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幼儿抗逆力的发展: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影响
2020-08-26罗兰兰侯莉敏吴慧源
罗兰兰,侯莉敏,吴慧源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 541004)
一、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超过6个月时间,其子女留在户籍地由他人抚养和监督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随着大量农村父母涌入城市打工,使得这部分儿童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在20世纪末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3-6岁留守幼儿是留守儿童群体中更薄弱的群体之一。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0-5岁的农村留守幼儿为151万人,占农村留守儿童的21.7%[1]。研究表明,父母迁移会对留守儿童健康及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留守生活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2-3],低学龄阶段留守儿童较高学龄阶段留守儿童有更为突出的心理问题[4],与非留守幼儿相比,留守幼儿存在更多的问题行为[5],其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年幼阶段的消极影响会影响儿童思维包括未来的教育、文化、学业、职业、婚姻家庭、父母和亲属的幸福、人际关系、休闲活动、财富和自我相关等的问题[6],应当加强留守幼儿的关爱机制构建[7]。
已有的关于儿童抗逆力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利处境不一定导致儿童的发展不良,儿童仍有机会正常发展,并且有可能超出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关键在于个体是否拥有应对危险或不利处境的保护因素[8]651-682。儿童进入学校的十几年时间里正是人格、认知和行为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除了家庭环境、父母意识的影响外,其重心开始转移到学校中的班级、教师和同伴群体中来[9]65。幼儿园课堂的情绪和组织质量是影响儿童一年级社交技能和行为问题的最主要的预测因素[10]。6-7岁儿童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8-9岁儿童社会情绪调节具有显著影响[11]。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中介入了父母虐待和忽视对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12]。可见,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与留守幼儿抗逆力的建设存在紧密的联系。
儿童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家庭、同伴群体和教师是儿童期处在微观系统中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诸多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取了许多重要信息。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研究主要聚焦在小学及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方面,关注3-6岁留守幼儿的研究较少;关于留守儿童发展影响因素以及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较多,关注“教育生态”这一层面对留守幼儿的影响较少。
因此,本研究将探究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抗逆力对早期发展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考察教育生态中,与留守幼儿关系最密切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对留守幼儿抗逆力产生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推导出促进农村幼儿抗逆力的保护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基于生态系统促进农村留守幼儿抗逆力发展的干预方案做准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从广西G县(民族自治县)、P县(非民族自治县)4个镇选取幼儿园小班至中班共20个班级的344名农村幼儿;年龄分布在3岁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岁,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再者还包括其所在班级的教师,共42人;年龄主要分布在26-34岁间,占比59.62%;教龄主要分布在1-5年间,占比65.38%;学历以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占比71.15%。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幼儿园了解到G县和P县的4个镇均为留守幼儿集中地,加上从研究者本身便利性考虑,该片区为合适抽样地,选取幼儿园为留守集中园。
(二)研究工具
1.抗逆力
抗逆力是一种隐性的能力,难以通过观测发现。Ginsburg&Jablow[13]提出了抗逆力模型,指出抗逆力有7个CS,分别是能力、自信、关系、品格、贡献、应对和控制。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自我调节、关系、主动性、执行功能和问题行为五方面综合考察留守幼儿抗逆力。
采用季雨竹[14]翻译的《(DECA-P2)DECA第二版》评估幼儿在3至5岁期间与抗逆力有关的儿童保护因素主动性、自我调节和依恋/联系及问题行为。这些评估被设计用于各种环境,包括幼儿计划和儿童福利设置,并且可以由家长、教师和其他照养人、专业人士完成。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0.885)和结构效度(KMO=0.88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0.000,达到显著水平)良好。鉴于留守幼儿大部分的时间会在幼儿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师与留守幼儿相处时间较长,因而,该问卷由班级教师填写。
采用《白天黑夜任务Stroop (Day/Night)Task》测量执行功能(EF)的核心成分抑制控制测查留守幼儿抵制强烈内在反应倾向或外在诱惑的心理过程,共2部分20个子项目,由Cerstadt、Hong、Diamond共同研发,并经过了信效度检验。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0.885)和结构效度(KMO=0.88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0.000,达到显著水平)良好。该部分由招募的研究生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测量。
2.儿童早期发展
采用《亚太地区早期儿童发展量表(EAP-ECDS)》[15]衡量幼儿发展(涵盖3至5岁)七大领域:认知思维、社会性情绪、运动能力、语言和早期阅读、文化参与、健康及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学习品质的发展状况。本研究主要测查幼儿认知发展、社会性情绪、语言和早期阅读三个方面,共3部分15个子项目。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0.885)和结构效度(KMO=0.88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0.000,达到显著水平)良好。该部分由招募的研究生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测量。
3.同伴关系
采用同伴提名法[16]确定留守幼儿的同伴关系,包括留守幼儿的同伴接纳与同伴拒绝状况。要求样本班级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班上最喜欢的三位幼儿(积极提名)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幼儿(消极提名)。对每个被试幼儿所得到的正负提名分数的频次以班级为计算单位进行标准化。以积极提名得分(正提名)的平均分作为同伴接纳指标,以消极提名得分(负提名的平均分作为同伴拒绝指标。该部分由研究者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测量。
4.师幼关系
采用张晓[17]翻译的由潘塔和斯坦伯格编制的《师幼关系量表(STRS)》对师幼关系进行考察,对师幼亲密和师幼冲突进行评估,共2部分15个子项目。师幼亲密,如“我和这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感情深厚”;师幼冲突,如“这个孩子和我似乎总是在相互困扰对方”。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0.611)和结构效度(KMO=0.910,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0.000,达到显著水平)良好。该问卷由班级教师填写。
(三)研究程序
所有被招募的参与者都被告知了研究的目的,并在他们参与研究之前获得了知情同意。儿童早期发展、同伴关系、执行功能的测量由研究者完成,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主动性和问题行为、师幼关系的测量由班级教师完成。对于儿童早期发展、同伴关系、执行功能的测量由20名研究生组成测查团队,测查前进行预研究并对20名研究生主试者的评分信度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师幼关系、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主动性和问题行为的测量前,由研究者对班级教师或者幼儿园的年级组长进行培训,预研究采用非实验班级进行预测,并对教师进行评分者信度一致性检验。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结果的基本状况
为了解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的基本状况,引入群体比较的研究视角,包括农村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之间早期发展结果的比较,及其年龄和性别比较,并采用假设性检验以获取比较结果。
1.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样本信息推论出总体分布的情况。经检验(见图1),对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发展结果各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儿童早期发展各方面P<0.001;留守幼儿在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分值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说明,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在早期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幼儿发展较弱。
图1 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评分比较(M±SD)
2.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差异比较
为了解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在各维度的分布情况,对各个维度的分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见图2),认知发展分值最低,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次之,社会情绪能力发展较高。说明,留守幼儿早期认知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图2 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评分比较(Z)
3.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性别与年龄差异比较
为了解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结果在性别、年龄的总体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样本信息推论出总体分布的情况。结果显示(见图3):在年龄方面,儿童早期发展各维度P<0.001;在性别方面,儿童早期发展各维度P>0.05。数据对比发现,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年龄显著差异,其中男孩分值比女孩低。
图3 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年龄和性别评分比较(M±SD)
(二)抗逆力与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幼儿的留守困境对其早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抗逆力对早期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故对抗逆力各要素与早期发展各要素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抗逆力各要素与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的相关分析
对抗逆力各维度与早期发展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与抗逆力各维度都存在相关,其中与执行功能、主动性、自我调节、依恋/联系呈显著正相关,与行为问题显著负相关。
表2 抗逆力各要素与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相关分析的结果
2.抗逆力各要素与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的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确认对留守幼儿抗逆力各要素对早期发展各维度产生的直接影响,以早期发展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他因子作为自变量,控制性别、年龄2个变量。采用进入的方式进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对各自变量进行了共线性诊断,特征根均大于0,条件指数均小于3,VIF均小于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见表3),进入回归分析的变量有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三个回归模型P<0.05达到显著水平,部分自变量可以有效预测因变量;其中执行功能对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发展、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最强(P=0.000),依恋/联系对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最弱(P=0.063),在预测边缘。由此可知,对于农村留守幼儿而言,对其早期发展产生预测作用的主要包括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
表3 抗逆力各要素对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各要素回归分析的结果
(三)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与抗逆力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两个系统对留守幼儿抗逆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故对抗逆力各要素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根据抗逆力各要素与留守幼儿早期发展关系的结果,将对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关系进行分析。
1.抗逆力各要素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要素的相关分析
对抗逆力各要素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维度都存在相关,其中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与师幼亲密与呈显著正相关,与师幼冲突显著负相关。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与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与同伴拒绝呈显著负相关。
表4 抗逆力各要素与留守幼儿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要素相关分析的结果
2.抗逆力各要素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要素的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确认对抗逆力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以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作为因变量,其他因子作为自变量,控制性别、年龄2个变量。采用进入的方式进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对各自变量进行了共线性诊断,结果表明特征根均大于0,条件指数均小于3,VIF均小于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见表5),进入回归分析的变量有师幼亲密、同伴接纳、同伴拒绝,三个回归模型P<0.05达到显著水平,部分自变量可以有效预测因变量;其中师幼亲密对自我调节、依恋/联系呈显著正向相关;同伴接纳对执行功能呈显著正向相关;同伴拒绝对自我调节呈显著负向相关。由此可知,对于农村留守幼儿抗逆力而言,对其有直接预测作用的有师幼亲密、同伴接纳、同伴拒绝;其中师幼亲密和同伴接纳是保护因素、同伴拒绝是风险因素。
四、讨论
(一)留守困境不利于留守幼儿的发展,其消极影响应受到关注
本研究表明,留守幼儿在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分值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其中,认知发展分值最低,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次之;早期发展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年龄显著差异,对男性幼儿的发展影响更大。留守困境对留守幼儿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父母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坚力量,是幼儿与家中老人的依靠,可是父母外出打工使得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幼儿的养育功能亦随之改变。亲子分离使得留守幼儿稳定可靠的亲子链受到冲击,与幼儿一同被留守的老人也面临挑战。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模式形成了家庭稳定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积极认知,有利于留守幼儿的独立性发展。亲子分离的压力促使留守幼儿内心的平衡被迫打破,在看护人不能及时有效补位情感的时候,影响加剧,尤其对留守幼儿的认知发展及人际联结能力影响较大,而留守困境对留守男性幼儿发展影响较女性幼儿更为严重。
表5 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各要素对留守幼儿抗逆力各要素回归分析的结果
(二)抗逆力有助于留守幼儿适应困境,应充分发挥抗逆力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执行功能、自我调节、依恋/联系对留守幼儿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有预测作用;执行功能、自我调节对留守幼儿语言和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有预测作用。执行功能常被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功能,是个体对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监督和控制的心理过程。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段跨度较大,显著增长主要发生在3-6岁[18]。自我调节是有机体通过缩小自身与外界环境差异,实现自身平衡状态的一种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支持有效的自我调节与个体多种心理、行为以及社会性的积极结果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包括负面情绪的有效应对策略,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等[19]。个体内部的执行功能、自我调节和依恋/联系是三个与抗逆力相关的关键保护因素,这些保护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对人一生的幸福很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当困境来临时与其他生态系统因素一同对留守幼儿心理产生影响。
(三)师幼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留守幼儿抗逆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师幼亲密、同伴接纳、同伴拒绝对农村留守幼儿抗逆力有预测作用;其中师幼亲密和同伴接纳是保护因素。幼儿园期间,经历了更高层次的情感和课堂质量的幼儿与没有体验到更高课堂质量的幼儿相比,在幼儿园和一年级表现出更好的社交技巧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师幼亲密、同伴接纳是影响留守幼儿抗逆力的保护因素。师幼亲密对留守幼儿抗逆力有积极影响,师幼亲密度越高,留守幼儿面对困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师幼冲突越频繁,对于留守幼儿心理冲击越大,并不能有效地缓解困境对留守幼儿的冲击,反而增加了困境的消极影响,加剧了幼儿焦虑、退缩、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同理,同伴接纳对留守幼儿抗逆力有积极影响,同伴亲密度越高,留守幼儿面对困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同伴拒绝越频繁,对留守幼儿心理冲击越大,并不能有效地缓解困境对留守幼儿的冲击,亦增加了困境的消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提高教师支持系统的力量,建立留守幼儿与教师更为亲密的关系
师幼关系的质量影响着留守幼儿的适应能力,师幼关系的复杂性影响着留守幼儿对幼儿园认同与归属感的获得,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增强留守幼儿的自信心、安全感,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关系,还能消除祖辈教养中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系统的作用是未来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干预项目中需要包含的内容。建立亲密的关系,教师首先应当为幼儿创设更为积极的班级情感氛围,避免采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对待幼儿,多采用微笑、击掌、拥抱等方式与幼儿交流,与留守幼儿形成平等互信的关系;在关照全班幼儿安全常规的同时,对个别幼儿的需要应当及时发现,并给予其帮助,与留守幼儿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为幼儿提供更多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关注幼幼间的积极互动,使用更为明确的指令和规则引导幼儿,与留守幼儿建立互动沟通的关系。
(二)关注幼幼互动的缓冲作用,促进留守幼儿与同伴积极有效的互动
同伴关系在幼儿成长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同于父母和教师发挥的作用,同伴关系是幼儿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幼儿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起来的平等互惠关系,同时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建立友谊,幼儿的社会化和道德价值也随之形成,这种关于爱和归属、平等尊重的关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有助于留守幼儿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同伴交往中调适自我的压力。留守幼儿年龄较小,更需要教师作为中间支持力量,及时发现幼幼间的积极互动,鼓励幼儿间互帮互助、相互邀请、分享玩具、说悄悄话等积极的互动行为;为留守幼儿创造更多同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活动中为小组讨论分享留出一定的时间,或者允许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教室设置有利于幼儿合作的区角游戏,投放引发幼儿合作交往的游戏材料,在户外创设有利于同伴合作互动的游戏,更好地引发同伴间的交往,促进留守幼儿与同伴的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