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河南本土化的实践

2020-08-28陈欣欣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声势奥尔夫律动

陈欣欣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音乐的“原本性”,“原本”的本意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原素的、原是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音乐的原本体现在它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与舞蹈、动作等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它是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我认为的“原本性”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的、应激做出的对音乐的表现,同时这种“原本性”的音乐表现往往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音乐形式。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它就是人们把平常生活、劳动中的心情感受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构成的音乐元素有音高、节奏、音色、曲式等,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这些要素出发,展开一系列的声势律动、曲式游戏等,从而让体验者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能区分音色、体会音乐的情绪等。

音乐的“本土化”,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新的地域环境下,适应当地的风俗、学习当地的语言,音乐“本土化”就是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当地的特色风俗。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实践与运用,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应用在遵循一种基本的观念时,表现形态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多样化的传播与发展,就已经体现了奥尔夫教学具有“本土化”性质。在课堂中我们的“本土化”可以体现在方言、本地特色歌曲、戏曲、民族英雄故事等方面。

二、河南本土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河南本土化实践戏曲方面

河南本土化课例:《咱们说说真心话》。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1.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河南戏曲中让学生感受奥尔夫声势,并学习了解奥尔夫乐器,在这首戏曲中找到合适的乐器进行编配,领略河南特色戏曲的魅力,了解歌曲的多样化,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并且发挥创造力自我编创声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声势、唱歌为歌曲配伴奏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进而欣赏学习《咱们说说真心话》,了解河南文化,欣赏民族魅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奥尔夫的基本声势(例如:拍手、跺脚、拍腿等),学习《咱们说说知心话》的演唱,可以运用奥尔夫乐器为戏曲编配。

2.教学重难点

《咱们说说知心话》歌曲的完成,风格、韵味的掌握,认识奥尔夫乐器,学生掌握了教师编配的歌曲声势、乐器编配之后,引导学生去编创富有自己特色的《咱们说说知心话》。

3.教学过程

根据音乐《咱们说说知心话》进入教室,教师根据歌词(“亲家母,你坐下”)带领学生围圈坐下。首先,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下奥尔夫乐器,从乐器的分类上让学生对奥尔夫乐器有系统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展示自己编创的《咱们说说知心话》声势,歌曲中有一些动词例如“坐、说、拉一拉”等,可以以此做成声势编创。学生学习熟练之后,分成小组进行二次编创,其他组的学生唱,这一组的学生做声势。通过声势和戏曲的结合,体会河南戏曲的魅力。《咱们说说知心话》的配器有堂鼓、手镲、梆子等。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配合演唱这首戏曲,一部分同学唱并加上自己编创的声势律动,另一部分同学用合适的奥尔夫乐器演奏,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奥尔夫声势律动的基本方法及编创、这首河南本土化的演唱以及运用奥尔夫乐器对戏曲进行伴奏。课堂作业让学生自制奥尔夫乐器,为这首戏曲伴奏。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首先会对河南戏曲有新的认识,其次就是把奥尔夫与“本土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就真正地做到了奥尔夫所提出的音乐的本土化。

(二)河南本土化实践民谣方面

河南本土化课例:《编花篮》。教学对象:小学1-3年级学生。

1.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编花篮》这首民谣的学习,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律动,掌握一定的律动方式后,为《编花篮》这首民谣进行编创。了解河南的风土民情,激发对河南民谣再创造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教授正确的律动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编创律动,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体会歌曲欢快、愉悦、轻松的感觉,根据歌曲感觉再来为歌曲编配合适的律动及舞动。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律动、舞动的编创能力,使音乐、舞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2.教学重点

学生要学会奥尔夫基本律动的正确方法,学会之后就要合理运用到歌曲中来,举一反三地运用到更多的本土化作品中。

3.教学过程

首先给学生播放《编花篮》,询问学生听到歌曲的感觉,学生回答出欢快之类的关键词时,播放《编花篮》的舞蹈视频,开始这堂课的教学。教师根据歌曲找到律动的节奏,通过走路围圈的方式把学生召集围圈坐下。首先要教授律动的常用基本方法(例如屈膝、点头、摆臂、转圈等),通过练习掌握动作后,开始进入歌曲的教学,用柯达伊方法读谱(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谱子熟悉之后再填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一些简单的律动例如屈膝。歌曲学会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创编律动了,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歌曲中加一些舞蹈元素。

4.课堂总结

通过这首《编花篮》的学习,让学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律动和声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积极鼓励他们进行编创。《编花篮》这首民谣中有很强的律动性,非常适合与舞蹈结合起来,也激励学生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合在更多的民谣作品中。

(三)演唱方面及戏剧表现方面

河南本土化课例《花木兰》片段: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1.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歌唱、表演、乐器等来进行对《花木兰》片段的演绎,了解古代巾帼英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事迹改编而成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伴奏、语词节奏的部分。

知识与技能:主要掌握表演的基本要素,在了解故事内容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去自制道具、参与布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戏剧表演进行初步学习,了解表演的主要元素,从奥尔夫的语词节奏、原生戏剧游戏等方面进行课堂学习。把花木兰的故事场景化,在了解故事背景之后引导学生做戏剧表演,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道具、自导自演该片段。

3.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提问学生知道哪些巾帼英雄,并由此给学生介绍花木兰,然后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第一遍播放主要让学生去听,去感受戏曲中的前奏及间奏的音乐感觉。分析花木兰的性格,揣测她当时的心情、说话时的语境,这时就用到了我们的语词节奏的训练,然后用适当的情绪带着学生熟悉歌词,再去读谱、唱谱。歌曲会唱之后加入表演,首先在歌曲之前寻找适合的乐器去模拟鼓声、手镲的音色,也鼓励学生自制乐器来模仿乐器音色,然后根据歌词把歌曲演绎出来。

4.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戏剧表演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课下寻找可以表演的片段,自导自演。

三、进行河南本土化教学的意义

(一)推广并传承本土文化

我认为进行本土化教学,一方面符合奥尔夫提出的“本土化”理念,另一方面就是从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弘扬本土文化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本土文化丰富多彩。本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需要学校的重视、老师课堂上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理解。还需要我们了解本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在了解之后把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其中,多写课例,反复推敲。

(二)丰富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传播的范围较广,此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方式有许多,围绕着课堂游戏、声势练习等进行,而“本土化”丰富了该教学法的实践,也为很多教师提供了优秀的课例,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该教学法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素材和更丰富的音乐元素。

四、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全球传播印象最广泛的教学法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不是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更新始终符合社会对音乐的教学。作为奥尔夫提出的原理“本土化”就是我们必须要重视问题。“本土化”的实践不仅需要大量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更多的教案课例去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河南本土化为切入点,写出了三个极具河南风格特点的本土化课例,通过这些课例我希望更多从事奥尔夫教学工作或者是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兴趣的人群得到启发,把课例编创得更加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孩子上奥尔夫课程中得到快乐的同时把音乐融入其中,把真正的民族的、特色的音乐形式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声势奥尔夫律动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和谐律动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