、横缝);

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后)。

老路白加黑之前,需对现状板块进行修复处理。断板处理:断裂、压碎比较严重复杂的,整块面板须翻修。翻修局部板块时,旧混凝土凿除必须采用液压镐,以免影响相邻板块,并尽可能保留原有拉杆。基层损坏部分应予清除,并将基层整平压实。由于局部修补面积较小,基层难以碾压,个别板块基层采用C25混凝土进行补强,基层标高应与原基层顶面标高相同,并在混凝土路面板接缝处的基层上涂刷一道宽20cm沥青带。裂缝处理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情况比较复杂,在对现有的路面进行改扩建施工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对混凝路面裂缝的修补可采用压注灌浆法、直接灌浆法和条带罩面法。局部修补面积较小,翻修板块混凝土配合比及选用的材料,选用快速修补材料。修补板块应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相邻板块的接缝宜用切缝机切至1/4板块深度,并清除缝内杂质,灌接缝材料。

4 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考虑的因素很多,城市道路的旧路改造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设计前期需要做好大量的现场调查及其论证分析,完善精细化设计,施工过程尽量减小对周边的影响,以及改造完成后与周边协调统一,保证旧路改造达到满意的结果。

猜你喜欢

旧路香樟人行道
江南的香樟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跟踪导练(一)
方 向
香樟树,樟树香
老屋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五个小段落组成的自传
人生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