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画叙事的个案研究

2020-08-26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绘画情感幼儿

陈 睿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 230013)

“幼儿的思维更多地具有叙事性思维的特征,叙事在幼儿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上起着核心作用,叙事应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1]因此,近年来,幼儿叙事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关于幼儿叙事能力的研究表明,2 岁的幼儿便有叙说的经验出现,但此时的叙说简单且没有条理,往往需要依赖成人的提醒。3-4岁的幼儿所说的句子间彼此有关联有逻辑,已经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叙事。5-6 岁幼儿可以叙述一个较长且结构完整的故事,且叙事中出现了因果关系和明确的目的行为[2-3]。

从已有研究来看,研究幼儿叙事的载体主要是语言,关于幼儿绘画叙事的研究不多。但是“当儿童的语言、文字、逻辑尚待发展的时候,一些非常形象化的艺术方式成为他们叙事的最好方式,比如绘画。”[4]绘画作为幼儿叙事的重要载体,它和语言叙事有何不同?幼儿绘画叙事能力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纵观已有研究,幼儿叙事能力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多都是横向的实验研究,选取某个年龄段,采取切片式研究,进行横向的对比。个别研究采用了个案追踪的方式,开展了儿童叙事能力的纵向式研究。“追踪研究有助于后人了解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细节、具体过程、特征与幼儿的情感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5]因此,本研究以幼儿的绘画作为载体,采用个案追踪的研究方法,对幼儿绘画叙事发展的过程、特点进行研究。

一、儿童绘画叙事

(一)绘画叙事

叙事何以成为叙事,一般具有以下两点判断标准:一是具有时序性,二是人物的卷入。一种观点认为,叙事是“说话者把一系列现实的或虚构的事件以发生的次序关联起来的话语”[6]。即叙事的事件应该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若按此标准,绘画作为一种静态的空间艺术,只能反映瞬间,并不具有外显的时序性,故而不具备叙事的功能。但绘画所反映的瞬间其实是经过筛选的,正如莱辛在《拉奥孔》中对瞬间的分析,他认为高潮来临之前的顶点“顷刻”是最具有包孕性的,这个顷刻能够承载叙事的全部并且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因此,这个选取的瞬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蕴涵过去、当下和未来[7]。还有学者认为“图像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它能够把瞬间的情景定格以使时间空间化,使图像的时间性通过空间性表现出来,成为一种以空间的形式变现出来的时空共同体。”[8]虽然没有外显的时序性表达,但是绘画带领观者进入了蕴含时序的精神世界,通过图像空间的时间化,使得绘画具有了时序性。单幅绘画尚且如此,更无需论述明确时序的连环画、日记画了。

还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叙事必须要有人物的参与,没有人物参与的叙事是不成立的。如格雷马斯要求人物一定有所行动,才是一个情节。范迪克认为人物必须是自觉得有意造成某一事件发生或状态的变化。赵毅衡则认为:“叙述必须卷入人物,但是这是对叙述文本的底线定义。”[9]10但众所周知,绘画的类型是多样化的,除了人物画有人物出现之外,很多类型的绘画并没有卷入人物。按此标准,绘画难以叙事。但也有观点认为,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必然具有受众,卷入的人物未必要出现在画面中。“视觉叙事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大部分信息是由受众来完成,因此人物参与与否在此需要认真辨析。”“在视觉叙事中人物参与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画面中不出现人物形象,一种是画面中出现人物形象,出现人物形象的叙事不用多说,但在面对不出现人物形象的视觉文本时,受众同样可以感知到某种叙事结构,并联想到叙事与人的关联,这是视觉叙事的一大特征。”[10]因此,绘画叙事未必需要在绘画中出现人物,当叙述者引导受众联想到叙事与人的关联时,即卷入了人物。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指出,对人来说,似乎什么手段都可以用来叙事:叙事可以用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用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用手势,以及有条不紊地交替使用所有这些手段。总体而言,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线条、色彩、造型、内容、情节等美术语言定格了瞬间,并通过瞬间蕴含具有时序的事件,在创作者和受众的共同作用下,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人物进行叙事。因此,绘画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

(二)幼儿绘画叙事

关于幼儿叙事最广为人知的分类方法是从内容角度来划分叙事。在这个维度上,幼儿叙事分为:个人生活故事、想象故事和脚本故事。幼儿绘画叙事是依据载体的特点划分出来的一种叙事类型,是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作为载体,来叙述幼儿的个人生活或精神世界。

在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尚待发展的时候,绘画作为一种具象化的表达,是更加适合幼儿的叙事形式。幼儿早期的绘画主要是一种肌肉的运动,并不产生叙事,直到命名涂鸦期的到来。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最早运用绘画进行叙事大约在命名涂鸦时期,“有一天,儿童在涂鸦时会开始说故事,他会说:‘这是火车,这是烟。’或者说:‘这是妈妈上街买东西。’虽然我们认不出火车或者母亲,这种‘涂鸦的命名’对儿童进一步的发展却具有极大的意义。”[11]93显然,在幼儿的涂鸦作品中,幼儿通过一个圈,几个线条,定格了他们想表达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叙述,或者通过与成人的对话,产生了绘画的叙事。成人往往看不懂幼儿早期的绘画作品(虽然这些作品中已有叙事),因此,要研究幼儿绘画叙事,最好能够结合幼儿的绘画和幼儿的语言报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个案Z 为研究者的儿子(5 岁9 个月)。Z在2岁1个月时开始了无意义的涂鸦,在2岁5个月时开始出现有意义的涂鸦。幼儿的绘画叙事经常伴随着语言。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Z在1岁半左右出现单词句,在1 岁10 个月左右出现简单句。2岁迎来口语发展的高峰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Z 为研究个案,研究材料为Z 的绘画作品。在Z 的成长过程中,研究者一直对Z 的绘画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记录下绘画的日期,以及Z 对绘画的语言报告。在记录时,研究者忠于Z的表达,尽可能做忠实的转录者。

(三)资料分析方式

幼儿绘画作品的元素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要素是指线条、色彩、形状、造型等,是构成绘画的外在形式,是表达绘画内容的载体。幼儿绘画的形式表达具有特殊性,涂鸦期从杂乱的点线到椭圆形。象征期出现基本的形状,能够用形状、线条的组合来表征物体。该阶段最典型的蝌蚪人就是用圆形和线条组合表征的。图式期的造型更加复杂,能够用各种形状来组合表达,并且出现一定的空间关系,色彩也更加丰富。内容要素是指绘画的题材、主题、情节、情感、细节等要素的总和。幼儿绘画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着变化,并且受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想象力发展的影响。绘画的叙事主要是通过内容要素来承载的。一般来说叙事是指有组织地表述事物或事件的语言能力。如果幼儿没有掌握语言表述的能力,叙事往往难以完成。绘画叙事同样需要创作者从记忆系统中调取主题相关的信息内容,或者直观的视觉形象,进而选择适宜的美术元素和绘画材料,用具象的符号来表达。但是,绘画叙事无需语言表达的过程,而是将心理表征直接转化为具象的图像。因此,绘画叙事能力不同于语言叙事,不需要考察语句、词汇、句型等,而是重点考察绘画的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

从文献上看,关于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者多采取三维度分析框架:一是叙事结构,指的是叙事中存在的潜在结构特点或规则,即幼儿的叙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内在的逻辑、内容是否丰富等。二是叙事顺序,主要指用来表达时间、因果关系或连接所述事件的连词的使用能力,比如“因为”“所以”“然后”“结果”之类的词。三是叙事观点,是指幼儿对于所说之事的观点、看法、情绪、态度等,比如“开心”“难过”“希望”之类的词[12]。

当叙事的载体为绘画时,叙事结构、叙事顺序和叙事观点仍然是存在的,但其内涵发生了变化。结合幼儿绘画的特点,研究者将其界定为:1).叙事结构,主要指绘画的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的整体意蕴,如绘画内容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形式要素是否具有较好的叙事意蕴等。2).叙事顺序,主要是指绘画中用来表达时间、因果关系或连接所述事件的画面。比如绘画是否明确了事件发生的日期、时刻,画面中是否描绘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3).叙事观点,主要是指幼儿在绘画中通过色彩、构图、内容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看法、情绪、情感等。在幼儿绘画中,情绪情感的表达尤为突出,这也是幼儿绘画叙事观点的重点考察对象。

三、研究结果

(一)绘画叙事萌芽阶段(2-3.5岁)

2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皮亚杰定义的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的幼儿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肢体探索外界世界。当他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手指,抓握起笔,便开启了绘画的大门。他们发现笔尖可以留下痕迹,而且这种痕迹会随着运动的轨迹而改变。此时的绘画是幼儿的运动游戏,不具备叙事的意义。随着动作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也日趋进步。直到命名涂鸦期的到来,幼儿的绘画叙事才正式开始。

Z 大概在2 岁4 个月左右进入了命名涂鸦阶段。此时Z 的画面以点和线为主,而且重复的出现圆圈。该阶段大概持续了近半年的时间。此时Z的绘画叙事具有如下特征。

1.在成人引导下开始尝试叙事,出现叙事观点的萌芽

Z给绘画的命名大部分是在成人的引导下产生的。与大多数幼儿一样,Z 对绘画的命名发生在绘画完成之后。当成人问道:“你画的是什么?”幼儿往往根据绘画像什么来命名。如图1中,Z给左边的圆圈命名为“太阳”。但不是所有的命名都与绘画的形象有关系,如同样是圆圈,Z将右边的圆圈命名为“飞机”。飞机的命名与画面形象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Z 很喜欢看天上的飞机,对飞机很感兴趣,经常将绘画命名为飞机,与绘画形象本身无关。Z 在命名时表现的这种倾向,与他的情感态度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可以认为,此时Z出现了绘画叙事观点的萌芽。

图1 太阳和飞机(2岁4个月)

2.绘画内容缺乏情节,叙事结构尚未形成

从Z 对绘画作品的命名来看,刚开始的命名大多以名词为主,如“太阳”和“飞机”。此时,幼儿的绘画还没有出现情节,也没有出现时间、因果等时序的表达,也就是说没有出现绘画叙事顺序,这种表现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阶段的绘画叙事结构尚未形成。

(二)绘画叙事形成阶段(3-4.5岁)

经历过命名涂鸦之后,幼儿的绘画进入了象征期。此时,大部分幼儿能够将线条和形状进行组合来表征形象。绘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开始出现了简单的情节。3 岁左右的幼儿,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抓握画笔的姿势从一把抓转变为手指捏握,绘画动作从利用手臂大动作转变为利用手指的精细动作,为幼儿表征形象奠定了生理基础。同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掌握了大部分的口语,能够用简单句进行描述。因此,在幼儿绘画的语言报告中,绘画内容更加详实。

此阶段,Z的绘画的形式要素更加丰富,从点和线过渡到了形状的组合,绘画的色彩也比之前丰富。绘画的内容要素更加完善,具有一定的主题,出现了简单的情节,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具体而言,此阶段Z的绘画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出现了绘画叙事观点,以情绪情感表达为主

幼儿喜欢看情绪情感特点突出的作品,也经常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幼儿在绘画中,经常通过色彩的变化、构图的夸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Z的绘画中也有此特点。图2是Z在3岁5个月时的绘画作品。Z在创作此幅作品时,完全沉浸在创作中。创作完成之后,告诉我这幅作品画的是“生气的人”。

在这幅作品中,Z 用点和线表达出了生气的人的下垂的眼睛和鼻子,用平滑的直线表达了生气的嘴巴,用夸张变型的形状表达了生气的脸型。相较前期,Z组合运用了点、线、形状等形式要素,将三个生气的人跃然纸上。在创作这幅画之前,Z 在阅读情绪相关的绘本,对包括生气在内的各种表情有所了解。由于Z吃饭比较慢,家人表示过生气,他可能在家人的情绪中感受到了压力。故而,他画出了“生气的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见,Z 在此次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了叙事观点。

图2 生气的人(3岁5个月)

图3 小蝌蚪(3岁11个月)

2.出现了叙事顺序,主要表现为事件发生的顺序

3 岁之后的Z 能够在一幅画中表现出事件发生的顺序。图3 是Z 在3 岁11 个月时画的作品。Z 在创作时,先用笔在画面中间画出了几只小蝌蚪,然后用线圈出了几只。由于最右边一只小蝌蚪画的太大,很难圈进来,Z 就把这只小蝌蚪放在了圈外。Z告诉我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可能注意到外面还有一只蝌蚪不在池塘里,他补充道:“外面的一只是怪物蝌蚪”。过了一会,Z突然自言自语道:“怪物蝌蚪打不过这么多小蝌蚪,它看到有一个小乌龟单独在一个池塘里,它准备游过去。”然后,他在画的右上角空白处又画了一只小乌龟,并画了圆圈圈起来。

当天我带Z去池塘看过小蝌蚪,回到家之后,他就开始创作这幅画。可见生活经验对幼儿绘画的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在这幅画的创作中,Z 一边画一边构思。开始时,Z 只是画了几只小蝌蚪。随着池塘的出现,Z以池塘为空间界限,用绘画和语言描述了怪物蝌蚪的故事。在创作的过程中,Z 一边绘画一边进行语言描述,能够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绘画和表达。可见,此时Z 的绘画叙事顺序已经出现,但叙事顺序不是一气呵成的,是在边画边想、边说边画中慢慢形成的。

3.绘画叙事结构已有雏形,但情节不够连贯

Z在4岁之后,叙事结构已见雏形。图4是Z在4岁4个月创作的作品。Z先画了高矮不一的人物,然后在画的上部画了一团团黑色的乌云,并在最左边的乌云下,用直线条画出了雨。此时Z 对画面的描述是:“王老师和李老师带着小朋友在外面玩,突然要下雨了。”停顿了一会,Z 又说道:“大家赶紧跑回了教室。”说完之后,Z 画了一个轮廓线把人物圈了起来,表示教室的空间。

相比较Z 前期的作品,这幅画有了空间意识。画的上部是乌云,主体部分用线圈起来,代表独立的教室空间,教室内的人物高矮不同,代表两位老师和小朋友。绘画中的空间构图表现出了叙事的意蕴。同时,幼儿能够根据画面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为画面赋予一定的叙事情节。但是,幼儿在创作时仍然是创作和构思同步进行,叙事情节不够连贯,经常是在边画边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图4 下雨天的老师和小朋友(4岁4个月)

(三)绘画叙事结构完整阶段(4.5-6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言更加丰富,绘画也逐渐进入到图式期。该阶段是幼儿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在形式表达方面,幼儿绘画的线条更加流畅,造型更加形象,色彩更加丰富,构图开始注重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对细节的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绘画的内容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情节连贯,情感更加突出。

Z在4岁半之后,绘画开始出现图式期绘画的特点。相比较同年龄段的幼儿,Z 的语言能力更加突出,绘画能力稍显逊色。因此,此时Z的绘画叙事呈现出语言报告更加丰富的特点。具体而言,该阶段Z的绘画叙事具有如下特点。

1.绘画叙事观点较为明确,情绪情感突出,喜欢用想象画表达自己的愿望

Z在4岁半左右看到电视上加州大火的新闻,他看到山火熊熊燃烧,动物被烧死,人们四散逃离。看完新闻后,他总是担心家里会不会着火。后来他创作了“加州大火”这幅作品。他告诉我:“红色的圆圈是加州的大火,下面开来了很多消防车来救火。”说的同时,他还在不断地画着圆圈,口中自言自语道:“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对了,消防车要有梯子才能救火。”于是他又给消防车画上了云梯。创作这幅作品是Z基于对加州大火的深刻印象。不断重复的圆圈体现了他对火势的关注。消防车一辆接着一辆,还补画上云梯,说明Z着急把火熄灭的期待。这幅作品突出地表现了Z的情绪情感。

想象画是幼儿绘画的高级形式,是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幼儿经常用想象画表达自己的愿望。Z在4岁左右时特别喜欢洒水车,每次马路上开过洒水车都会吸引他的关注。图6 是Z 在4 岁6 个月时画的“洒水车聚会”。这幅画是Z 构思完之后创作的作品。画完之后,他告诉我,他很喜欢洒水车,希望所有的洒水车都开在一起,大家一起聚会。Z从来没有见过洒水车聚会,此时他通过想象,在画面中画出了他的愿望。

Z在4岁半之后创作的这两幅作品,情绪情感表达更加突出,而且开始用绘画来描绘愿望。可见,此时幼儿绘画叙事的观点更加明确和丰富。

图5 加州大火(4岁6个月)

图6 洒水车的聚会(4岁6个月)

2.绘画叙事顺序更加清晰,能够表现时间、因果和事件发生的顺序

Z在5岁左右开始画日记画,图7是Z随同家人外出旅游时所创作的日记画。绘画详细地记录了每天的行程。为了便于区分,Z 在每幅作品上用阿拉伯数字做了顺序标签,以表明4天的行程。可见,该阶段Z 的绘画清楚地呈现了叙事时间,在语言报告时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表达。

除了出现时间顺序之外,Z 也能够关注到绘画叙事的因果关系。在图7的第三幅画中,Z将太阳画的很大,而且进行了拟人化,在太阳公公的嘴巴上特意增加了短线。Z 告诉我,“太阳太大太热了,肯定是太阳爷爷了,所以我要给他画上胡须”。在图7的第四幅画中,Z 画了舅舅带他去冲浪的经过。在语言报告中,Z 说道:“舅舅把我带到深水区,我很怕,舅舅当然不怕,因为他以前是海军。”不管在画面的构图中,还是绘画的语言报告中,Z的叙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因果关系。

3.绘画叙事结构更加完整,叙事情节连贯

图7的日记画是Z在4天时间里创作的。Z用6幅作品画出了每天的行程。6幅作品的内容既具有承接性,又具有独立性,记录了4天旅游生活中的主要事件。从第一天开车出发到入住宾馆,第二天到达目的地去海边冲浪,第三天坐大船,第四天冲浪和登山,日记画的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此时的Z在创作作品时,能够先进行构思再进行创作。在绘画过程中,Z 能够连续地表达,且绘画叙事的情节连贯,逻辑性强,能够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没有其他无关内容。

总体而言,该阶段Z的叙事顺序更加清晰,除了能够描绘事件发生的顺序之外,还表现出了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且绘画内容丰富完整,叙事情节连贯又具有逻辑性,表现出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图7 旅游日记画(5岁2个月)

4.绘画的形式要素具有较好的叙事意蕴

该阶段,Z能够完整地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画面的内容不需要言语解释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也就说,绘画作品的形式要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叙事意蕴。

首先,在色彩的表达方面,可以用物体的固有色来绘画。比如在《加州大火》这幅作品中,Z 选择与火一样的红色来绘画。在造型方面,Z 能用较为流畅的线条表现物象的整体形象,且能表现出细节特征。比如Z能够用云梯和洒水喷头等细节来区分消防车和洒水车的外部特征,能够画出高楼里的电梯、大船的三层座位。在空间表现方面,Z在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基底线。基底线的出现表明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初步具备表现空间的能力。同时,虽然作品中人与物的比例结构仍然不够准确,但是Z已经开始注意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

总体而言,Z在该阶段所创作的作品,色彩的感受性和表现性更加突出,作品的造型更加形象生动,画面的空间表现能力进一步增强,绘画的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相互配合,表现出了较为完善的整体叙事意蕴。

四、讨论与启示

(一)幼儿绘画叙事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5岁左右有显著提升

从本个案中可以发现,5 岁左右是幼儿绘画叙事发展的转折期。此时,幼儿的绘画叙事观点明确,叙事顺序清晰,叙事结构完整。该结论与其他儿童叙事研究结果一致[13]。在以语言为叙事载体的诸多研究中,研究者发现4-5 岁是幼儿叙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5 岁幼儿的叙事能力有显著的提升。可见,即使叙事载体发生了变化,幼儿叙事能力的转折期基本上都在5岁左右。据此也可进一步推论,年龄因素是影响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幼儿绘画叙事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成人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官体验

通过对个案Z 的研究发现,Z 的绘画叙事内容主要为他所经历的生活。首先,幼儿绘画的主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或者接触过的动植物。其次,幼儿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往往在绘画作品中再现,或者被组合加工成新事件。因此,成人可以带领幼儿多看多听,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绘画提供叙事基础。由于绘画需要通过形式语言来表达,成人还要注意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并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进行表达。

(三)幼儿绘画叙事与语言叙事相辅相成,成人应鼓励幼儿多说多画

在个案研究以及日常与其他幼儿的接触中,都能发现幼儿在绘画时喜欢边画边说。幼儿的绘画会引发幼儿的自言自语,如Z在画“加州大火”时,一边绕着圈圈一边说“火越来越大”。此时,幼儿的语言是对绘画的解释。另一方面,幼儿的语言也会引发幼儿的绘画,如Z在画“小蝌蚪”这幅作品时,突然说道“怪物蝌蚪打不过这么多小蝌蚪,它看到有一个小乌龟单独在一个池塘里,它准备游过去。”然后,他在画的右上角空白处又画了一只小乌龟。可见,绘画叙事和语言叙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完成叙事。因此,成人可以引导幼儿多说多画,比如在幼儿画完之后,可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画。在跟幼儿讲故事、谈话时,成人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画一画感兴趣的内容。

(四)绘画叙事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途径,成人要关注幼儿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在个案Z的绘画作品中,经常蕴含着Z的情绪、情感、愿望等叙事观点,尤其是情绪情感的表达特别突出。绘画能够将幼儿的焦虑、担忧、快乐和兴奋等情绪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心理治疗将绘画治疗纳入其中的原因。绘画治疗专家认为,幼儿的绘画“就像一幅地图,描摹着‘内在的风光’。它一方面描画出了有待处理的障碍,另一方面表达了障碍的来源和处理的途径。”[14]48绘画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成人了解幼儿、读懂幼儿的重要途径。成人可以通过分析绘画语言、倾听幼儿的表达等方式,关注幼儿绘画中的叙事观点,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状态,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及时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帮助幼儿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绘画情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