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配合

2020-08-27高春艳

写真地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

高春艳

摘 要: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抗凝治疗工作中,应及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275-01

引言:心肌梗死大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常见的如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等是患病的重大因素。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实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9~86岁,平均(72.31±2.14)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下壁17例,心内膜下7例,侧壁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72.63±3.57)岁;梗死部位:前壁20例,心内膜下5例,下壁15例,侧壁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吸氧。通过静脉注射吗啡进行止痛,适量硝酸甘油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美托洛尔预防心律失常。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口服阿司匹林250mg,15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量和时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了解患者过敏史、吸氧、呼吸道异物清理、通畅气道、心肺复苏、准备抢救设备、配置溶栓抗凝药物、用药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溶栓准备。由专业护理人员构建静脉通道,并在患者完成血样采集后及时送检,借助监测仪器密切注意、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信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予以高度重视;爱护病房环境,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及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业人员通过面谈、多媒体放映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溶栓抗凝治疗的具体作用及必要性;通过专业知识帮助患者缓解恐惧心理,树立生活信心;准备好各项抢救器材及药品,如心电监护仪、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②溶栓护理。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性,严格把控溶栓药物的剂量,并遵守用药时间;注意监测患者心电图,如果患者出现任何相关不良反应,应当及时进行抢救;掌握冠状动脉再通指征,仔细观察并记录溶栓后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把握治疗效果。③溶栓后护理。溶栓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4h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这是由冠状动脉再通导致,需要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避免由其他部位注射;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且稳定后,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及饮食、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在医师下达出院醫嘱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再次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情况包括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牙龈出血、心律失常以及球结膜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实验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成功30例(60.00%),对照组治疗成功24例(48.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7,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常见的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快速有效的急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常规急救过程缺乏规范化、细节化,会因医疗器械准备不当、护理失误等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危机事件,影响患者预后。常规的急诊护理无法满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需求,对危机事件的影响较小,因此,需要应用危机管理模式。

结语: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逐年增加,且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由于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发病紧急、死亡风险高,所以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需要立即开展急诊介入治疗术,疏通患者阻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为了使患者在术后快速恢复到健康状态,避免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在手术治疗中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舒适护理作为护理模式的创新,主要是指患者身心处于轻松、自在、安宁的状态,减少病痛的折磨,使生理、心理得到满足,相较于以往的常规护理服务,舒适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现阶段临床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创口护理、身体护理、家庭支持等舒适护理服务,从而消除患者心理、生理不适感,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佳.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75.

[2] 廖威,章楠,詹冀.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效果[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02):127-131.

[3] 蒋雷霞.系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47.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颈内动脉剥脱术巡回护士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在妇科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
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的配合及护理干预
跟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