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背景下的“三学”改革:要素、路径与评价

2020-08-26贾颖莲何世松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学学法职业院校

贾颖莲 何世松

【摘 要】不论何种教育类型或是何种教育层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利益相关者(如师生、家长、用人单位、举办方等)的诉求,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诉求。“三教”改革是从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出发推进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来看,“三教”改革普遍忽视学生的诉求及体验。基于这种考虑,需要重新审视与“三教”改革对应的学生、学材、学法“三学”改革,系统研究“三学”改革的要素,确定“三学”改革的路径,并适时合理评价“三学”改革的效果,借此呼应“三教”改革在各层次职业院校内向纵深推进,切实保障育人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三学”改革;学生;学材;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2-0019-05

【作者简介】1.贾颖莲,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13)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2.何世松,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13)机电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三教”是指教师、教材、教法,“三学”是指学生、学材、学法。[1]自2019年4月4日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首次出现教师、教材、教法“三教”并列的提法与要求后,“三教”改革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改革最大的影响群体——职校学生反应平淡。个中缘由,与“三教”改革推进是否得法有关,与基层贯彻是否得力有关,与学生利益及观念是否冲突有关,最重要的恐怕与改革是否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有关。那么,在关注“三教”的同时,对学生、学材、学法“三学”进行改革更直接涉及职业院校的服务对象即学生的利益诉求,更需要及早进入职教研究和实践的视野,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成效和人才供给质量。

一、职业院校“三学”现状

通常所说的职业院校主要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它们录取的学生大多批次靠后,有些甚至不是自愿报考,因此学生、学材和学法的状况具有共性。

(一)职业院校学生现状

由于招考录取的批次安排和政策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有的来自普通高中,有的来自职业高中,有的来自技校中专;“百万扩招”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各类人群也都成为职校生。职校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在自信心、求知欲、职业倾向、家庭背景等方面呈现非常复杂的样态。如果招考批次安排和用人政策不调整,职业院校生源素质不高乃至数量不足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二)职业院校学材现状

职业院校的教材选用等工作甚少考虑学生的意见,更未重视学材(学习材料)体系建设。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均以教师为中心,大都依托有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开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较少关注学生的诉求。学材种类少、数量少,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三)职业院校学法现状

职校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仍停留在口号上,职校的管理、服务都忽视了学生的诉求和体验,学法改革长期被忽視。学法的改革有赖于学生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行为习惯、成功体验,而这些是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欠缺且有待加强的。

二、学生、学材、学法“三学”改革要素

由于长期以来办学的惯性,职业院校往往会先从自身认为容易解决的方面使力,做容易控制效果的改革。因此,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的高度重视。学生、学材、学法“三学”属于需求侧,为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有必要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进行改革。“三学”的现状决定了“三教”的方向与深度,因此,“三学”改革一定要加快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管理者的视野。

(一)学生改革的要素

对人的改革要非常审慎,但并非因此就没有改革的空间。比如优化生源渠道,职业院校可不断地以各种方式促进教育行政部门改革招录规则;比如加强学情分析,既然无法改变生源现状,就必须对既有的学生采取各种方式因材施教;比如测试分流、分班,职业院校对招录进来的学生进行职业倾向、身心素质等的评测后分班、分流组织教学;比如加强学生的逆商教育和思政教育,要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单位里下得去、留得住、顶得上,有赖于逆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影响。

(二)学材改革的要素

学材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成体系建设学材,包括学生手册(载明职业教育现状、规章制度等),学习指南(载明岗位任职要求、学材目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专业导论(载明行业发展情况、本专业常识性知识和技能等),及各课程学习所用的任务工单、图纸、案例、档案、习题库、电子书、专用软件、仿真实训平台、1+X证书考证学材等。同时也建议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生手册》要多补充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关注的相关内容(目前有“双一流”院校名单,没有“双高计划”院校名单;有本科专业目录,没有高职专业目录;有《高等教育法》全文,没有《职业教育法》全文等)。

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要素,就是因为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刀切地齐步走开展教学,会有很多学生跟不上节奏。因此,开展补课教学用的学材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学法改革的要素

研究和实践都清楚地表明,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但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使得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较慢。普通教育学生采用的学法如背诵法、预习法、笔记法、激励法、归纳整理法、思维导图法等可以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所用,但还不够;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法更多采用自学法、阶段目标法、小组互助法、竞赛学团法、项目引领法,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大面积采用的线上学习法等。学法改革需要教师的引导,也考验学生的信息素养、IT技术等各种能力。另外,在教法改革强调模块化教学之时,学法改革亦可借鉴类似模式和理念。

三、学生、学材、学法“三学”改革路径

(一)做好“三学”改革规划

万物欲改,规划先行。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及院系,都要做好各自的“三学”改革规划,负起各自的责任。除了在有关规划(如学生发展规划)中明确“三学”改革任务外,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文本中也应加入“三学”改革的有关要求。“三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各有侧重,学生改革的主体有招办和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法改革的主体有学生本人、任课教师和专业主任,学材改革的主体有任课教师、学生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等。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可依托国家“双高计划”2024年短期目标和2035年中长期目标,将“三学”改革纳入重点项目建设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本科试点院校等可借助项目支持,更好地推动改革。

(二)改革招考规则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招生处于中考和高考的最后录取批次,这种忽视学生的智力类型和兴趣,仅以考分低而录至职业院校的做法早已广被诟病。[2]“百万扩招”使得职业院校因材施教的压力更大。因此要改革招考规则,调整录取批次,分类进行面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考试。

(三)构建学生参与教材学材体系建设的机制

狭义的教材仅指教科书,广义的教材除了教科书还包括各种教辅材料以及用于实验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和设施。长期以来,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是一门课程一本教材,很少有课程会专门开发教辅材料特别是学材。别说选教材、选学材,学生哪怕提意见的机会都不多,更未形成良性机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级各类学校大多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或视频教学来代替传统课堂教学。然而适合在线教学的课程种类有限,以A类课(纯理论课)为主,B类课(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的课程)和C类课(纯实践课)往往很难实施在线教学,这使得学校建设虚拟实训仿真平台的需求非常迫切。这是倒逼教材学材体系建设机制进行完善的一个契机,要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学材体系。

(四)建设学生发展中心和学生学习创新团队

部分职业院校建有教师发展中心,但鲜有学校建设关注学生利益的学生发展中心。

作为将“落后”学生培养成才的职业院校更应建设学生发展中心,要将其建成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答疑解惑、互助学习、榜样激励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同时,职业院校要做好包括物理形态(如全校园实训场Full-campus Training Field)、网络形态(如5G网络全覆盖下的学习平台)在内的学习环境营造,使学生在校园内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学生发展中心还可以成为团结杰出校友的组织实体。在校友会或学校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项经费,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交流。这些校友的“现身说法”能更有效地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有助于“三学”改革的推动。

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励职业院校师生参与“三学”改革的积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建议职业院校分专业建设一批学生学习创新团队,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在本专业获奖、获得专利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团队的加分项。职业院校对优秀团队发文公布,頒发证书和奖金,在招生宣传、日常宣传、融媒体宣传中全方位报道团队学生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五)在专业评估、项目验收中增设“三学”有关指标

以高职为例,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7个主要评估指标没有一个指向学生,仅个别二级指标中提到了生源、教辅资料等内容。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有了明显的改观,5个诊断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专门关注学生的成长。各校建设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五横”之一就有学生这个层面,使得“三学”的改革推进有了工作依据和制度保证,但在专业评估、专项验收等环节中,依然少见与“三学”有关的指标。如果在今后的专业评估、综合项目验收、专项绩效评价等文件中设置学生、学材、学法方面的要求,就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院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三学”改革上来。

四、学生、学材、学法“三学”改革评价

作为新生事物的“三学”改革,要在顶层规划指引下,边试边改,以评促改。

对“三学”改革进行成效评价,既包括对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的评定,也包含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评定。在评价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以及在校生、毕业生、教职工、用人单位和家长的满意度等指标。公办职业院校要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有关要求,所有用于“三学”改革的财政预算经费都应纳入绩效评价,与成效评价稍有不同的是,此时要将重点放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等方面,以使验收时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一)学生改革评价

学生改革评价主要包括生源质量评价以及毕业生质量评价。前者关乎国家大政方针,需要政府出台强有力的举措;后者依赖职业院校自身的改革措施,评价指标可参考《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发展”中的有关指标,[3]如就业质量(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晋升比例等)、综合素质(工匠精神、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身心素质等)等进行评价。

(二)学材改革评价

教材出版有“三审三校”制度保证其质量,给学生使用的学材也应采取类似制度。学材改革评价,主要关注学材的合规性、时效性和质量评价,也要关注意识形态、标准更新等方面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学材改革过程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内容是否有所区分,是否与岗位任职要求相一致,是否与高一层次考试要求、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等吻合。

(三)学法改革评价

学法评价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外,还应包括督导。对学法的评价,既要考虑学法与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也要考虑不同时空(不同年级、线上线下等)、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性别主体学法的适应性问题,最终还要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包括考试成绩、奖学金、竞赛排名、1+X考证等方面的情况来评价学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其他要素评价

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技术技能人才,除了拥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科学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心及职业道德和其他心理素质等。能否在改革过程中正向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及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会最终影响“三学”改革的成效,这是职业院校在进行“三学”改革规划、实施和总结时都要关注的问题。

五、结语

不论什么学校,其主要产品是课程,其次是实训基地;其主要客户是学生,其次是企业。[4]在“三教”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三学”改革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学生的改革主要从生源入手,但目前的招考政策阻碍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甚至生源数量的提升;其次是到校后的测评编班,但职业院校财政拨款水平远比普通高等教育低的现实,使得其办学资源不足以支撑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改革当前仅限于学生进校后的局部改革。

学材的改革主要从制度入手,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扩大学生在学材建设中的参与度。

学法的改革主要从改革教法进而影响学法入手,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实践项目来驱动学法改革,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意愿,最终实现自学法、小组互助法等学法的生效。

与“三教”改革一样,“三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大力推进“三教”改革的背景下,职業院校要积极探索与之对应的“三学”改革,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何世松,贾颖莲.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路径——从产业需求侧反观教育供给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4):83-87.

[2]何世松,贾颖莲.新时代高水平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背景、内涵与评价[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6):7-12.

[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8.

[4]孙光.高职院校应树立学生是“第一客户”的理念[J].辽宁高职学报,2005(5):52-54.

猜你喜欢

三学学法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