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岳英灵集》评王维诗看殷璠诗学观

2020-08-27尹梦弦向百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王维

尹梦弦 向百雪

内容摘要:王维诗在《河岳英灵集》中处于非常显眼的地位,但学界对于《河岳英灵集》选评王维诗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关注,这与《河岳英灵集》中所选王维诗文数量占较大比重的情形明显不相称。因此有必要更加系统而又具体地进一步深掘王维及其诗歌在《河岳英灵集》中的价值定位,并探究这种评价背后的殷璠的诗学观与时代特色。

关键词:《河岳英灵集》 王维 殷璠

一.殷璠《河岳英灵集》对唐诗的总体定位

李珍华、傅璇琮先生曾说,殷璠的诗论是盛唐诗歌在理论上的反映。[1]从《河岳英灵集》的品藻中,我们不难发现殷璠对唐诗的定位。在《河岳英灵集叙》中,殷璠将南朝梁至盛唐的诗风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段,认为从梁至隋的诗风都是“尤增矫饰”,[2]1轻艳浮靡;武德初年“微波尚存”,[2]1诗歌仍笼罩在六朝绮靡余风之下;到贞观末年,“标格渐高”,[2]1诗风开始转变;发展到景云年间,“沈宋”、“文章四友”、“燕许大手笔”等活跃在诗坛,意境更加圆融,声律趋于流畅,“颇通远调”。[2]1殷璠的简单概括是符合诗歌发展实际的。盛唐诗歌是殷璠最为推崇的:“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2]1在他看来,唐诗发展到成熟的体现是声律风骨兼备,这一境界是经过唐初以来数代诗人的努力开拓革新才能达成的。

另一方面,殷璠认为盛唐诗歌的特质是融合并发扬前代诗歌优秀传统而成的。殷璠对齐、梁以来诗歌“理則不足,言常有馀;都无兴象,但贵轻艳”[2]1的风尚进行批判,提出了“风骨”“词与调合”[2]4等选诗标准,赞许建安诗歌“多直语”的文风“逸驾终存”,[2]1在《集论》中表明选诗的标准是“文质半取,《风》、《骚》两挟”,[2]4他所提倡的文质兼备的诗风正来自于建安诗歌和南朝诗歌二者的优点。盛唐之音不是单一的,它是盛唐时代精神、审美境界的高峰状态,具有“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变六朝之绮丽为浑成而能复其挺秀”的气魄和卓越。[3]殷璠多元、包容的选诗标准也是与盛唐的蓬勃气象所契合的。因此,盛唐诗歌既拥有汉魏诗歌的文风,故“言气骨则建安为传”;也继承了六朝以来诗歌严密的声律,故“论宫商则太康不逮”。[2]4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开元、天宝年间一些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诗作都能入选《河岳英灵集》,基本上反映了盛唐诗歌的面貌。

可以说,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将品藻和选诗相结合,以把握唐及先唐诗歌发展流变规律为基础,进而精准概括出盛唐时期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色,以时代视角去审视和概括这一时期的诗歌成就。

从《河岳英灵集叙》中,我们可知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录了盛唐24位诗人的234首诗。[4]据傅璇琮和李珍华先生统计,今存《河岳英灵集》选二十四人诗230首。现存230首。[5]王维在《河岳英灵集》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序列上,列于常建、李白之后,位处第三;在数量上,《河岳英灵集》选王维诗15首,位列全本第二。但是殷璠对王维的态度似有矛盾之处,这一点从《河岳英灵集》对王维诗的评论中可以看出。

二.《河岳英灵集》评王维诗的特色

《河岳英灵集》中殷璠评王维云: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又“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讵肯惭于古人也。[2]66-67

这段评价与《河岳英灵集》中对其他诗人的评价相比,有形式特色如下:

第一,评价中使用描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论其他诗人,常用议论、记叙、抒情的方式,议论多用形容词。如殷璠评李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2]148以形容词发表议论;又如评王季友“白首短褐,良可悲夫”,[2]112是记叙与抒情结合。只有评王维时,殷璠用了鲜明的描写手法和比喻修辞,形容王维诗风“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我们认为,王维在音乐和绘画方面的特出才华使得其诗在音律和写景的画面感上拥有独特风貌,而这一反殷璠整体论评风格的手法正是殷璠对此的鲜明体现和恰当表达。

第二,评价中全使用四字句。《河岳英灵集》中,殷璠评论常用骈句,如评常建时有三字、六字的句式:“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死于记室,鲍照死于参军……所以其旨远,其兴僻”,[2]12四字句也常有,如评刘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2]84但殷璠在摘句举例之前评价只用四字句的,只有王维、岑参、崔曙、李颀四人而已。四字句集中使用,显得工稳沉静,感情平稳无波。从“词秀调雅”到“皆出常境”六句,五句末尾字都是仄声,读来有客观冷静之感。

第三,评价中摘句举例较多而论析较为简练。选诗之前对遴选的诗人用摘句论析法论评诗风是《河岳英灵集》的一大特点。《河岳英灵集》评论中摘句论析者有16人,对王维诗评论的摘句举例为4句,位列第二,对其诗摘句的论析字数是7字,位列第十,其论评王维诗摘句举例数量较多,但论析内容较少。

殷璠对王维的评论内容也有一些特色。

第一,在体例上,评论中摘句全为五言诗。《河岳英灵集》评论中摘句体例分布可列表如下:

《河岳英灵集》选诗共包含八类诗体,而高棅认为,与其他唐人选唐诗选本相比,“独多古调”[6]是其突出特色。由上表可知,《河岳英灵集》对诗人论评时所摘诗句以五言为主,评论王维诗歌时所举诗例便是这一特征的鲜明体现。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曰:“五言绝句,当以王右丞为绝唱”。[3]1005许学夷《诗源辨体》说:“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3]1006虽然王维五绝艺术成就高,但殷璠此举并不完全与之相关,《河岳英灵集》评论其他诗人时提到的作品也是五言为主,甚至对“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作摘句举例时亦以五言为多。殷璠虽然声称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2]4实际上却明显地偏重五言诗,在发表议论而举例时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

第二,评论不涉及王维个人性格生平和殷璠对王维本人的鲜明情感。在对二十四位诗人的评论中,殷璠对李白、高适、崔颢等十五位诗人的生平或性格爱好都有提及。殷璠说常建“高才而无贵仕……沦于一尉”,[2]12说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2]36说孟浩然“罄折谦退……沦落明代,终于布衣”。[2]259殷璠为王建的遭遇而叹“悲夫!”,为刘眘虚“惜其不永,天碎国宝”,[2]84为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绶”。[2]148而对于王维这样诗才显名当世的诗人,殷璠对其性格、爱好、人生经历并无丝毫提及,可以说,这一特点是有些怪异的。

第二,评语只称其优点而未指出不足。“词秀调雅”是语言技巧与风格层面的特征,杭世骏《道古堂文集》说王维诗“摆脱町畦,高朗秀出……博学多艺,雅意元谭,比物俪辞,诙达三教。”[3]1009-1010两者看法正相吻合,主要是在王维诗歌秀雅的情趣和语言技巧的精致上着眼。“意新理惬”是意旨思想层面的特征。徐献忠《唐诗品》说“右丞诗发秀自天,感言成韵,词华新朗,意象幽闲。上登清庙,则情近珪璋;幽彻丘林,则理同泉石。言其风骨,固尽扫微波;采其流调,亦高跨来代。”[3]1004二者都指出了王维诗表现出的清新自然的生活情味和自如抒发的思想胸襟。与殷璠同时代的许多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与王维同时的储光羲称王维为“才子”,[3]1415苑咸称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3]1317殷璠对王维诗歌秀雅情味和精致技巧的揭示体现出盛唐人对王维诗歌语言艺术表现力的重视。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河岳英灵集》中殷璠对王维的态度:第一,推崇王维在盛唐诗坛中的地位,认为王维诗与自己的审美趣味相合。第二,承认、赞赏王维诗歌在风格和技巧上取得的独特艺术成就。第三,评论中殷璠的心态是较为冷静的,对王维个人除诗才外并无任何感慨,这与《河岳英灵集》选王维诗数量较多的情形明显不相称。遴选其诗作,承认其地位,赞赏其成就,而对其人几无个人情感,殷璠对王维的态度看起来不可谓不矛盾。这一矛盾与殷璠的诗学理论关联很大。

三.殷璠的诗学观与殷璠评王维诗

(一)兴象说

兴象由殷璠首次提出,罗宗强以之为“开我国诗歌意境理论之先河。”[7]关于“兴象”的确切含义,当代学界的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傅璇琮先生认为“‘兴象是情与景的相熔。”[1]王运熙先生的看法是:“‘兴象大抵是指自然景物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感受,它既包含了诗人浓郁的情思,又包含对外界事物的生动兴象,主客观相互融合,形成情景交融,其内涵和意境比较接近。”[8]上述学者都普遍认同殷璠“兴象”说所体现的主体情感、情景交融、有所寄托的内涵。“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可见殷璠充分意识到王维对观察、感受和描绘自然有相当的艺术天分,认同王维诗确实将情感完美融入物象。殷璠认为王维诗“词秀调雅”,因而有超然脱俗的审美境界,王维诗“意新理惬”,因而有韵味无穷的审美意蕴。因此,王维诗风是符合殷璠“兴象”说的。《河岳英灵集叙》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灵也”,[2]1可见殷璠认同王维是《河岳英灵集》中所选诗人的代表人物;殷璠评价王维时全为赞语,可见王维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殷璠的审美趣味。

(二)声律说

殷璠声律说的主体内容是,以“音律”为本来取代沈约等人之“四声八病说”给后人作诗造成的影响,即后人作诗只见“四声八病”而不见“音律”。但声律之存在必须符合诗歌之内容,这是殷璠声律说的根本。[9]他提出了“雅调”的理想范式,其理论依据是“词与调合,首尾相称,中间不败”,[10]音律与诗歌内容融合,浑然一体。殷璠评王维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正是用比喻手法进一步说明“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描绘了王维诗在音律层面的优美效果,“着壁成绘”表现出王维在写景如画方面的独特成就。“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是将语言技巧的锤炼讲究、立意情趣的新鲜动人与整体画面的赏心悦目统一而论,殷璠认为王维诗“词秀调雅”,因而有“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艺术美,形成“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的独特艺术效果。可以说,提出“雅调”的殷璠是认同王维诗的。

(三)风骨论

杨明先生在《文心雕龙精读》中明确指出,风骨的含义是表达明朗、生动,语言端正、精健的优良文风。[11]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指出:“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言气骨则建安为传。”可见殷璠在《叙》和集论里将“风骨”视作选诗标准之关键。殷璠风骨论可以作为盛唐美学的代表性特征,是对时代风貌的概括性提炼。而殷璠所选评的表达鲜明、语言端直的诗歌的思想情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王维《少年行》表达了少年建功边塞的豪情。而另一类则是不得志时的愤怨。这一类诗歌的风骨与情感和诗人的个人气性有关。《河岳英灵集》所选评的诗人在殷璠选诗之前,多是位卑人微或求仕而不得。而这种位卑才高、有志难酬的个人特质,正酝酿了骨气奇高的精神内蕴,一些诗人以明朗的表达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因为重视风骨,殷璠被这些诗打动而忍不住选录、评论;因为重视主体的气节情志,所以殷璠对诗人才高位卑和不得志的遭遇就多了一份怜惜和感慨。卢燕新曾考证,自开元十五年至天宝十二载前后,殷璠所选录诗人,所任职官最高品级在从五品下以上者仅三人,而王维就是一个。[12]王维与其他人最不同的是,他英名早著,很早就中了进士,期间虽也被贬过,但相对其他人来说名气更响、认同度更高,也更靠近政治中心。因此,殷璠对王维本人的惋叹就相对较少。从而我们可以理解殷璠对王维的态度。

由此观之,殷璠对王维的态度便不难解释了。殷璠确实赞赏王维的诗歌艺术成就与地位,只是由于王维人生遭遇相较于其他诗人更为顺畅,殷璠便无感慨系之了。

总之,殷璠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的定位堪称精准,对王维这一盛唐代表诗人的地位与成就进行了较为客观而精当的评价,王维的诗风是符合盛唐特色与殷璠的诗学观的。从《河岳英灵集》的品藻中,我们可以一窥殷璠的诗学观与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珍华,傅璇琮.盛唐诗风和殷璠诗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1-12.

[2]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30.

[4]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7.

[5]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版本考[J].文献,1991(04):3-13.

[6](明)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49.

[7]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5.

[8]王運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复旦大学岀版社,2001:191.

[9]李鹏飞.殷璠诗歌理论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7.

[10]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音律说管窥[J].中华文史论丛,1989,(2):171-191.

[11]杨明.文心雕龙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47.

[12]卢燕新.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方法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16(5):48-55.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9319X

(作者介绍:尹梦弦,向百雪,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偷袭与反偷袭
谁是谁
山中送别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