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变化研究
2020-08-27于洋
于洋
内容摘要:称谓语是人们在交往中区分彼此间各类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名称,网络称谓语是传统称谓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新发展和新形式。在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首先从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的基本类型入手,指出变化包括临时变化和固定变化。然后,本文分析了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与概念隐喻的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分析了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的外部原因。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的变化受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新媒体传播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对比 感情色彩 称谓语
称谓语不仅一种是语言符号,也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因此,称谓语往往可以看做社会生活文化的风向标。网络称谓语主要指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用来互称和自称的一种新兴的语言符号,是传统称谓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新发展和新形式。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动物在语言中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随着新媒体语境中网络语言的不断增加,笔者发现网络称谓语中部分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单身狗”、“猪猪女孩”、“凤凰男”等。语言系统中任一要素的变化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本文所讨论的变化也是如此。因此,在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的变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现状综述
随着网络称谓语使用群体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网络称谓语进行研究。网络称谓语从出现到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带有动物语素的网络称谓语更是近五年内才陆续出现。因此,对于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目前学界的研究或是针对单独某个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研究或是针对网络称谓语的感情色彩变化的综述。许秋华(2017)①将新媒体语境下发生变化的社会称谓语分为“拟物化”等四类。其中的“拟物化”不仅指动物类语素,还包括其他非人类语素。在对“拟物化”的社会称谓语的变化的研究中,许秋华也仅分析了隐喻机制对这种变化的影响。姜月和张高远(2018)②在对“牛”的演变的研究中也提到了在网络语言中的“牛”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并强调了社会文化对变化的作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学界对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的变化的研究要么只集中于单个词语或语素,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要么宽泛的研究感情色彩的变化,对具体的各类动物语素的研究并不深入,只将带动物语素的网络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部分进行粗略讨论。针对目前的研究概况,本文以带动物语素的网络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地对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笔者将在现有的学界的研究之上,从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变化的外部原因三个方面进行架构,展开从过程到原因、从内部到外部的系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力求研究角度的多元性和研究内容的综合性。
2.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的基本类型
语言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语言系统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之中。语言系统中各要素的变化速度有着明显差异,词汇相较于语法更容易发生变化。同样,在词义系统中,色彩意义更为敏感活跃,感情色彩是色彩意义的一种。
2.1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的临时变化
在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变化之初,语境和语体对变化限制程度较深。在某些特殊、具体的语境下,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会发生临时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会打破人们常规的用法,有时意义或用法甚至会走向完全对立的方向。
以“凤凰男”为例,“凤凰”从褒义到贬义的变化是典型的临时变化。“凤凰”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一词在汉语中很早出现,经常被视为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如:
(1)凤皇鸣矣,于彼高冈。(《诗·大雅·卷阿》)
(2)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第一句中凤凰的叫声可以预示吉祥。第二句中将凤凰与圣人类比,突出凤凰与飞鸟不同的尊贵地位。除了表示祥瑞之外,古代的人们也喜欢用凤凰比喻地位高贵或者德才兼备的人。如:
(3)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三)
(4)昔与将军俱为黄鹄,今将军化为凤皇。(《南史·范云传》)
这两例均以凤凰来比喻拥有远大抱负、绝世才华和高洁品德的人。由此可见,凤凰的褒义色彩明显稳定。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凤凰”始终占据着十分尊贵的地位。
在近些年出现的网络称谓语“凤凰男”中,“凤凰”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从明显的褒义色彩转变成强烈的贬义色彩。如:
(5)公务员辞职卖婚房回山区创业,被吐槽凤凰男不能嫁③
(6)没人敢要的凤凰男④
在以上两则社会新闻和媒体报道中,对于凤凰男都是强烈的否定、排斥和鄙视的态度。這说明凤凰男作为网络称谓语使用时是明确的贬义词。凤凰男一词的出现和使用,使“凤凰”长期以来稳定的褒义色彩发生了转变。
要想研究“凤凰”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分析“凤凰男”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凤凰男”的形象源于都市情感影视剧的男主角,如《王贵与安娜》、《双面胶》等。这些角色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贫穷的农村来到都市生活的男性。他们普遍在都市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中表现出狭隘自卑、吝啬猥琐的性格,难以处理好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凤凰男”的贬义倾向是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视角出发对带有这类性格特征的男性的批判。“凤凰男”中的“凤凰”源于中国的一句俗语“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俗语通常用来描述人通过学习或工作从贫困地区到富裕地区的迁移,是社会流动在语言中的呈现。“凤凰”的使用并非因为“凤凰”自身的理性意义有所增加或词义发生变化。
“凤凰男”中的“凤凰”语素从褒义色彩到贬义色彩的变化是感情色彩在特殊、具體语境下的临时变化。“凤凰”既没有与贬义色彩相对应的理性意义也没有增加新的词义。在其他语境中使用时,“凤凰”仍旧使用其褒义色彩。因此,“凤凰男”中“凤凰”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属于“感情色彩临时变化”。
2.2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的固定变化
同一语素可以同时附着一种或多种感情色彩。当动物语素的某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并逐渐被频繁使用时,这种感情色彩的变化开始从临时变化发展为固定变化。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的固化伴随着对语境和语体的依赖程度的削弱过程。不同动物语素的固定程度不同,受语体和语境的限制也就不同。
以“猪猪女孩”为例,“猪”的褒义色彩的固定比较典型。猪是农耕时代日常的生产要素之一。汉语中的“猪”很早就出现和使用,《说文解字·豕部》:“猪,豕而三毛丛居者。”由此可见,“猪”本义是动物的一种,并未带有明显而稳定的褒义或贬义色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猪”作为词语或语素用来指称或自称时开始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第一种倾向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猪狗不如”、“泥猪癞狗”、“死猪不怕开水烫”等词语。如:
(7)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清曹雪芹等《红楼梦》)
(8)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老舍《四世同堂》)
以上两例中“猪”作为指人名词中的动物语素都带有明显强烈的否定、鄙视、侮辱的贬义色彩。
第二种倾向则带有褒义色彩。这种色彩倾向在古代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中表现突出,如古人常用猪代表财富、女性和生育。“肥猪拱门”更被用于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在近些年出现的网络称谓语,尤其是“猪猪女孩”中,“猪”的褒义色彩的使用语境不断拓宽。除了表示财富生育之外,还增加了可爱、萌、精致的内涵。随着“猪”的感情色彩变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渐开始固化。比如:
(9)做个精致的猪猪女孩⑤
(10)为什么这么多姑娘都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⑥
上述新闻和报道中,对于“猪猪女孩”的态度都是肯定、赞扬、欣赏的态度。随着“猪”在用来指称或自称的时候表现褒义色彩的频率的增加,这种感情色彩变化的程度也在加深并逐渐固化。这种固化绝非完全替代,因为“猪”的两种感情色彩都在使用。除此之外,固化后的“猪”的褒义色彩仍受语体和语境的限制而不能任意使用,比如,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书面语中低。
尽管词汇的感性意义比理性意义更活跃多变,但是任何语言要素的变化都需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完成。并且,这种变化往往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反复、此消彼长的发展。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的变化过程即是如此,它既是历时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又是共时的人群逐渐接受的扩散。
3.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与概念隐喻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还是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最先指出:“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活动中均包含隐喻。”⑦概念隐喻的提出首次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随着认知语义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们不断证实着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常常包含隐喻。
3.1概念隐喻与动物隐喻
为了方便理解概念隐喻的思想。我们可以先从修辞手段中的隐喻入手。修辞学中的隐喻涉及“本体”和“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由“比喻词”来连接。一个成功的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与修辞学中的隐喻相似,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也涉及两个不同的要素,分别是“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语言学家将这种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映射”。以“时间就是金钱”为例,“时间”即为源领域,“金钱”则为目标领域。从“时间”到“金钱”的这种映射,是为了说明时间具的价值性。语言学家指出:从源领域到目标领域的映射过程中,源领域的特征在目标领域中显示出来,并且成为目标领域特征的一部分。
在广泛的概念隐喻中,发现人与动物的相似点,并将源领域(动物)身上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领域(人类或某类人群)的例子数见不鲜。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动物隐喻。动物隐喻的源领域(动物)相较于其他无生命事物有着和人类更为相似的主动性和情感性。带动物语素的网络称谓语之所以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就是因为运用了这种从源领域(动物)到目标领域的映射,即运用了动物隐喻。
3.2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的概念隐喻分析
许多网络称谓语中都运用了动物隐喻。“单身狗”中的“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狗”在汉语中较早出现。《说文解字·犬部》:“狗,叩也。叩气吠以守。”这时的“狗”还未附着任何的褒贬色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狗”在组词并用于形容人时开始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倾向。常常比喻行为或品行恶劣的人。比如“狗官”、“狐朋狗党”等。如:
(11)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需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元关汉卿《单刀会》)
(12)这狗官,还了秀才,快起解去。(明汤显祖《牡丹亭》)
以上两例中“狗”用在称谓语中时均带有明显的否定、贬义和侮辱的色彩。在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含有“狗”的网络称谓语中,“狗”的感情色彩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狗”的贬义色彩逐渐变淡。以“单身狗”为例。如:
(13)“单身狗”圣诞生存指南⑧
(14)关爱“单身狗”:一个2.4亿人的大市场,消费升级新风口⑨
从以上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狗”的贬义色彩在逐渐变淡。甚至在部分语境中,还带有自矜意味的中性或褒义色彩。
在这种感情色彩的变化中,概念隐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用“单身狗”来指称或自称的过程的实质就是映射。“狗”作为源领域,映射到目标领域(人)的特征如下:(1)有生命,有丰富的情感;(2)因为陪伴着主人通常没有伴侣(3)害怕孤单,不喜孤独。当代单身群体在这些特征中发现了与自身的多重相似之处,用“单身狗”自称或相互指称。
“单身狗”中“狗”的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是隐喻过程中源领域(狗)特征的部分选择。在概念隐喻中,源领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标领域中并成为目标领域的一部分,但并非完全映射到目标领域中。即隐喻中源领域的特征是有选择的映射。在“单身狗”的映射中,从源领域(狗)的全部特征中选择的是有情感、没有伴侣却害怕孤单这一特征,“狗”的其他特征并没有在映射中强调或凸显。隐喻过程中所选择的特征自身并没有强烈的贬低、批判的感情倾向,因此,“单身狗”中“狗”的贬义色彩相比之下趋于淡化。除此之外,“单身狗”不仅是一种概念隐喻,还是一种动物隐喻。动物与人类相似的生命性和情感性特征更能表达人类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因此,比起之前就已有的“光棍”、“剩女”等形容单身群体的称谓语,“单身狗”更突出了这一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性。这也是近些年“单身狗”一词的热度持续增温的原因之一。
4.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变化的外部原因
语言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投射,网络词语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实质上是语言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的反映。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语言文字在新媒体语境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巨大影响。
4.1社会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针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水平也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在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变化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也发生变化。以狗为例,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对于狗的依赖性较弱,加之狗繁殖力旺,数量众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来看门护院。因此,狗在农耕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处于比较卑微的地位,这一点在许多古籍中都可以印证。如:
(15)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礼记·王制》)
国家礼制借助动物的珍贵程度来排列等级秩序。从士阶级与犬的对应可以明显看出早在先秦时期狗就已经位数牲畜之中的低阶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者们不断迭新的消费需求刺激着新生行业和新生经济的出现和繁荣,宠物经济就是典型代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养动物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拥有了新的身份——宠物经济中的商品。随着宠物狗在当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狗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这种变化在词汇系统中突出表现为网络称谓语中的“狗”的贬义色彩的淡化。
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引发词义的变化,词义的变化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社会变化是词义变化的外部因素和动力。
4.2新媒体原因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带来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新媒体传播的隐匿性使得交际过程中双方的身份信息都可以自愿隐藏。人们的性别、身份、职业、阶级甚至种族信息都不会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交流产生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对于交际的影响被大大削弱。因此,人们在使用网络称谓语时,可以摆脱种种规范和限制,尽情展现自我和张扬个性。虚拟空间的隐匿性使人们在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更为自由和宽松。这种变化在网络称谓语中表现为指称功能更加随意自由。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对网络称谓语的限制也在这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中不断减弱。
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充分反映了新媒体传播中语言表达的求新求异的诉求和大众传播的娱乐化特点。网络称谓语作为称谓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新兴形式,其变化必然受到新媒体发展的直接影响。
5.结语
总体而言,本文是针对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感情色彩的变化的研究。既有这一变化基本类型的分析,也有这一变化原因的分析。这类网络称谓语出现的时间较晚,使用的时间也不长。因此,这种变化的未来发展走向尚且无法推测,尚且不得而知。本文希望能对日后继续出现的新的此类词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文章在影响网络称谓语中动物语素的感情色彩的变化的因素的研究上作了许多努力。尽量全面的分析了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此外,网络称谓语作为传统称谓语最新的变化形式,涉及到认知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等多个范畴的内容。因此,其研究成果也对其他新兴网络语言的研究有些许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0: 3.
[2]安志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14-40
[3]刁晏斌.当代汉语中的贬词褒化和中性化现象[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01):90-9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姜月,张高远.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牛”的文化根源与词性演变初探[J].牡丹江大學学报,2018,27(05):19-21+33.
[6]刘金勤.“凤凰男”探源——兼论“凤凰”的语义嬗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4):74-75.
[7]许秋华.新媒体时代社会称谓语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6-10.
[8]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杨振兰.论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31-139.
[10]周荐.词的表达色彩的性质和类别[J].天津社会科学,1993(06):91-93.
注 释
①许秋华.新媒体时代社会称谓语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6-10.
②姜月,张高远.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牛”的文化根源与词性演变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05):19-21+33.
③扬子晚报:http://edu.sina.com.cn/ official/2018-02-12/doc-ifyrmfmc14977 48.shtml(2018-2-12)
④人民网:http://fj.people.com.cn/n/ 2015/0305/c181466-24078291.html(2015 -3-5)
⑤搜狐网:http://www.sohu.com/a/ 211976779_99930289(2017-12-21)
⑥界面新闻:http://www.sohu.com/a/ 211877083_526467(2017-12-22)
⑦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0: 3.
⑧中国日报网:http://ent.chinadaily.com.cn/2015-12/24/content_22792941.ht m(2015-12-24)
⑨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shua ngchuang/18/0226/09/DBIG7TTT000197V8.ht ml(2018-2-26)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