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2020-08-27金莹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健康大学生

内容摘要:这些年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更多人关注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所面临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也开始变得更大。在长期的压抑、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下,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并且,在高校中,大学生也开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要想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而阅读疗法,就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在本文中,就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疗法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够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更好的发展,也是各大高校十分关注的内容。而从某个方面来说,阅读,其实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治疗工具。早在上个世纪,图书馆就已经具有“心灵药房”的美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校中,充分地发挥出图书馆的价值,积极地实施阅读疗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一.阅读疗法

(一)概述

这里的“阅读疗法”,其实又经常被称为“图书疗法”。这一内容,其实就是指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读物来辅助心理治疗,去挖掘人们内心的心理潜能,构建良好的心理世界,以此来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解决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解答心理的困惑。从实质上来说,阅读,其实本身就具有保健、复制治疗的价值。早在很久以前,古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阅读这一功能,并且也在实际中应用。不过,却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没有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到 1916年,阅读疗法才开始正式被人们知晓,并且被引进美国医疗服务体系当中,作为辅助的医疗方法来进行应用。根据相关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阅读疗法,在当前主要用于一些因各种情绪或者是精神问题引发的心理疾病方面,比方说焦虑、恐慌等。

(二)具体应用

1.用来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对阅读疗法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去有意识地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以确保人们可以获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够了解到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确保自身的心理正常,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会出现一些激烈情绪。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辅导和指导,推荐对应的书籍和资料,以此来对人们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

2.用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在时代发展中,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在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之下,人们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这个时候,通过阅读疗法,也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平和的内心环境,促使他们可以平和的面对各种困境,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抑。

3.用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从实质上来说,阅读疗法的开展,其实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疾病来进行。这一疗法的主要目的,其实就在于可以缓解人们内心的压抑,然后再在这样的基础上治疗因内心压抑而产生的心理疾病。

二.高校学生阅读现状和心理现状

(一)阅读现状

这些年来,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之下,移动智能终端也在大力发展和普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十分方便。所以,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开始被改变。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知道,在大学中,学生一周不去一次图書馆的比例竟然已经达到了接近38%。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馆也开始存在学生入馆率低、图书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在高校内部,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纸质阅读不受追捧、经典作品不受重视、数字化阅读备受推崇等现象。由于网络覆盖,十分方便,所以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通常喜欢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式、浏览式、等形式的“浅阅读”,追求的不再是文章的内涵,而是心理的愉悦,甚至是短暂的视觉快感。而这,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阅读质量。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高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和特点来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到图书馆中深度阅读,提高阅读价值和效率。

(二)心理现状

具体来说,高校大学生,其实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大都已经成年,但是社会经验很少。而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总想着各个方面都足够好,想要对得起家长的期望,从而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增大心理负担。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某些家长又只看重学业,没有重视他们的人格和心理,所以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另外,还有某些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与自己的孩子没有处好关系,甚至是家庭中出现过一些重大的破坏性事件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这,也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后,面对生活、学习,甚至是交往和就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障碍。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知道,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率远远高于成年人。甚至,还有大约8.16%的学生曾经产生过“轻生念头”。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三.有效开展阅读疗法的对策

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各大高校中,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但是,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比方说专业人员的缺乏、学生的排斥等原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没有收获到预期的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阅读,其实是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训练的。因此,高校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开展规范、系统的阅读疗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和疏导,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对阅读疗法的宣传

具体来看,在高校中,虽然大部分的师生都知道阅读的价值,也知道其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阅读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却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他们都没有听过这个词汇,以至于不了解这一概念。因此,在高校中,若是想要更好的开展阅读疗法工作,也需要让广大师生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校园官方微博、公众号以及广播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得师生都可以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一内容,明白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得他们能够支持这一工作。

(二)合理地开设相关的阅读课程

为了使得阅读疗法工作得以高效开展,高校也可以积极地开设一些阅读选修课程,并且设置学分,将其合理地引进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并且,这一课程的开设,应该需要包含着阅读疗法原理、理念和实际操作等内容,相关的授课教师也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为他们选择阅读书目,引导他们正确阅读、讨论并且领悟,然后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他们深度阅读。

(三)构建专门的工作室

圖书馆,储藏着十分丰富的文献和各种资料。为此,阅读疗法的发挥,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体现图书馆的优势,使其可以提高阅读疗法的效果。为此,高校便可以在图书馆中开辟一个区域,以此来构建专门的阅读疗法工作室,并在这里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和各项实践内容。在这一工作室中,应该确保工作人员配置齐全,涵盖着心理咨询师、图书馆馆员以及文学教师和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让他们可以共同协作开展相关工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数目,并且进行阅读指导。等到他们阅读完成之后,再使用相关的心理技术等来对他们进行疏导,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四)积极地培养专业的阅读治疗师

具体来说,要想确保阅读疗法工作的高效开展,那么也必须要依赖于专业的人才。因为,基本的阅读指导,可能很多人都可以开展。但是,要想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他们进行深层指导,与他们的内心最深处进行交流,那么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通过专业的技术来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为此,在高校中,也可以积极地选派一些我心理健康教育者、图书馆馆员等进入到专业的机构学习,或者是去往其他大学进行交流探讨,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人若是长期处在压抑、焦虑等状态,那么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在各大高校中,大学生也开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为此,要想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积极地采取阅读疗法来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郝艳艳.发展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06):95-97.

[2]刘晶,柳丽花.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6):151-152.

[3]陈莉.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创新探究[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01):78-80.

[4]尹桂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策略[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06):439-440.

[5]申雯.阅读疗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192-193.

(作者介绍:金莹,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图书典藏与流通)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