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0-08-27陈丽华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陈丽华

内容摘要: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国家、民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吸收、借鉴他人成果基础上,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探究。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 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教学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1]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国家、民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国际化的背景使得各种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中职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普遍缺乏鉴别能力,导致学生素养每况愈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进步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科要求,更是时代要求。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体现语文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进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课前三分钟,养成积累传统文化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和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养成积累传统文化的习惯。为此我把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作为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时间,要求一位同学主持课前三分钟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讲解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神话传说、名人典故、古诗鉴赏等。由全班学生轮流主持,这样既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亲密接触”传统文化,从中汲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养分。

二.在文本研习中,构建活跃的传统文化课堂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突兀。教材中的文本尤其是古诗文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如从《静女》中我们可以管窥我国古时代先民的婚恋文化;从《归园田居》、《山居秋暝》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隐士文化;从《琵琶行》中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中我们可以管窥古代的音乐文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深入钻研文本,找出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挖掘其深度、拓展其宽度,从而构建活跃的传统文化课堂。

1.创设情境,调动追慕之情

传统文学中充满着悲欢离合、人生苦短、怀才不遇等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如在教授《过秦论》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贾谊那才华横溢却孤寂高傲的形象,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一腔的激情,却无处喷发;满腹的才学,却不能被重用。多么痛苦的折磨,多么残酷的现实。你是否看到了一个孤独悲伤的背影?是否听到了江畔忧愤的行吟?五百年后的李商隐为之发出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叹惋,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虽然无法跨越历史去握住那一双冰冷的手,但我们可以用心灵,用精神去领受那份久远的滋润。”[2]如此的情境导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走近贾谊,感受先哲精神的光辉。

2.关注作者,畅饮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知人论世”是重要的阅读方法。对作品的解读如果仅仅局限在作品本身很难把握其深层内涵。只有把作者及作品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上考查,才能感受其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及作品主题。如李煜的《虞美人》,作者缘何有愁?在这“愁”字背后又包含怎样的内涵?学生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李煜生平及其思想。因此,“知人论世”是把握作品内涵,理解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的源头活水。

3.涵咏讽诵,品读文化之美

经典古诗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诵读经典是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最直观的形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雨霖铃》,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诵读这些经典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体味到传统文学语言的魅力,更能领略到文字背后古代文人的风骨气节,还有才子佳人、美酒音乐。再如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等散文,更是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证透彻。诵读这样的经典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品读鉴赏作品的独特魅力,更能触碰到文字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涵咏讽诵,品读文化之美,滋养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养。

4.讨论交流,感受久远滋润

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文本形成深刻认识,同时也能够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分析。如在教学《过秦论》時,让学生基于“仁”的主题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仁”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在探索交流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认识,也感受了久远滋润,促进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思想道德认知能力的增强,如此传统文化才真正发挥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三.在归纳升华中,培育良好的传统文化心理

通过课堂对文本的研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感性的、孤立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所感知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使其全面化、系统化,以此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升华。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建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模式,培育良好的传统文化心理。

四.在延伸拓展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延伸拓展是指在教材文本研读的基础上,就文本涉及的作品或相关知识等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迁移阅读。如学习了《静女》,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引导学生读《红楼梦》等。通过延伸拓展,把教材中孤立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纳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五.在写作教学中,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

写作实际上是用文化的眼光和胸怀去解读人生、思考社会、畅想未来。[3]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有意识地把作文主题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诚信”、“感恩”、“孝道”等话题,还有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形象等,都是弘扬传统文化很好的练笔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了解英雄人物,鼓励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把这些素材灵活地运用到诸如“挫折”、“成功”、“朴素”、“诚信”等方面的话题作文中,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传达出传统文化之美。这样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增加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

六.在综合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以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青春诗会”、“故诗重读”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描写青春与理想、责任等内容的诗文,进而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中华古代文化常识竞赛”、“成语、名句、典故交流會”、“流行风·古典味”等实践主题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或文艺表演活动,借鉴诗词大会、一站到底、经典永流传等节目形式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通过“难忘的人物形象”、“走进‘红楼”等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制作经典名著的读书卡片,将自己在读书中的感想、体会、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通过“走进家乡”的实践主题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继承和弘扬了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风俗文化,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语文环境,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各种语文活动中培养语文兴趣,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文化不强。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借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将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我的语文观[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02):1.

[2]刘慧.论中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张怀宇.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