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个“眼”是长寿穴
2020-08-25范小芬
范小芬
肚脐,俗称“肚脐眼”,是婴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干枯而遗留下的瘢痕。作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的闭合点,肚脐的表皮角质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皮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是人体相对虚弱之地,需重点保护。
在中医学上,肚脐被叫作“神阙穴”,是人体体表上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先天标记穴位。
因为相对薄弱,神阙穴最怕风、怕冷、怕湿,怕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如果常穿低腰裤或露脐装则容易受到寒邪侵袭,从而导致体内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体内血流不畅,甚至下半身时常感到发麻、疼痛、冰凉等。
日常护脐,做到“三不要”
1.不要随意装扮肚脐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肚脐上做一些纹饰或者贴饰。但肚脐位置特殊,即使是中医施针,也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证治准绳》记载“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纹饰颜料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且很多文身的营业场所都共用纹针,可能患上传染性疾病,更应慎重,不要随意装扮肚脐。
2.脐部要保暖,不要受凉
肚脐最怕风寒入侵,它的周围是胃肠部位,受凉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夏季不要对着空调、风扇直吹肚脐,尤其是女性。
日常衣着最好能遮盖肚脐,睡觉时也应该在腹部盖上薄物,除了避免受寒,还要保护肚脐免受外界的意外伤害,如烫伤、刮碰等。
3.肚脐清洁,不要猛抠
肚脐里的污垢是皮肤脱落的细胞与汗液、灰尘、内衣裤的纤维等杂质形成的混合物。
清洗时,可以用棉签蘸一点身体乳或橄榄油涂在肚脐内,待污垢软化后,用蘸了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干净后擦干即可。或者直接用清水轻洗,注意不要用力。
肚脐可以这样保养
1.按摩调理
晚上睡觉前,将两手手掌相对揉搓至热,左手覆盖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后腰部位与肚脐相对的位置,轻轻按摩一会儿;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交叠,掌心对准自己的肚脐,稍稍用力按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
整个按摩过程要动作轻缓,力度适中,以达到腹部微热为宜。有疏肝解郁、促進身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2.中医脐疗
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常用于因寒而生的腹痛、腹泻等。
提醒:必须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使肚脐处微微发红发热即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介绍临床常用的脐疗方式,需在专业的医生辨证体质后指导使用。