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
2020-08-27刘健
刘健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阴道后壁膨出、阴道前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导致此病出现的重要原因为妊娠和分娩,尽管此病不会威胁患者生命,但是会使得患者出现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失调,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2]。 所以,选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该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来说非常重要[3]。 有研究指出[4],产妇康复操锻炼可使患者盆底肌整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鉴于此,该研究以2017 年8 月—2018 年7 月间收治的102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2 例初产妇,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1 例,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27.34±5.74)岁,体质量指数16.87~28.02 kg/m2,平均(24.31±1.39)kg/m2,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71.31 ±458.42)g;对照组51 例,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7.27±5.68)岁,体质量指数16.98~27.86 kg/m2,平均(23.59±1.45)kg/m2,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73.29±456.38)g。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妊娠合并症者;无分娩并发症者;自然、头位分娩者;恶露均排干净;无阴道炎者;无泌尿系统感染者。
排除标准:存在尿失禁病史者;盆腔手术病史者;盆腔脏器脱垂病史者;阴道前后壁脱垂病史者;认知存在障碍者;精神疾病者;严重不配合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遵医嘱为产妇实施分娩前、分娩后健康教育,包含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关知识、危害等;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
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操锻炼。 包括:(1)臀部运动。 缓慢收缩盆底肌肉,后放松,帮助产妇取平卧位,缓慢收缩臀部肌肉,夹紧双腿,感到上提阴部后,肌肉放松,反复上述动作。(2)扭胯运动。臀部向外转动,尽可能向上提升, 实施扭胯动作, 最大限度倾斜一侧。(3)全身运动。 产妇站立位,慢慢加快收放盆底肌肉,分开两腿同肩部一样宽,后缓慢收放盆底肌肉;重复上述动作后再进行起立、下蹲等动作。 (4)提肛运动。提肛时保持大步跳跃或原地冲刺跑或小步跳跃等。(5)训练时间和强度。 产后第2~14 天进行臀部训练,10 min/次,3 次/d;产后第15~42 天进行臀部和扭胯运动,15 min/次,3 次/d;第42~70 天进行臀部、扭胯、全身运动,20 min/次,3 次/d;第71~98 天进行上述全部运动,20 min/d,3 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1)盆底肌力:利用Oxford 评分量表[5]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评分,具体为医护人员使用中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阴道后壁,触碰盆底深层肌肉,根据收缩质量评价,分为0~5 级,3 级以上是正常。
(2)负面情绪: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分,两项量表各20 个题目,4 个选项,对应为1~4 计分,其中SAS 评分中,低于50 分为正常,50~60 分为轻度焦虑,61~70 分为中度焦虑, 超过70 分重度焦虑。SDS 评分中,低于53 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超过72 分为重度抑郁。
(3)并发症: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褥感染。
(4)肌力恢复情况:包括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Ⅰ类肌纤维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电压。
(5)阴道收缩情况:在30、180 d 对产妇的阴道收缩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收缩时间和阴道收缩压。
(6)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简易生活量表[8]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周围环境,每项各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
两组盆底肌力各等级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盆底肌力[n(%)]
2.2 负面情绪
治疗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负面情绪评分[(±s),分]
表2 负面情绪评分[(±s),分]
?
2.3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并发症[n(%)]
2.4 肌力恢复
两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肌力恢复(±s)
表4 肌力恢复(±s)
?
2.5 阴道收缩
观察组产妇30、180 d 阴道收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阴道收缩情况(±s)
表5 阴道收缩情况(±s)
?
2.6 生活质量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6。
表6 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6 生活质量评分[(±s),分]
?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作为产妇产后多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产妇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女性盆底肌肉以支持和承托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为主要功能,既能让上述各盆腔脏器保持在解剖的正常位置,也能有效控制排尿、排便等,继而有效维持阴道紧缩感。
目前,临床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非手术方式有很多,如盆底康复操、电刺激、生物反馈等[9]。 该研究中,采取产后康复操训练的产妇,其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表示产后康复操可提升女性产后肌力,并降低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李秀琴[10]研究中指出,干预组产后尿失禁、产后失眠、便秘、子宫复旧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在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从而说明,通过采取产后康复操锻炼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该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肌力恢复情况、患者负面情绪评分、阴道收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示产后康复操锻炼的效果良好。 分析原因为:产后康复操锻炼是结合产妇具体情况而拟定的科学、合理、针对性较强的康复锻炼方案,其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学等优势,可帮助产妇产后早期实施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群训练,从而促进更快、更好地恢复盆底肌力,缓解产妇因盆底功能障碍而出现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有关工作,进而使得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使得产妇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1~12]。 为了保证产后康复效果,指导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的同时,产妇也要遵医嘱坚持长时间锻炼,但是切记不可过度运动,若产妇出现怠慢的情况,需积极鼓励和支持产妇,让其坚持锻炼,从而使得锻炼实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采取产后康复操锻炼的效果良好, 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力更好恢复, 改善患者因盆底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负面情绪,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