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知识培训成效与启示
2020-08-28潘晓燕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2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
文/潘晓燕(1.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2.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
创新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对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单位不仅需要发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也要加强培养培训。2011年,上海市牢牢把握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条主线,启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创新知识公需科目培训项目,培训项目为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知识架构更新优化、跟上创新创业时代发展要求等。
一、创新知识公需培训的实施情况
1.培训背景与成效
图1 2011—2019 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知识培训人数
区域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科技人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在干中学,而且也要在学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2010 年6 月6 日,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摆在了重要地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工程也日益受到重视。上海市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深刻认识到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这个本质,本着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创业水平、提升区域和产业发展活力的目的,以人才为抓手,于2011年6 月启动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知识培训项目。截至2019 年底,已有近22 万人次参加培训(如图1 所示)。
2.培训体系建设
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能较全面地掌握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基本知识。自启动公需培训起,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科学的分析及沟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为中心,几个培训网点为辐射,以集团公司和各行业自行组织培训等为网络的全市58 个培训单位参与组织实施的组织架构。覆盖全市不同区域的培训网点,便捷了学员就近报名参学,充实了各单位的教育培训内容,实现了合作办学互利共赢。2019年,上海市全年共办班181 期,其中协会办班30 期, 占16.6%,较2017年下降5.4 个百分点;由行业自行组织办班151 期,占83.4%,较2017 年的78%有所上升,说明社会办学力量在不断增强。
3.参学方式的创新
培训项目刚刚推出时,报名、缴费、考核、获取考试成绩都需要学员到达现场,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现在学员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某一个时段进行学习,并可以网上注册报名、缴费,现场电子扫描签到,手机APP 考试,网上查阅成绩,打印学时证明。高效便捷的参学方式,使广大参训学员节省了时间。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对继续教育的学时有了新要求,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出现了“秒杀”培训报名的现象。2019 年创新知识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5796 人次,是2018 年的1.16 倍。
4.参训学员的情况
2017—2019 年各个培训网点的计划班次场场爆满,学习人数快速上升。2017 年,初级班专业技术人员19328 人,约占总培训人数的70%;中级班专业技术人员8083 人,约占总培训人数的29%;高级研修班专业技术人员221 人,约占总培训人数的1%。2019 年,初级班人数占比降到36%,中级班人数占比上升为63%,高级研修班人数占比约1%,中级班学员比重大幅提升。
二、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特征
上海市分别于2007 年6 月、2011 年6 月、2015 年5 月 和2018年10 月陆续启动了知识产权、创新知识、项目管理和人工智能等4 个公需培训项目。截至2019 年底,共有569081 人次参加了学习(如图2所示),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和规模影响。
1.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创新知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研修班3 个不同层级,分别对应晋升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2011 年以来,在近22 万人次的总参训人数中,参与高级研修班的只有4545 人次(见表1)。这是高职务、高职称、高水平的上海专技人才队伍“塔尖上”的人才,他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千万家企业创新水平的攀升。
2.工程技术人才占比最高
近年来,无论参训人数增减,参加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结构都较为稳定,学员中大多数职称属于工程系列,少数属于自然科学系列(如图3 所示)。工程技术系列人才占比高,更能满足科创中心建设对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可以赋能于打造“上海制造”品牌,提高上海智能制造的水平。将工程技术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到了创新学习的前沿,有利于提升相关组织的技术创新活力,继而起到辐射带动其他行业创新的作用。
图2 公需培训项目参训总人数
表1 2011—2019 年高级研修班人数情况
图3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分布情况
3.学员来源日益多元化
2019 年,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外企的人员明显增加(如图4 所示),与2014 年的学员构成(90%来自体制内)有了显著的变化。更多的非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成为了学员大军中的一员,尤其是民企、私企的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学习,实现了自我提升的目标。
4.年轻学员占比逐年上升
参训学员从主要集中在60 后和70 后变为了80 后和90 后成为主力军。2019 年,上海市共35796 人次参与创新知识培训,其中30 岁以下占39.6%,31~35 岁占32.2%,36~40 岁占16.6%,21~40 岁占88.4%,40 岁以上占11.6%(如图5 所示)。进一步说明了上海是年轻人的向往之地,是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
5.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的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3.2%,表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水平优良(如图6 所示)。
6.男性专技人员占比较高
通过分析2011 年以来的学员性别结构发现,越是高层次的人才群体,男性学员占比越高。经统计,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的学员中,男性学员是女性的2 倍(如图7 所示)。其中,初级培训班中女性占比约36%,中级班女性占比约为30%,而到了高级研修班,女性占比由2014 年的26%下降到了2019年的23%。
三、取得的成效和启示
图4 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单位性质情况
图5 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图6 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分布状况
图7 2019 年参与创新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性别情况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网络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时代性等问题。培训使上海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多元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培训成效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职称与培训相结合,充分显示了新时代上海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实用、开放性、高端化和海纳百川的理念。学员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对创新的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自己也有机会参与创新或成为创新人才的一分子了。学员能够把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习。通过培训,学员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培育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的根本在于实践,实践才是创新的归宿,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大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2.收获丰腴是激发热情的关键
随着培训影响力的扩大,有些不是为了晋升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来参与学习。通过学习,对知识产权、创新知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了解,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了创新意识,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逐年提高,培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在逐年增强。学员们通过学习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前认为创新只有资深专家、高层人士才能做的片面理解;知道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包含了小级别创新、突破性创新和里程碑式创新等多个级别;通过对创新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维,认识到了系统性思考的重要性,为以后在创新活动的实践中规避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提供帮助。
3.课程与时俱进是培训活力所在
创新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来完成。如人们乘飞机出行的梦想,就是靠几代人的探索实践才完成的;再如中国人乘高速铁路出行也是几代领导人的宏伟设想,经过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的接力奋斗变为了现实。所以通过一些记录事件的展示,让学员感觉积极参与创新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创新知识就更加责无旁贷了。多年来,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各个单位,在组织管理、培训方式上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式。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授课教师,在培训内容上都不断更新、调整,与此同时,学员对于培训的热情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完善培训效果的思考
一要注重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培训。二要能给更多领域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培训创新知识的机会。三要注重全员化培训,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因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除在职的科技、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学习创新知识外,提倡在高职及以上院校中开设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课程。四要注重调查摸底,了解了学员水平,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五要建立反馈渠道,根据培训对象的要求,边教学边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六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建立和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面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牵头人,在一市三省实现人才互认的基础上,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与时俱进的长三角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资源的共享、培训联盟的共建、培训教材的共编。实施长三角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养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新时代培育新人才的发展导向,也是实现区域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上海专业技术人员公需培训项目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在周边区域推广,带动周边地区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