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研究

2020-08-27张苏苏王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左室心功能冠心病

张苏苏,王波

(1.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2.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受到心脏疾病影响,导致心室功能发生障碍,是冠心病常见的一种合并病症,一般处于冠心病发展终末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运动耐量降低。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致残率、致死率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严重情况下将造成患者代谢衰竭,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为目标, 通过药物治疗,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外周血液循环[1]。 通过心血管疾病康复训练在临床中展开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康复干预,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量,从而降低病死率[2]。 运动康复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明显改善。 为此该文以该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对运动康复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展开研究,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3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 对照组基本资料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9 例、27 例, 年龄范围在63~81 岁之间, 平均年龄(69.78±4.19)岁;观察组基本资料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7 例、29 例,年龄范围在62~80 岁之间,平均年龄(69.71±4.25)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诊断确诊为冠心病, 心力衰竭诊断符合CHF 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在60~85 岁之间;(3)患者配合度良好;(4)患者及家属对此次调查知情并签署同意书;(5)该组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或其他心脏疾病患者;(3)患者年龄在60 岁以下或85 岁以上;(4)患者对研究中所涉及药物过敏;(5)配合度不佳或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同时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保持低盐低脂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患者在入院第2 天开始进行6 min 步行实验,第1 周基础运动量每分钟心率不超过70 次,观察患者心电图和血压的波动情况,根据患者体力适当增加运动量,每次平地步行500 m[3]。 在每次训练前进行10 min 热身运动,例如关节伸展运动、慢走等,日常训练也是以步行为主,期间可以分段休息,连续训练8 周。 在患者训练时要有家属或护士陪同,随时配备急救药物,如患者在训练时出现头晕眼花,或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时应停止训练[4]。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血浆脑钠肽含量,以及6 min 步行实验距离。

(2)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按照结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组间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软件中(±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使用t 检验,[n(%)]则表示计数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内径LVD、血浆脑钠肽含量BNP、6 min 步行实验距离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血浆脑钠肽含量、6 min 步行实验距离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 步行实验距离均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超过对照组,左室舒张期内径和血浆脑钠钛含量均减少,观察组患者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注:相比治疗前,^P<0.05,相比对照组,*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

在经过为期12 个月的随访后,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率7.58%(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9.70%(13/66),P<0.05。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n(%)]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逐渐增多,多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冠心病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四肢乏力以及心律失常等,长期发展还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6]。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不仅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代谢衰竭等病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该病的高复发率和高住院率也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7]。 在临床心力衰竭治疗中多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为目的,例如利尿剂、强心剂都是临床常用药物。 但在临床治疗中为了保护心功能不再受损,通常会限制患者体力活动,因此运动康复疗法在临床中一直没有得到应用[8]。 虽然卧床休息能保护心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血栓危险,增加血液粘稠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9-10]。 在临床中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必要的规律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 通过改善患者耐受性和运动功能,适当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外周血管张力,减轻心脏负荷,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11]。

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通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患者的心肌重塑和侧支循环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降低心室收缩末期的充盈压力,阻止在心力衰竭时因神经活动过度激活而带来的恶性循环,使患者体征得到改善[12-13]。 同时适当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肌肉血红蛋白水平,使肌细胞内线粒体氧化能力增加[14-16]。 在该组研究中,以该院近一年来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例,采取药物治疗结合运动康复疗法。 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为参考对象,对临床治疗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展开观察和探讨。 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血浆脑钠肽含量、6 min 步行实验距离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 步行实验距离均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超过对照组,左室舒张期内径和血浆脑钠钛含量均减少, 观察组患者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为期12 个月的随访后, 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率7.58%(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9.70%(13/66),P<0.05。研究表明运动康复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在随访中发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可能和病例数少,康复运动时间短有关。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治疗结合药物疗法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左室心功能冠心病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功能如何分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