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实践需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2020-08-26张桂春
张桂春
职业教育领域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涉及范围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改革实践方案多样,经验迭出,可喜可贺。但是,从职教人的认知和行动来看,我们是否真正观准了“三教”的“病象”“病症”,摸准了其“病理”“病因”,開准了“药方”“药剂”,这些还有待研究。为了有效推进“三教”改革,我们需要将正确的认知观念转化为坚定的行动信念,在改革实践中坚持系统性原则。
一是改革要合目的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终身学习者和学习型公民,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其培养重点要从以往的就业能力转向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元认知学习能力,使其具备将来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是改革要合规律性。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基本规律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因此,“三教”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遵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在“做”中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是改革要合科学性。改革不仅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层次特征,更要把握好其发展性、产业性、地域性等特征。改革不是为了取得经验,而是为了使职业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其理论和实践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科学特征,避免那种刻意“概念包装”的行为和把不成熟的个别经验当作科学来推广的不成熟行为,摒弃那些没有长远价值、没有育人效益的“模式创新”等非理性经验。
四是改革要合整体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三教”改革与教育整体改革的关系,至少要把“三教”改革放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体制建设的整体系统中来设计实施方案,不能搞成“闭环的整体工程”和“碎片化项目”。同时,还要处理好“三教”之间的关系。虽说教师改革、教法改革、教材改革具有同等地位,但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教材改革。教材改革是根本和核心。教材编写要以服务学生的就业和升学为导向,要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生活世界相联系,真正编出更多属于“学材的书”,而非“教材的书”,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和学习型公民。
五是改革要合效率性。改革不是为了争“名分”和“获奖”,也不是为了“应赛”和“应试”,更不是应付差事,而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必须把握住、设计好“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工作路线图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此而言,“谁来改”最为关键,否则,“三教”改革将事倍功半。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